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123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升降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包含:连接件,包含连接件接合部;底座,包含底座接合部;以及支撑件,包含:上盖,包含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其中该第一接合部枢接于该底座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枢接于该连接件接合部;以及下盖,包含第三接合部以及第四接合部,其中该第三接合部枢接于该底座接合部,该第四接合部枢接于该连接件接合部;其中,该上盖及下盖互相盖合并形成一容纳空间于二者之间,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该第三接合部及该第四接合部以一体成形的突出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精简的制程及较低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可升降支撑结构以及使用该可升降支撑结构的显示装置; 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含塑料外壳的可升降支撑结构以及使用该可升降支撑结构 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器包含使用于显示影像的一平面显示面板及用于支撑液晶显示面 板及调整液晶显示面板高度的一升降支撑结构。图1所示为习知升降支撑结构 10的示意图,其中习知升降支撑结构的两端包含底座11及用于连接平面显示面 板的连接部12。此外,习知升降支撑结构进一步包含一连杆结构件16,其中连 杆结构件16包含一第一结构件13以及第二结构件14。第一结构件13及第二结 构件14的两端分别接合于底座11及连接部12并同时形成一四连杆绞链接构, 以将连接部12以直上直下方式做移动。然而,上述连杆结构件16的材料系为 金属材质,因此连杆结构件16虽然具有足够的强度但亦具有了较高的原料成本。 此外,具有金属材质的连杆结构件16原为铁片,因此在成为图l所示的结构之 前需要经过如冲压或弯折等制程;连杆结构件16的制造成本也因上述等多种制 程而具有较高的制造成本并进一步提高了平面显示器的整体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一显示面板并以垂直方 式作一直线的升降移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支撑结构,具有较精简的制程及较低的制 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升降支撑结构的显示装置,具有较精 简的构造及较低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支撑结构包含一连接件、 一底座以及一支撑件,其中支撑件的 两端分别接合于连接件及底座并进一步包含上盖及下盖。如液晶显示面板等平面显示面板接合于连接件,而底座是用于将升降支撑结构设置于如桌面等平面 或固定于一处。上盖及下盖分别以塑性材料所制成,其中塑性材料包含延伸率大于5%的材 质如聚氯乙烯或其它合适之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上盖及下盖是以射出成型方 式制造,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上盖及下盖亦可使用其它合适的模具 方法制造而成。本专利技术的上盖及下盖的边缘分别设有上盖弯折部及下盖弯折部,其中一半开 放空间系由上盖弯折部及下盖弯折部包覆以形成于上盖于下盖之间。上盖及下 盖的内面分别设置有第一肋条及第二肋条,分别用于强化上盖及下盖的结构强 度以对应外界所可能施加的应力。此外,上盖及下盖的内面另包含第一补强肋 和第二补强肋;分别以垂直方式接合于第一肋条及第二肋条,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补强肋的二端亦可同时接合于第一肋条以及上盖弯折部。 同样地,第二补强肋的二端亦可同时接合于第二肋条以及下盖弯折部。在不同实施例中,升降支撑结构包含第一主盖以及第二主盖,其中第一主盖 另包含第一子盖以及第二子盖。第二主盖包含第三子盖及第四子盖。第一子盖 及第二子盖间夹设一第一间隔并互相对称,以接此节省第一主盖所使用的塑性 材料并节省升降支撑结构的整体制造成本。同样地,第三子盖及第四子盖是系 以分件方式制成以节省升降支撑结构的整体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习知的升降支撑结构;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100的侧面图及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侧视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及上视图,其中上盖分离 于下盖;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上盖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下盖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的局部剖面图8a及图8b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图及背面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10所示为图8a及图8b所示第一子盖及第二子盖的示意5图11所示为图8a及图8b所示第三子盖及第四子盖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升降支撑结构以及包含该升降支撑结构的显示装置。升降支 撑结构用于供支撑一物体作一直线移动。在以下说明书所提到的部分中,升降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一液晶显示面板,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升降支撑结构也可用于支撑其它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显示面 板等其它合适的平面显示面板。图2a及图2b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100的侧面图及示意图。如图2a 及图2b所示,升降支撑结构包含连接件200、底座300以及支撑件400,其中 支撑件400进一步包含上盖410以及下盖420;其中上盖410及下盖420互相盖 合并形成一空间于二者之间,供容纳其它必要组件。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00 包含一连接部210,其中一液晶显示面板或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设置于连 接部210上。底座300包含一底座设置端310,较佳的固定于如桌面等平面上以 将升降支撑结构100本体固定于该平面上,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底 座设置端310可根据设计上的需要改变其面积或厚度,以供升降支撑结构100 以放置方式设置于该平面之上。连接件200及底座300另包含一连接件接合部220以及一底座接合部320。 上盖410及下盖420之内面设有复数接合孔,分别枢接于连接件接合部220的 不同部位以及底座接合部320不同部位。上盖410包含一第一接合部416以及 一第二接合部417,分别设置于上盖410内面相对的两端。下盖420包含一第三 接合部426以及第四接合部427,分别设置于下盖420内面相对的两端。在本实 施例中,连接件接合部220分别枢接于第二接合部417以及第四接合部427,而 底座接合部320分别枢接于第一接合部416以及第三接合部426。换言之,图 2a所示的上盖410以及下盖420形成一四连杆绞链接构;也因此上盖410及下 盖420可根据连接件200或底座300之移动而以相互平行的方式进行相对方向 的移动。因此,如底座300固定于一桌面时,连接件200可根据外力的施加以 及支撑件400的连动进而做出一直线移动。此外,在图2a及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件400的上盖410及下盖420 以塑性材料所制,其中塑性材料包含延伸率大于5%的材质如聚氯乙烯或其它合 适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上盖及下盖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制造,但不限于此;在 不同实施例中,上盖及下盖也可使用其它合适的模具方法制造而成。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110的侧视图,其中显示装置110包含一显示面板800以及一升降支撑结构100。此外,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800为一液晶显 示面板,但不限于此;在不同实施例中,显示面板800也可包含如有机发光二 极管等合适的平面显示面板。除此之外,图3所示的升降支撑结构100实质上 相同于图2a及图2b所示的升降支撑结构,因此在此不加赘述。图4a及图4b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升降支撑结构100的上视图及侧视图,其 中上盖并未绘示于图4a及图4b中。如图4a及图4b所示,连接件接合部220 包含第一轴件组221,其中上盖及下盖420分别接合于第一轴件组221的不同部 位。第一轴件组221包含第一转盘221a以及第一中心臂221b,其中第一转盘 221a的不同部位分别接合于上盖及下盖420并以第一中心臂221b为中心做转 动。第一转盘221a另包含二个第一轴件孔221c,供一轴件(其中轴件将于之后 详述)同时穿越上盖内面的第二接合部417、下盖内面的第四接合部427(请同时 参阅图2a)及第一轴件孔221c并同时将连接件接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连接件,包含连接件接合部; 底座,包含底座接合部;以及 支撑件,包含: 上盖,包含第一接合部以及第二接合部,其中该第一接合部枢接于该底座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枢接于该连接件接合部;以 及 下盖,包含第三接合部以及第四接合部,其中该第三接合部枢接于该底座接合部,该第四接合部枢接于该连接件接合部; 其中,该上盖及下盖互相盖合并形成一容纳空间于二者之间,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二接合部、该第三接合部及该第四接合部以一体成 形的突出设置于该容纳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