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取样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29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取样钳,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拉丝、依次连接的手柄、弹簧管、钳头组件以及滑动设置在手柄上的滑块,拉丝穿设在手柄和弹簧管内,且拉丝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钳头组件连接,钳头组件包括钳座和两个钳头,钳座的一端与弹簧管固定连接,钳头包括钳柄,两个钳头的钳柄分别铰接在钳座的另一端,且两个钳柄分别位于钳座的前后两侧,钳座上分别设置有供两个钳柄铰接的轴孔,两个轴孔左右分列设置,拉丝设置为两根,每根拉丝与每个钳柄远离其与轴孔铰接位置的一侧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咬合力大,生产维护成本低,工作稳定性高,适用于狭小空间取样的优点。空间取样的优点。空间取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取样钳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内窥镜取样钳。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由于内窥镜手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且具有手术创口小、病患痛苦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而取样钳是临床内窥镜检查中的一种必备工具,其实现了小创伤、小痛苦的检查过程,从而得到广泛使用,当医生或病人希望对腔道内的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检查时,取样钳可以通过内窥镜钳道到达病变部位并夹取病变组织,以供病理检查。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内窥镜下活体取样钳,通过拉丝将来自手柄的推拉力传递至取样钳钳头,进而控制钳口开闭。现有钳头结构组件主要有钳头、连杆、推拉杆、钳头座等,由于推拉杆与两侧连杆相连是单轴结构,咬合时力臂大小有限,钳头咬合力不足,从而导致手术中钳头咬取组织时发生撕裂出血,需要进行止血治疗,增加了成本的同时,还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痛苦。
[0004]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896902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钳子,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手柄、牵引绳、弹簧软管、杯座、推拉杆、连接片和钳子杯,所述弹簧软管与杯座连接,所述牵引绳穿设在弹簧软管与杯座内,牵引绳一端与手柄连接,牵引绳另一端与推拉杆连接,两个钳爪中部通过铰接轴铰接且该铰接轴安装在钳座上,所述钳爪的下部与连接件的一端铰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推拉杆铰接,推拉杆上具有分别用于与两个连接件铰接的两个铰接中心,两个连接件呈交叉设置。
[0005]上述方式虽然采用双铰接中心结构,钳爪、连接件和推拉杆形成交错五连杆机构,保证钳子推送灵活的同时也增强了钳子的咬合力,提升了活检钳咬取组织的效率和准确性,但是其还具有以下缺点:
[0006]1、在钳爪张开时,五连杆机构的连接件也会向外扩开,其需要较大的活动半径,在狭小空间内取样时较为困难;
[0007]2、由于其本质上采用了剪叉臂结构原理,导致两个抓钳之间的开合角度十分有限;
[0008]3、其钳头组件的零部件较多,生产成本高,工作稳定性不高。
[0009]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取样钳,解决了现有的内窥镜取样钳结构复杂,在狭小空间内取样困难,咬合力不足的问题。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窥镜取样钳,包括拉丝、依次连接的手柄、弹簧管、钳头组件以及滑动设置在手柄上的滑块,所述拉丝穿设在手柄和弹簧管内,且拉丝的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与钳头组件连接,所述钳头组件包括
钳座和两个钳头,所述钳座的一端与弹簧管固定连接,所述钳头包括钳柄,两个所述钳头的钳柄分别铰接在钳座的另一端,且两个所述钳柄分别位于钳座的前后两侧,所述钳座上分别设置有供两个钳柄铰接的轴孔,两个所述轴孔左右分列设置,所述拉丝设置为两根,每根所述拉丝与每个所述钳柄远离其与轴孔铰接位置的一侧铰接,当推拉滑块时,两个钳头可分别绕轴孔相向或相背转动以驱动两个钳头闭合或张开。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座包括与弹簧管固定连接的管套及由管套的顶部中间向上延伸形成的架板,所述架板设置为扁平状,两个所述轴孔贯穿或非贯穿地设置在架板上,两个所述轴孔之间的连线与钳座的顶部端面平行,所述管套上沿架板对称开设有两个贯通槽,所述钳柄上分别固定有转轴和驱动轴,所述钳柄通过转轴与轴孔铰接,所述拉丝穿过贯通槽后与驱动轴铰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头还包括钳口,所述钳柄由钳口下部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并且所述钳柄呈L形,所述转轴固定在L形钳柄的拐点处,所述驱动轴固定在L形钳柄的末端,所述钳口的下部后侧向下延伸形成有短臂,所述钳柄和短臂之间形成有装配槽,所述装配槽的宽度与架板的厚度相适应,至少部分架板可伸入并限位于装配槽内。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轴根部的所述钳柄的厚度大于驱动轴根部的所述钳柄的厚度,以使得所述钳柄位于转轴和驱动轴之间形成有台阶,所述驱动轴的高度低于台阶的高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用于对滑块进行限位的限位行程,当滑块在限位行程内滑动时,两个所述钳口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
