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7240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电池去静电设备包括冲击壳与压缩气源,冲击壳内设置有冲击腔,电池能够密封容置在冲击腔内,压缩气源与冲击腔相导通,压缩气源能够向冲击腔内反复加压与泄压。该电池去静电方法通过应用电池去静电设备,在注液工序前,通过高压空气间隔冲击电池,使电池的电芯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去除各层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静电力,以便于注液,有效提高后续电池与电解液的注液工序中电解液的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的浸液效果。解液的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的浸液效果。解液的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的浸液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
,尤其涉及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电池加工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向电池壳体里的电芯灌注电解液,由电解液浸润电芯里的若干层极片,进而保证电池的正常充放电。
[0003]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电池内电芯的结构紧凑,在卷绕电芯使将各层电芯紧紧贴合在一起,电芯中的极片与隔膜之间容易存在静电,极片与隔膜在静电的作用下更加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这就导致在后续电池与电解液的注液工序中,电解液难以进入到电池的各层极片之间,电解液的浸液效果差,若想保证电解液在各层极片之间的浸液效果,就需要延长电解液的浸液时间,但是延长时间的方法减低了电解液的浸液效率,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0004]因此,亟需专利技术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池去静电方法及电池去静电设备,以消除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静电,提高电解液的注液效率与浸液效果。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电池去静电方法:在注液工序前,通过高压空气间隔冲击电池,使所述电池的电芯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便于注液。
[0008]作为优选方案,电池容置于冲击腔内;
[0009]通过电磁阀控制加压空气进入所述冲击腔,完成对所述冲击腔的加压,然后排出;
[0010]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电芯中各层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间隙以及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至预设距离,完成对所述电池的去静电操作。
[001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池去静电设备,采用上述电池去静电方法,包括:
[0012]冲击壳,所述冲击壳内设置有冲击腔,电池能够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内;以及
[0013]压缩气源,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冲击腔相导通,所述压缩气源能够向所述冲击腔内反复加压与泄压。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去静电设备还包括:
[0015]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电池;以及
[0016]顶升机构,所述承载台与所述顶升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顶升机构能够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台,所述冲击壳下部开设有与所述冲击腔连通的电池出入口,当所述承载台向上移动至与所述电池出入口密封抵接冲击壳时,所述电池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中。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击壳包括:
[0018]外壳主体,所述外壳主体内开设有所述冲击腔;以及
[0019]抵接组件,所述抵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冲击腔的内腔顶部,当所述电池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内时,所述抵接组件能够与所述电池的上端面相抵接。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抵接组件包括:
[0021]抵接柱,所述抵接柱的下端能够与所述电池的上端面相抵接;以及
[0022]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冲击腔的内腔顶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柱的上端面相连接。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击壳还包括:
[0024]控制组件,所述外壳主体还开设有加压口与泄压口,所述冲击腔能够通过所述加压口与所述压缩气源相导通,所述冲击腔能够通过所述泄压口与外界空气相导通,所述控制组件能够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加压口和所述泄压口其中一个导通。
[00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
[0026]第一电磁阀,设置在所述加压口处,所述第一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压缩气源与所述冲击腔的导通或隔断;
[0027]第二电磁阀,设置在所述泄压口处,所述第二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冲击腔与外界空气的导通或隔断;以及
[0028]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00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冲击壳还包括:
[0030]填充件,所述填充件夹设在所述电池的外周壁以及所述冲击腔的内腔壁之间,所述填充件能够减小所述冲击腔内的容积。
[003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去静电设备还包括:
[0032]压力检测机构,所述外壳主体上还开设有检测口,所述压力检测机构与所述检测口相导通,所述压力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并显示所述冲击腔内的压力大小。
[00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去静电设备还包括:
[0034]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与所述压力检测机构信号连接,所述报警机构能够根据所述压力检测机构的检测信息发出警报。
[003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升机构为气缸,所述压缩气源还与所述气缸连通,所述压缩气源能够驱动所述气缸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台。
[003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池去静电设备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顶升机构,每个顶升机构均与一个所述承载台和所述冲击壳对应设置,所述压缩气源能够同步驱动多个所述顶升机构,所述压缩气源还能够同步驱动多个所述冲击壳。
[00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去静电方法,在注液工序前,通过高压空气间隔冲击电池,使电池的电芯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去除各层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静电力,以便于注液,有效提高后续电池与电解液的注液工序中电解液的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的浸液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池去静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去静电方法,使电池的电芯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去除各层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静电力,以便于注液,有效提高后续电池与电解液的注液工序中电解液的注液效率以及电解液的浸液效果。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去静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隐藏气罐的电池去静电设备的正视图;
[0042]图3是图2中A

A截面的剖面示意图;
[0043]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顶升组件时隐藏气罐的电池去静电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0044]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5]图中:
[0046]1000、电池去静电设备;
[0047]100、压缩气源;110、气罐;120、第一调节件;130、第二调节件;
[0048]200、顶升机构;210、容置壳体;220、顶升柱;230、容置腔;
[0049]300、冲击壳;310、抵接组件;311、端盖;312、弹性件;313、抵接柱;314、第二密封件;315、第三密封件;320、外壳主体;321、冲击腔;322、加压口;323、泄压口;324、检测口;325、第四密封件;326、第五密封件;330、填充件;340、控制组件;
[0050]400、承载台;410、第一密封件;
[0051]500、机架;
[0052]600、报警机构;
[0053]700、压力检测机构;
[0054]2000、电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去静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注液工序前,通过高压空气间隔冲击电池(2000),使所述电池(2000)的电芯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以便于注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去静电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池(2000)容置于冲击腔(321)内;通过电磁阀控制加压空气进入所述冲击腔(321),完成对所述冲击腔(321)的加压,然后排出;重复上述步骤,直至电芯中各层极片与隔膜之间的间隙以及各层极片之间的间隙增大至预设距离,完成对所述电池(2000)的去静电操作。3.电池去静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壳(300),所述冲击壳(300)内设置有冲击腔(321),电池(2000)能够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321)内;以及压缩气源(100),所述压缩气源(100)与所述冲击腔(321)相导通,所述压缩气源(100)能够向所述冲击腔(321)内反复加压与泄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去静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去静电设备还包括:承载台(400),用于承载所述电池(2000);以及顶升机构(200),所述承载台(400)与所述顶升机构(200)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顶升机构(200)能够向上顶升所述承载台(400),所述冲击壳(300)下部开设有与所述冲击腔(321)连通的电池出入口,当所述承载台(400)向上移动至与所述电池出入口密封抵接冲击壳时,所述电池(2000)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321)中。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去静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壳(300)包括:外壳主体(320),所述外壳主体(320)内开设有所述冲击腔(321);以及抵接组件(310),所述抵接组件(310)设置在所述冲击腔(321)的内腔顶部,当所述电池(2000)密封容置在所述冲击腔(321)内时,所述抵接组件(310)能够与所述电池(2000)的上端面相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去静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组件(310)包括:抵接柱(313),所述抵接柱(313)的下端能够与所述电池(2000)的上端面相抵接;以及弹性件(312),所述弹性件(312)的一端与所述冲击腔(321)的内腔顶部相连接,所述弹性件(312)的另一端与所述抵接柱(313)的上端面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去静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壳(300)还包括:控制组件(340),所述外壳主体(320)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隆何宏汪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瑞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