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143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充电桩历次充电时的充电数据,选定多个间隔时长,计算各个选定的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安全值,得到散热安全值与充电桩使用时长的相关关系式,计算得到当前日期的理论散热安全值,对充电桩进行现场充电测试,获得当前日期的实测散热安全值,根据理论散热安全值与实测散热安全值的差值大小对相关关系式进行修正,计算临界使用时长对应的临界散热检修日期,将临界散热检修日期输出。该方法能够对充电桩的散热性能和散热性能降低速度进行测试,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在散热性能过低前及时对充电桩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作为给新能源车充电的设备,近年来发展迅猛。使用充电桩给新能源车充电时,为了缩短用户充电时间,普遍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方式。因为充电速度越快,充电时间越长,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就越多,若充电桩的散热效果不足,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0003]充电桩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内部灰尘沉积等原因,其散热性能会逐渐降低。但是不同使用环境下,充电桩的散热性能降低速度不同。而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过低时,若仍长时间保持过快的充电速度,则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充电桩的散热性能以及散热性能降低速度进行测试,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在散热性能过低前及时对充电桩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充电桩的散热性能和散热性能降低速度进行测试,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在散热性能过低前及时对充电桩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该装置能够用于对充电桩的散热性能和散热性能降低速度进行测试,以便维修人员能够在散热性能过低前及时对充电桩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步骤S100,获取充电桩历次充电时的充电数据,所述充电数据包括充电时的充电日期、充电功率、充电时长、环境温度、初始温度以及结束温度,所述环境温度为充电桩充电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所述初始温度为充电桩开始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所述结束温度为充电桩结束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步骤S200,根据历次充电时的所述充电日期计算历次充电与当前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长,选定多个所述间隔时长,以每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匹配多个所述充电数据;步骤S300,根据多个所述充电数据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系数,并根据所述散热系数和预设的充电条件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安全值,所述散热安全值越低,表征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越低,所述充电条件包括环境温度、初始温度、充电时长、输出功率以及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为充电模块的最大可承受温度;步骤S400,根据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所述散热安全值,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与充电桩使用时长的相关关系式,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式计算得到当前日期
的理论散热安全值;步骤S500,在所述充电条件下,对充电桩进行现场充电测试,获得当前日期的实测散热安全值;步骤S600,根据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与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的差值大小对所述相关关系式进行修正;步骤S700,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降至预设的临界散热安全值时,充电桩对应的临界使用时长,并计算所述临界使用时长对应的临界散热检修日期;步骤S800,将所述临界散热检修日期输出。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散热系数的计算具体为将具有相同所述间隔时长的多个所述充电数据代入预设的散热系数算法中,求解得到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所述散热系数,所述散热系数包括第一散热系数和第二散热系数,所述散热系数算法配置为,其中,k3为所述结束温度,k2为所述初始温度,w为所述充电功率,t为所述充电时长,k1为所述环境温度,n为所述第一散热系数,m为所述第二散热系数。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散热安全值的计算具体为将所述第一散热系数、所述第二散热系数以及所述充电条件代入预设的散热安全值算法,计算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所述散热安全值算法配置为,其中,v为所述散热安全值,k4为所述临界温度。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00包括步骤S510,形成温控空间,将所述充电桩置于所述温控空间内,改变温控空间的温度以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步骤S520,将充电桩与可编程负载连接进行模拟充电,当充电模块的温度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初始温度时,将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调整为所述充电条件中的输出功率,并开始计时;步骤S530,当持续充电时间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充电时长时,获取当前时刻充电模块的当前温度,并将充电桩与可编程负载断开;步骤S540,将所述临界温度减去所述当前温度得到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10中改变温控空间的温度以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具体为将温控元件的输出功率调整为第一输出功率,在所述第一输出功率下,所述温控空间内的温度不断接近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当所述温控空间内的温度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时,将温控元件的输出功率调整为第二输出功率,在所述第二输出功率下,所述温控空间内的温度保持为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600包括计算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与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的差值,当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的临界差值时,不对所述相关关系式进行修正;当差值大于预设的临界差值时,根据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对所述相关关系式的权重进
