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及其生产装置和制备方法,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自上而下顺次包括连接层、聚氨酯微孔弹性层、支承骨架和防护层,连接层为至少部分嵌入于聚氨酯微孔弹性层上表面的三维网状物,支承骨架整体嵌入于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的下表面,防护层连接于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的下表面。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减缓了道砟粉化问题,提高了有砟轨道稳定性,降低了维修养护频率,减少了道砟筛分次数,提高了轨道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降低了运行成本。低了运行成本。低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及其生产装置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工务
,具体地,涉及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及其生产装置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重载铁路行车速度和轴重的提高,机车车辆对轨道的振动强度加大,作用在轨道上的动荷载越大,轨道结构中有砟轨道道砟颗粒更容易磨损,导致道砟粉化,轨道弹性降低。
[0003]现有技术是在混凝土轨枕下方通过胶黏剂粘接一层橡胶垫层,以达到减缓列车运行而造成的道砟粉化和磨损问题,但橡胶类制品耐磨、耐久性能一般,蠕变严重,使用寿命较短,且橡胶垫刚度偏大,为弹性材料,与道砟接触面积小,作用到道砟表面的荷载降低不明显,且道砟碎石的棱角易刺坏橡胶垫层而失效。而且橡胶垫层和混凝土轨枕采用胶粘的方法,非物理连接,容易开胶而影响效果。
[0004]现有技术生产的聚氨酯弹性垫板均为模塑工艺,非连续工艺,其生产效率低,无法同时复合连接层和支撑骨架,垫板性能单一,不适合用于混凝土轨枕连接的弹性缓冲垫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及其生产装置和制备方法,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为混凝土轨枕引入了必要的弹性,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动态作用力,可有效降低轮轨相互作用,减缓了道砟粉化问题,提高了有砟轨道稳定性,降低了维修养护频率,减少了道砟筛分次数,提高了轨道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自上而下顺次包括连接层、聚氨酯微孔弹性层、支承骨架和防护层,所述连接层为至少部分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上表面的三维网状物,所述支承骨架整体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的下表面,所述防护层连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的下表面。
[0007]优选地,所述支承骨架由上下两层带网孔的网面以及以90
°
竖向排列的中间单丝,采用聚酯纤维纺织而成的三维网格状制品。
[0008]优选地,所述防护层为无纺布或土工布或编织布。
[0009]优选地,所述三维网状物的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中的其中之一。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层为上、下表面对应的设置有凸起或凹陷的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由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混合而成的聚氨酯混合料发泡反应而成。
[0012]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的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用于生产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包括:
[0013]用于绕卷所述支承骨架的第一辊筒;
[0014]用于绕卷所述连接层的第二辊筒;
[0015]用于绕卷所述防护层的第三辊筒;
[0016]用于将所述连接层压入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的上压带;
[0017]用于将所述连接层固定、限位,连接于所述上压带且延其前进方向上设置的具有多个倒钩的连接限位装置;
[0018]用于支撑防护层的钢带机;以及
[0019]用于向所述支承骨架喷洒聚氨酯混合料的原料供给单元。
[0020]优选地,所述原料供给单元中设置有布料管,以及连接所述布料管并驱动所述布料管沿所述支承骨架的宽度方向移动的横扫架。
[0021]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采用所述的生产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启动所述钢带机运转并牵引所述防护层和支承骨架移动;
[0023]S2,启动所述原料供给单元向所述支承骨架上喷洒聚氨酯混合料;
[0024]S3,启动所述上压带将所述连接层部分压入流平后的聚氨酯混合料中;
[0025]S4,聚氨酯缓冲垫板成型出钢带后,通过激光切割机或压型机裁切为所需要的形状和尺寸,室温放置7
‑
15天进行后熟化。
[002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中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为混凝土轨枕引入了必要的弹性,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动态作用力,可有效降低轮轨相互作用,减缓了道砟粉化问题,提高了有砟轨道稳定性,降低了维修养护频率,减少了道砟筛分次数,提高了轨道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002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9]图1是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生产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连接层;2
‑
聚氨酯混合料;3
‑
支承骨架;4
‑
防护层;5
‑
连接限位装置;6
‑
上压带;7
‑
钢带机;8
‑
聚氨酯微孔弹性层上表面;9
‑
布料管;10
‑
聚氨酯微孔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0035]参见图1所示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自上而下顺次包括连接层、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支承骨架3和防护层4,所述连接层为至少部分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上表面8的三维网状物,所述支承骨架3整体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
10的下表面,所述防护层4连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的下表面。
[00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为混凝土轨枕引入了必要的弹性,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动态作用力,可有效降低轮轨相互作用,减缓了道砟粉化问题,提高了有砟轨道稳定性,降低了维修养护频率,减少了道砟筛分次数,提高了轨道运行的安全性和连续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0037]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可提高轨道结构的垂向弹性,均衡轨枕上的荷载分布,增加轨枕与道砟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作用到道砟面的荷载,减缓道砟的粉化和磨损,延长清筛周期。减缓道床的累积变形,线路几何形位易于保持,延长道床捣固周期。减缓线路的短波不平顺和小半径曲线的钢轨磨耗。还具有一定的减振降噪效果。
[0038]该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同时具有弹性和塑性,实际包含了两个弹性层:其一为支撑骨架与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复合的弹性层,其主要提供支撑力和塑性、抵抗轨枕传导下来的应力与道砟的作用;其二为纯的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其主要提供弹性和缓冲轨枕传导下来的应力。两个弹性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自上而下顺次包括连接层(1)、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支承骨架(3)和防护层(4),所述连接层(1)为至少部分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上表面(8)的三维网状物,所述支承骨架(3)整体嵌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的下表面,所述防护层(4)连接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骨架(3)由上下两层带网孔的网面以及以90
°
竖向排列的中间单丝,采用聚酯纤维纺织而成的三维网格状制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为无纺布或土工布或编织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网状物的材质为聚酯、聚乙烯、聚丙烯或聚酰胺中的其中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为上、下表面对应的设置有凸起或凹陷的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微孔弹性层(10)由异氰酸酯组分和多元醇组分混合而成的聚氨酯混合料(2)发泡反应而成。7.一种聚氨酯弹性缓冲垫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装置用于生产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张彬,张勇,赵微微,肖俊恒,张松琦,张远庆,于毫勇,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