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144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包括健康行为管理模式和高危预警管理模式及住院管理模式,所述健康行为管理模式包括药物管理、居家自测、健康指导和门诊复查四个模块;药物管理模块按时自动推送提醒患者使用药物,居家自测模块通过日常打卡督促患者完成自测(如血压血糖等)项目水平。该管理系统,安装在每个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移动设备终端(手机)上,在移动设备终端利用门诊复查模块,实现定期化验和按期复诊两个部分的数据交换,动态反馈居家自测数据值和门诊化验监测值,确保医患实时交流,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术后护理管理,从而实现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综合健康管理的效果。支架术后患者综合健康管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化应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冠脉支架植入术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血管开通所需时间越短,越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急性期死亡风险,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0003]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应当按照康复指南及相关文献指导,积极配合进行心脏康复治疗。但是研究表明,我国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支架植入术后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因此造成部分患者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从而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0004]目前,院方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随访管理制度,通过发放书面资料、运用多媒体宣传资料、建立病人个人信息档案、电话随访或面对面随访等方式,定期了解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病情变化、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进行康复指导。
[0005]但随着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的普及,现有的医疗服务管理系统明显较为落后,缺乏医院

家庭信息互动交流,无法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测,从而不能及时发现异常,规范不良用药行为,提醒患者就医。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包括健康行为管理模式、高危预警管理模式及住院管理模式,所述健康行为管理模式包括药物管理、居家自测和门诊复查三个模块,门诊复查包括门诊定期化验和门诊按期复诊,该系统附带预约挂号功能,与医院放号系统直接挂钩,满足患者预约挂号需求,复诊患者遵循遗嘱选择住院则开启住院管理模式,患者拒绝住院则开启高危预警管理模式。
[0008]高危预警管理模式设有疼痛管理和睡眠管理,所述疼痛管理是指患者出现胸痛>15min,持续不可缓解,口服药物无效,这三项满足两项,开始进行疼痛自评(采用数字评分法+笑脸评分法填写或者语音录入:疼痛部位、疼痛评分、疼痛时间、疼痛频率),得出指标值,捕捉数据,汇总后进行疼痛管理。
[0009]所述睡眠管理是指患者进行睡眠自评,评估近期是否存在中度以上睡眠障碍,是否因疼痛出现睡眠干扰,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得出指标值,配对具备睡眠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捕捉每天睡眠数据,汇总进行睡眠管理。
[0010]住院管理模式包括住院监测模式和住院救援模式,住院监测模式包括临床数据采集模块、云端数据库模块和通讯反馈模块,住院救援模式包括临床救援模块和紧急通讯模块。
[0011]优选地,所述药物管理包括每日服药打卡,系统到时间定点提醒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并以推送图片形式进行提示,提示内容包括患者服药的剂量、频次及药物说明书。
[0012]优选地,所述居家自测包括每日血压打卡和每日血糖打卡,根据病史需要添加该模块,高血压病史添加血压模块糖尿病病史添加血糖模块。
[0013]优选地,所述门诊定期化验,患者在固定医院定期复查化验值,异常值结果与数据终端进行比较反馈,提醒患者是否需要挂号就诊,口服抗凝药物,对华法林的患者增加出血风险评估项目,针对这一项风险值高的患者增加门诊化验的频次。
[0014]优选地,所述高危预警管理模式满足特定范围开启预警呼救模块,向预先设定的紧急联系人发出短信或电话联系,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所述特定范围是指疼痛管理和睡眠管理的指标值超出系统设定评定范围。
[0015]优选地,所述临床数据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心电信息采集、生命体征采集,检验值采集,临床检查结果采集云端数据库模块包括云端大数据储存模块、正常生理参数储存模块、对比模块和监测数据记录储存模块,将临床数据采集模块结果通过通讯反馈模块传递至数据库模块中并进行对比,即可动态反馈患者病情变化。
[0016]优选地,患者病情变化后切换住院救援模式,医护人员手机安装此系统医护端,所述临床救援模块依据于此系统医护端,值班人员手机端可直接接收患者床号及异常信息,并且,可自动切入护士站的呼叫铃系统进行呼叫,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援,所述紧急通讯模块用于通知患者家属,自动弹出紧急联系人,为急诊手术作好准备。
[0017]优选地,所述健康行为管理模式还包括健康指导模块,通过推送相关视频、音频和/或文字完善术后健康知识宣教,所述视频、音频和/或文字包括疾病宣教知识、饮食指导、血压血糖监测指导、心理指导、发病应急指导以及运动康复指导。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安装在每个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移动设备终端(手机)上,在移动设备终端利用门诊复查模块,实现定期化验和按期复诊的数据交换,动态反馈居家自测数据值和门诊化验监测值,确保医患实时交流,从而实现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综合管理,并且和医院门诊放号系统挂勾,满足患者预约挂号需求。
[0020]2、该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通过每日打卡模块督促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加强患者对血压,血糖控制行为的重视;每日自动提醒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并以推送图片形式提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加强术后药物管理水平,通过健康指导模块,附带健康宣教功能,通过推送视频,音频文字等多媒体形式,培养患者发病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术后自我监测水平。
[0021]3、该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通过设置住院监测模式和医院系统挂钩,且为患者的临床数据实现同步更新,及时反馈,方便就医,通过设置救援模式,能在对比模块中参数超出对比范围值及时呼叫护士站护理人员与专业医师及时救援。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该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安装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手机上,所需终端要求智能手机2G水准以上,可自动开启定位系统,该管理系统包括健康行为管理模式、高危预警管理模式及住院管理模式,所述健康行为管理模式包括药物管理、居家自测、门诊复查和健康指导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包括健康行为管理模式、高危预警管理模式及住院管理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行为管理模式包括药物管理、居家自测和门诊复查三个模块,门诊复查包括门诊定期化验和门诊按期复诊,复诊患者遵循遗嘱选择住院则开启住院管理模式,患者拒绝住院则开启高危预警管理模式;高危预警管理模式设有疼痛管理和睡眠管理,所述疼痛管理是指患者出现胸痛>15min,持续不可缓解,口服药物无效,这三项满足两项,开始进行疼痛自评(采用数字评分法+笑脸评分法填写或者语音录入:疼痛部位、疼痛评分、疼痛时间、疼痛频率),得出指标值,捕捉数据,汇总进行疼痛管理;所述睡眠管理是指患者进行睡眠自评,评估近期是否存在中度以上睡眠障碍,是否因疼痛出现睡眠干扰,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得出指标值,配对具备睡眠监测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捕捉每天睡眠数据,汇总进行睡眠管理;住院管理模式包括住院监测模式和住院救援模式,患者入院后默认选择住院监测模式,住院监测模式包括临床数据采集模块、云端数据库模块和通讯反馈模块,如遇病情变化后切换住院救援模式,住院救援模式包括临床救援模块和紧急通讯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管理包括每日服药打卡,系统到时间定点提醒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并以推送图片形式进行提示,提示内容包括患者服药的剂量、频次及药物说明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居家自测默认包括每日血压打卡和每日血糖打卡,可根据病史需要添减该模块项目内容,根据测量结果提醒患者复测,并且记录异常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诊定期化验,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若瑄魏艳詹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