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工作台,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抛光部件,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仿形引导通道,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部滑动连接有侧边抛光模块,所述抛光工作台上方设有五个位于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侧的内夹持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卡座与横向卡头紧密的卡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内夹板和外夹板的定位组合,通过气缸的工作可以改变内夹板和外夹板的位置,将内夹板和外夹板调节到适配鞍体顶盖板尺寸的位置处,达到了灵活改变内夹板和外夹板所处位置与相配合组成的形状的效果,五个内夹持模块和五个外夹持模块配合达到了从内外同时夹持固定鞍体顶盖板不同区域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挂车零部件加工
,具体是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半挂车用来进行大体积货物的运输,半挂车的车头区域具有一个半挂鞍座,半挂鞍座是半挂车上用来连接牵引车的关键部件,半挂鞍座由鞍体、支架、拉杆、斜铁和锁钩组成,在半挂车的生产过程中,会对鞍体的顶盖板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以确保半挂鞍体使用的流畅性,在进行鞍体顶盖板的打磨抛光作业时,操作人员会采用夹具从外侧夹紧鞍体顶盖板侧边的方式,先将鞍体顶盖板固定在打磨抛光台顶部,然后操作打磨抛光机构来打磨鞍体顶盖板的表面与侧边,鞍体顶盖板的结构类似马蹄形,鞍体顶盖板的侧边是具有弧度的,仅从外侧夹持固定鞍体顶盖板的固定效果不足,将鞍体顶盖板夹持固定在夹具内,鞍体顶盖板定位在夹具内的指定位置,夹具的夹持部会对鞍体顶盖板的侧边进行遮挡,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打磨抛光机构抛光鞍体顶盖板侧边和底侧边角时受到阻碍,影响操作人员操作打磨抛光机构对鞍体顶盖板侧边和底侧边角进行打磨抛光作业的流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工作台,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抛光部件,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固定连接有仿形引导通道,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部滑动连接有侧边抛光模块,所述抛光工作台上方设有五个位于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侧的内夹持模块,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夹持模块的组合板,所述抛光工作台底面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板底部,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滑动连接有五个对应所述内夹持模块的外夹持模块;所述侧边抛光模块包括自走式移动座、驱动马达、打磨抛光竖辊和打磨抛光底盘,所述自走式移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部,所述驱动马达固定连接在所述自走式移动座顶部,所述打磨抛光竖辊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输出端,所述打磨抛光底盘固定连接在所述打磨抛光竖辊底端;所述内夹持模块包括气缸、内夹板和卡座,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组合板顶部,所述内夹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输出端,所述外夹持模块包括连接板、外夹板、T形移动块和横向卡头,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所述外夹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顶部,所述卡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夹板底部,所述横向卡头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内夹持模块的一端并用于连接所述卡座,所述横向卡头与所述卡座卡合连接。
[0006]进一步的:五个所述内夹持模块呈五边形分布,所述打磨抛光竖辊、所述内夹板和
所述外夹板均位于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侧,所述打磨抛光底盘位于所述外夹板上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内部固定连接有内引导轨道,所述自走式移动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内引导轨道外侧,所述仿形引导通道顶部开设有上通槽,所述仿形引导通道底部开设有位于所述上通槽正下方的下通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抛光工作台顶部开设有五个分别对应五个所述内夹持模块的T形引导槽,所述T形移动块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底部,所述T形移动块滑动连接在对应所述T形引导槽内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卡座底部固定连接有引导块,所述引导块滑动连接在对应所述T形引导槽内部,所述引导块的头端与所述卡座内槽壁齐平,所述引导块的尾端位于所述组合板下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夹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接触感应模块,所述接触感应模块顶端与所述内夹板顶部齐平。