°‑
100
°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钳口之间还具有机械拆装角度,在机械拆装角度范围内时,两个所述钳头可分别从钳座上退卸,所述机械拆装角度大于100
°
且小于等于180
°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丝靠近驱动轴的一端弯折形成有拉环,所述拉环与驱动轴铰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钳口为一端具有开口的中空弧形薄壁结构,两个所述钳口的开口相向设置,两个所述钳口上还贯穿设置有通孔。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钳头的所述钳柄与另一个钳头的所述短臂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弧度。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丝为弹性硬质拉丝。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钳头分别与两个轴孔铰接,并分别为每个钳头设置用于提供驱动力的拉丝,工作时两个钳头可分别绕轴孔转动以实现两个钳头的开合,增强了两个钳头的咬合力,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钳头组件仅包括钳座和两个钳头,具有结构简单,生产维护成本低,工作稳定性高的优点,同时工作过程中当两个钳头张开时,其钳柄位置会向内收回,使得钳柄位置不会向外扩张,具有较小的活动半径,可以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的取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中钳头组件的爆炸图;
[0024]图3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中钳头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中钳头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中钳头闭合状态时的受力分析简图;
[0027]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内窥镜取样钳中钳头与钳座之间达到机械拆装角度时的示意图。
[0028]图中:1、手柄;2、弹簧管;3、钳头组件;31、钳头;311、钳口;3111、通孔;312、短臂;313、装配槽;314、钳柄;3141、有台阶;32、钳座;321、架板;3211、轴孔;322、管套;3221、贯通槽;4、滑块;5、拉丝;51、拉环;6、转轴;7、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取样钳,包括拉丝5、依次连接的手柄1、弹簧管2、钳头组件3以及滑动设置在手柄1上的滑块4,所述拉丝5穿设在手柄1和弹簧管2内,且拉丝5的一端与滑块4连接,其中拉丝5可通过连接柱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取样钳,包括拉丝(5)、依次连接的手柄(1)、弹簧管(2)、钳头组件(3)以及滑动设置在手柄(1)上的滑块(4),所述拉丝(5)穿设在手柄(1)和弹簧管(2)内,且拉丝(5)的一端与滑块(4)连接,另一端与钳头组件(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组件(3)包括钳座(32)和两个钳头(31),所述钳座(32)的一端与弹簧管(2)固定连接,所述钳头(31)包括钳柄(314),两个所述钳头(31)的钳柄(314)分别铰接在钳座(32)的另一端,且两个所述钳柄(314)分别位于钳座(32)的前后两侧,所述钳座(32)上分别设置有供两个钳柄(314)铰接的轴孔(3211),两个所述轴孔(3211)左右分列设置,所述拉丝(5)设置为两根,每根所述拉丝(5)与每个所述钳柄(314)远离其与轴孔(3211)铰接位置的一侧铰接,当推拉滑块(4)时,两个钳头(31)可分别绕轴孔(3211)相向或相背转动以驱动两个钳头(31)闭合或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座(32)包括与弹簧管(2)固定连接的管套(322)及由管套(322)的顶部中间向上延伸形成的架板(321),所述架板(321)设置为扁平状,两个所述轴孔(3211)贯穿或非贯穿地设置在架板(321)上,两个所述轴孔(3211)之间的连线与钳座(32)的顶部端面平行,所述管套(322)上沿架板(321)对称开设有两个贯通槽(3221),所述钳柄(314)上分别固定有转轴(6)和驱动轴(7),所述钳柄(314)通过转轴(6)与轴孔(3211)铰接,所述拉丝(5)穿过贯通槽(3221)后与驱动轴(7)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取样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头(31)还包括钳口(311),所述钳柄(314)由钳口(311)下部的前侧向下延伸形成,并且所述钳柄(314)呈L形,所述转轴(6)固定在L形钳柄(314)的拐点处,所述驱动轴(7)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星岗辛启弘陈兴鹏祝琴盛枫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倍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