行修正,以使根据修正后的相关关系式重新计算得到的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与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之间的差值不大于所述临界差值。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400还包括将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与临界散热安全值比较,当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小于或等于临界散热安全值时,将当前日期作为所述临界散热检修日期输出,并结束所述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500还包括将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与临界散热安全值比较,当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小于或等于临界散热安全值时,将当前日期作为所述临界散热检修日期输出,并结束所述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条件中的输出功率为充电桩的最大输出功率。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装置,包括信息交互模块,用于获取充电桩历次充电时的充电数据,所述充电数据包括充电时的充电日期、充电功率、充电时长、环境温度、初始温度以及结束温度,所述环境温度为充电桩充电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所述初始温度为充电桩开始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所述结束温度为充电桩结束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历次充电时的所述充电日期计算历次充电与当前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长,选定多个所述间隔时长,以每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匹配多个所述充电数据;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多个所述充电数据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系数,并根据所述散热系数和预设的充电条件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安全值,所述散热安全值越低,表征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越低,所述充电条件包括环境温度、初始温度、充电时长、输出功率以及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为充电模块的最大可承受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00,获取充电桩历次充电时的充电数据,所述充电数据包括充电时的充电日期、充电功率、充电时长、环境温度、初始温度以及结束温度,所述环境温度为充电桩充电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所述初始温度为充电桩开始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所述结束温度为充电桩结束充电时内部充电模块的温度;步骤S200,根据历次充电时的所述充电日期计算历次充电与当前日期之间的间隔时长,选定多个所述间隔时长,以每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匹配多个所述充电数据;步骤S300,根据多个所述充电数据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系数,并根据所述散热系数和预设的充电条件计算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散热安全值,所述散热安全值越低,表征充电桩的散热性能越低,所述充电条件包括环境温度、初始温度、充电时长、输出功率以及临界温度,临界温度为充电模块的最大可承受温度;步骤S400,根据各个选定的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所述散热安全值,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与充电桩使用时长的相关关系式,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式计算得到当前日期的理论散热安全值;步骤S500,在所述充电条件下,对充电桩进行现场充电测试,获得当前日期的实测散热安全值;步骤S600,根据所述理论散热安全值与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的差值大小对所述相关关系式进行修正;步骤S700,根据所述相关关系式计算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降至预设的临界散热安全值时,充电桩对应的临界使用时长,并计算所述临界使用时长对应的临界散热检修日期;步骤S800,将所述临界散热检修日期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散热系数的计算具体为将具有相同所述间隔时长的多个所述充电数据代入预设的散热系数算法中,求解得到所述间隔时长对应的充电桩的所述散热系数,所述散热系数包括第一散热系数和第二散热系数,所述散热系数算法配置为,其中,k3为所述结束温度,k2为所述初始温度,w为所述充电功率,t为所述充电时长,k1为所述环境温度,n为所述第一散热系数,m为所述第二散热系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0中所述散热安全值的计算具体为将所述第一散热系数、所述第二散热系数以及所述充电条件代入预设的散热安全值算法,计算得到所述散热安全值,所述散热安全值算法配置为,其中,v为所述散热安全值,k4为所述临界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0包括步骤S510,形成温控空间,将所述充电桩置于所述温控空间内,改变温控空间的温度以
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环境温度;步骤S520,将充电桩与可编程负载连接进行模拟充电,当充电模块的温度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初始温度时,将充电桩的输出功率调整为所述充电条件中的输出功率,并开始计时;步骤S530,当持续充电时间达到所述充电条件中的充电时长时,获取当前时刻充电模块的当前温度,并将充电桩与可编程负载断开;步骤S540,将所述临界温度减去所述当前温度得到所述实测散热安全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10中改变温控空间的温度以达到所述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百广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