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五个组合式的内夹持模块来从鞍体顶盖板的内侧抵住鞍体顶盖板的内侧壁,五个对应内夹持模块的外夹持模块能够从鞍体顶盖板的外侧抵住鞍体顶盖板的外侧壁,卡座与横向卡头紧密的卡合在一起,能够实现内夹板和外夹板的定位组合,通过气缸的工作可以改变内夹板和外夹板的位置,将内夹板和外夹板调节到适配鞍体顶盖板尺寸的位置处,达到了灵活改变内夹板和外夹板所处位置与相配合组成的形状的效果,五个内夹持模块和五个外夹持模块配合达到了从内外同时夹持固定鞍体顶盖板不同区域的效果,能够增强对鞍体顶盖板的夹持固定效果。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在抛光工作台顶部的仿形引导通道,能够引导和驱动侧边抛光模块在夹持固定后的鞍体顶盖板的侧边,沿着鞍体顶盖板的边缘轮廓移动,处于外夹板上方的打磨抛光竖辊和打磨抛光底盘转动并贴着鞍体顶盖板的侧边移动,实现了鞍体顶盖板侧边上半部分的打磨抛光,侧边抛光模块移动一轮后,抛光工作台底部的升降驱动件作业使组合板和五个内夹持模块上升,五个内夹板能够上推鞍体顶盖板的侧边下半部分至打磨抛光竖辊处,达到了抬升并重新夹持固定鞍体顶盖板的效果,打磨抛光竖辊和打磨抛光底盘配合达到了对鞍体顶盖板侧边和底侧边角进行精准有效的打磨抛光的效果,操作的便利性高,能够消除打磨抛光鞍体顶盖板侧边和底侧边角时所受的阻碍,提高了对鞍体顶盖板侧边和底侧边角进行打磨抛光作业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为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中抛光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中仿形引导通道、内夹
持模块和外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抛光工作台;11、上抛光部件;12、T形引导槽;13、升降驱动件;2、仿形引导通道;21、内引导轨道;22、上通槽;23、下通槽;3、侧边抛光模块;31、自走式移动座;32、驱动马达;33、打磨抛光竖辊;34、打磨抛光底盘;4、内夹持模块;41、气缸;42、内夹板;43、卡座;431、引导块;5、组合板;6、外夹持模块;61、连接板;62、外夹板;63、T形移动块;64、横向卡头;7、接触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机械结构,在以下配合参考图1至图5对结构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22]请参阅图1~图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工作台1,抛光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抛光部件11,抛光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仿形引导通道2,仿形引导通道2内部滑动连接有侧边抛光模块3,抛光工作台1上方设有五个位于仿形引导通道2内侧的内夹持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半挂车用具有夹持结构的零部件抛光装置,包括抛光工作台(1),所述抛光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上抛光部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工作台(1)顶部固定连接有仿形引导通道(2),所述仿形引导通道(2)内部滑动连接有侧边抛光模块(3),所述抛光工作台(1)上方设有五个位于所述仿形引导通道(2)内侧的内夹持模块(4),所述抛光工作台(1)顶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内夹持模块(4)的组合板(5),所述抛光工作台(1)底面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件(13),所述升降驱动件(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板(5)底部,所述抛光工作台(1)顶部滑动连接有五个对应所述内夹持模块(4)的外夹持模块(6);所述侧边抛光模块(3)包括自走式移动座(31)、驱动马达(32)、打磨抛光竖辊(33)和打磨抛光底盘(34),所述自走式移动座(31)滑动连接在所述仿形引导通道(2)内部,所述驱动马达(32)固定连接在所述自走式移动座(31)顶部,所述打磨抛光竖辊(33)固定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32)输出端,所述打磨抛光底盘(34)固定连接在所述打磨抛光竖辊(33)底端;所述内夹持模块(4)包括气缸(41)、内夹板(42)和卡座(43),所述气缸(41)固定连接在所述组合板(5)顶部,所述内夹板(42)固定连接在所述气缸(41)输出端,所述外夹持模块(6)包括连接板(61)、外夹板(62)、T形移动块(63)和横向卡头(64),所述连接板(61)滑动连接在所述抛光工作台(1)顶部,所述外夹板(6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1)顶部,所述卡座(43)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夹板(42)底部,所述横向卡头(64)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61)靠近所述内夹持模块(4)的一端并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天宇,宋华军,
申请(专利权)人:蒙城财富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