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249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主壳体,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流体控制组件、泵组件,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主壳体具有叶轮腔,泵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叶轮腔,主壳体具有叶轮腔进口,第一端口和第一流道连通,第二流道与所述叶轮腔进口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连通或阻断;所述主壳体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的至少一部分壁部,定义所述泵组件安装入所述叶轮腔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流道具有和所述第一方向成角度的延伸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热管理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今,为响应节能减排的政策,国家大力发展电驱动的车辆以替代传统的燃油车,在电驱动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冷却液可用于电池降温,也可以用于发动机(例如混动)的降温等,由于冷却液的用处很多,因此冷却液的系统涉及到很多部件,冷却液系统中部件多连接结构会很复杂。
[0003]由于冷却液系统具有很复杂的流路,冷却液系统中会使用多个多通阀,多通阀例如为两通、三通、四通等,多通阀会有多个流路导通、切换等功能,由于冷却液系统一般都会有多通阀和泵,为了使冷却液系统更为简单,目前有对泵和阀集成的方案,这种方案是将泵安装于壳体的一端,阀安装于壳体的另一端,泵和阀同轴设置。这种结构的壳体既要适配阀的结构又要适配泵的结构,对壳体的加工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的流体控制装置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主壳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流体控制组件(12)、泵组件(13),所述流体控制装置至少具有第一端口(181)、第二端口(182)、第一流道(151)和第二流道(152),所述主壳体(11)具有叶轮腔(111),所述泵组件(1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叶轮腔,所述主壳体(11)具有叶轮腔进口(1112),所述第一端口(181)和所述第一流道(151)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叶轮腔进口连通,所述流体控制组件(12)控制所述第一流道(151)和所述第二流道(152)的连通或阻断;所述主壳体(11)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152)的至少一部分壁部,定义所述泵组件(13)安装入所述叶轮腔(11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H),所述第二流道(152)具有和所述第一方向(H)成角度的延伸段(15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具有连接段(1522),所述连接段一端与所述叶轮腔进口连通,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延伸段连通,所述延伸段的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段的延伸方向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一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流体控制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主壳体形成所述容纳腔的壁部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由所述主壳体形成,所述延伸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延伸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段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所述主壳体密封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形成所述第一流道的一部分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的一部分壁部,所述主壳体至少具有第一槽、第二槽,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一槽,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为所述第一流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槽为所述第二流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槽为所述延伸段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段由所述主壳体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