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及灭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216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及灭菌装置,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包括介质板、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电源,介质板具有多个贯穿的通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贴附于介质板相对的两侧,通孔供外部气流穿过;灭菌装置包括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引流槽、通孔、第二引流槽连通,待灭菌环境内的空气所形成的气流能够从第一电极侧经过通孔流动至第二电极侧,或者从第二电极侧经过通孔流动至第一电极侧,加强第一电极侧与第二电极侧处的等离子体的流动,空气能够通过通孔流动并与CAP充分接触,CAP中ROS(活性氧)、RNS(活性氮)可以快速流动并对空气进行消杀净化,实现高效灭菌。实现高效灭菌。实现高效灭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及灭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气压冷等离子体
,尤其涉及一种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及灭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压冷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CAP)在医学、材料开发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而沿面介质阻挡放电(Surfac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SDBD)是安全、高效的产生CAP的方式之一;相关技术中,SDBD装置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用于灭菌,但由于等离子体的流动性差,不利于收集且不能够充分接触待灭菌物质,无法实现高效灭菌,影响SDBD装置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能够提高等离子体的流动性,实现SDBD装置的高效灭菌。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的灭菌装置。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包括:
[0006]介质板,具有多个贯穿的通孔;
[0007]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贴附于所述介质板相对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介质板对称,所述第一电极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每一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供外部气流穿过;
[0008]电源,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0]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引流槽、通孔、第二引流槽连通,待灭菌环境内的空气所形成的气流能够从第一电极侧经过通孔流动至第二电极侧,或者从第二电极侧经过通孔流动至第一电极侧,加强第一电极侧与第二电极侧处的等离子体的流动,空气能够通过通孔流动并与CAP充分接触,CAP中ROS(活性氧)、RNS(活性氮)可以快速流动并对空气进行消杀净化,实现高效灭菌。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一电极丝,所述第一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二电极丝,所述第二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
[0012]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一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边缘至少与其他两条所述第一电极丝相邻,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部均限定出一个所述第
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二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丝的边缘至少与其他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丝相邻,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丝的内部均限定出一个所述第二引流槽;
[0013]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丝包括呈螺旋分布的第一电极丝,在所述介质板的径向上,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丝限定出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丝包括呈螺旋分布的第二电极丝,在所述介质板的径向上,相邻所述第二电极丝限定出所述第二引流槽。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丝,所述第一电极丝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丝,所述第二电极丝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引流槽;
[0015]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闭环,所述第一电极丝封闭于所述第一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闭环,所述第二电极丝封闭于所述第二闭环的内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一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通孔呈圆形,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切圆同心;
[0017]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二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丝的内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引流槽,所述通孔呈圆形,并与所述第二电极丝的内切圆同心。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一电极丝,所述第一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一电极丝的交错连接处形成第一放电节点,所述第一放电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丝的边缘突出;
[0019]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二电极丝,所述第二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丝的交错连接处形成第二放电节点,所述第二放电节点相对于所述第二电极丝的边缘突出。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源通过高压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设有第一电连接点,所述第二电极的端部设有第二电连接点,所述高压导线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点,所述第一电连接点与所述介质板的边缘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电连接点与所述介质板的边缘之间在所述介质板的径向上具有间隙。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点在所述介质板的周向上相互错开。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印刷铺设于所述介质板的表面。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灭菌装置,包括:
[0024]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
[0025]引流机构,设置于所述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的至少一侧,所述引流机构用于产生气流,并使气流穿过所述通孔。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灭菌装置,包括:
[0027]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
[0028]灭菌容器,用于储存灭菌溶液;
[0029]引流机构,与所述灭菌容器分别位于所述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相
对的两侧,所述引流机构用于产生气流,并使所述气流穿过所述通孔并进入所述灭菌溶液内。
[003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中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35]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丝与第二电极丝的排布示意图;
[0036]图5为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丝与第二电极丝的排布示意图;
[0037]图6为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丝与第二电极丝的排布示意图;
[0038]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放电节点与第二放电节点的示意图;
[0039]图8为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放电节点与第二放电节点的示意图;
[0040]图9为本专利技术灭菌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1]图10为本专利技术灭菌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2]附图标记:
[0043]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100,介质板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板,具有多个贯穿的通孔;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贴附于所述介质板相对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介质板对称,所述第一电极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引流槽,每一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引流槽连通,以供外部气流穿过;电源,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一电极丝,所述第一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条交错排布的第二电极丝,所述第二电极丝围合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引流槽;或者,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一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边缘至少与其他两条所述第一电极丝相邻,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部均限定出一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二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丝的边缘至少与其他两条所述第二电极丝相邻,每一所述第二电极丝的内部均限定出一个所述第二引流槽;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丝包括呈螺旋分布的第一电极丝,在所述介质板的径向上,相邻所述第一电极丝限定出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丝包括呈螺旋分布的第二电极丝,在所述介质板的径向上,相邻所述第二电极丝限定出所述第二引流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丝,所述第一电极丝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丝,所述第二电极丝围合形成所述第二引流槽;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闭环,所述第一电极丝封闭于所述第一闭环的内部,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闭环,所述第二电极丝封闭于所述第二闭环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发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多条第一电极丝,每一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侧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引流槽,所述通孔呈圆形,并与所述第一电极丝的内切圆同心;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呈多边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支通罗贤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