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向辐射的异构集成封装天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封装天线领域,特别是涉及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异构集成封装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在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射频系统中,天线有两种主流设计方案,即片上天线AoC(AntennaonChip)和封装天线AiP(AntennainPackage)。AoC方案将天线直接连接在射频芯片的后端,无需额外工序便可实现信号的收发,该方案设计简单,工序少,集成度高,但性能较差。AiP方案则将天线在片外设计,随后通过一系列工序将天线和射频芯片封装在一起,该方案折中了天线性能和系统体积。
[0003]现阶段,虽然AoC和AiP方案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这两种方案在应用中,均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在AoC方案中,片上介质层厚度小,片上天线相对于金属地的镜像效果显著,这大幅降低了片上天线的辐射效率,导致片上天线的增益极低;另外,片上介质层的相对介电常数较小,而天线作为谐振辐射结构其物理尺寸与相对介电常数息息相关,片上天线往往占据了较大的片上面积。在AiP方案中,片上电路与片外天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向辐射的异构集成封装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基片、金属屏蔽层、金属化通孔围栏(3)、MMIC芯片(4)和片上天线(5);所述介质基片共四层,依次垒叠,第一介质基片(11)为完整一块;第二介质基片(12)中心完全掏空,形成上下通透的矩形腔;第三介质基片(13)中心部分刻蚀,保留介质基底;第四介质基片(14)四周削薄,中心向下凸出的矩形介质块;所述金属屏蔽层附着于介质基片表面,第一金属屏蔽层(21)附着于第一介质基片(11)顶面,第二金属屏蔽层(22)介于第一介质基片(11)和第二介质基片(12)之间,第三金属屏蔽层(23)介于第二介质基片(12)和第三介质基片(13)之间,第四金属屏蔽层(24)介于第三介质基片(13)和第四介质基片(14)之间,第五金属屏蔽层(25)附着于第四介质基片(14)底面,第六金属屏蔽层(26)附着于第二介质基片(12)的矩形腔侧面,第七金属屏蔽层(27)附着于第三介质基片(13)的矩形腔侧面,第八金属屏蔽层(28)附着于第三介质基片(13)的矩形腔底面;所述金属化通孔围栏(3)首尾相接,整体呈矩形状,从上至下依次贯穿第八金属屏蔽层(28)、第三介质基片(13)、第四金属屏蔽层(24)、第四介质基片(14)和第五金属屏蔽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