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09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太阳能或钙钛矿光伏组件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该封装胶膜由下述组分构成:聚烯烃树脂、粘接功能母粒、玻纤母粒、耐候功能助剂,将上述组份经过高速混合均匀后,投入流延设备挤出成膜制得成品,其优点在于聚烯烃封装胶膜为非交联型,填充有玻纤增强尺寸稳定性,层压过程中无交联反应,在高温下层压也不易产生气泡,所需层压时间短,极好的提高了封装效率,同时通过配方复配,其也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太阳能或钙钛矿光伏组件封装
,尤其涉及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

技术介绍

[0002]聚烯烃POE封装胶膜是光伏组件的新型胶膜,其绝缘性高、水汽透过率低,在新型光伏组件中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但现有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0003](1)交联型的聚烯烃胶膜固化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层压时间,且其添加助剂容易析出导致气泡、电池片偏位等异常现象出现;
[0004](2)热塑性的聚烯烃没有交联点,容易发生热胀冷缩,尺寸稳定性差。
[0005]对于薄膜光伏组件以及钙钛矿电池本身对酸、水汽敏感,以及对热也不适宜宜过高过久的压合,适合选择的是聚烯烃封装胶膜,但交联型的聚烯烃在本领域使用并非特别的适合,而热塑性的聚烯烃因为无交联反应,溢胶会较多,同时耐热性也有所局限,尺寸稳定性不是很好,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新的封装胶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解决上述聚烯烃封装胶膜的不足,提供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其优点在于聚烯烃封装胶膜为非交联型,填充有玻纤增强尺寸稳定性,所需层压时间短,有利于提高封装效率,也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
[0007]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其由如下组份组成,以重量份计,聚烯烃树脂和母组份之和为100份,耐候功能助剂重量份额外计重量份:
[0008]聚烯烃树脂:50~75份;
[0009]粘接功能母粒:5~10份;
[0010]玻纤母粒:20~40份;
[0011]耐候功能助剂:0.5~1.5份;
[0012]上述组份按比例配料后,经过混合均匀后,经单螺杆流延机挤出成型,制得胶膜成品。
[0013]进一步的,聚烯烃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乙烯与其它烯烃共聚而成,其它烯烃优选的为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的,聚烯烃树脂占比为50~75份。
[0015]进一步的,粘接母粒为聚烯烃为载体的硅烷接枝母粒,硅烷接枝率达到2%以上,其添加量为5~10份。
[0016]进一步的,玻纤母粒其特征在于,其以聚烯烃树脂为载体,玻纤含量12.5%~50%,通过80~120℃下以侧喂料方式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得功能母粒。
[0017]进一步的,玻纤为无碱短玻纤,其直径为13~17微米,长度3.5~6mm。
[0018]进一步的,耐候功能助剂包含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
合,其添加量为0.5~1.5份。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添加玻纤,可以提高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的耐温性,提高尺寸稳定性;
[0021]2.本申请实施中,聚烯烃为预接枝热塑型,无交联反应,层压过程中不易产生气泡、玻纤加入更易控制流胶,能极好的提高封装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其由如下组份组成,以重量份计,聚烯烃树脂和母组份之和为100份,耐候功能助剂重量份额外计重量份:
[0024]聚烯烃树脂:50~75份;
[0025]粘接功能母粒:5~10份;
[0026]玻纤母粒:20~40份;
[0027]耐候功能助剂:0.5~1.5份;
[0028]上述组份按比例配料后,经过混合均匀后,经单螺杆流延机挤出成型,制得胶膜成品。
[0029]进一步的,聚烯烃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乙烯与其它烯烃共聚而成,其它烯烃优选的为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进一步的,聚烯烃树脂占比为50~75份。
[0031]进一步的,粘接母粒为聚烯烃为载体的硅烷接枝母粒,硅烷接枝率达到2%以上,其添加量为5~10份。
[0032]进一步的,玻纤母粒其特征在于,其以聚烯烃树脂为载体,玻纤含量12.5%~50%,通过80~120℃下以侧喂料方式通过双螺杆挤出造粒,制得功能母粒。
[0033]进一步的,玻纤为无碱短玻纤,其直径为13~17微米,长度3.5~6mm。
[0034]进一步的,耐候功能助剂包含紫外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添加量为0.5~1.5份。
[003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交联型聚烯烃层压时间长、易起气泡,而热塑性性聚烯烃耐温性差的特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热塑性聚烯烃结合玻纤的方式为改善上述问题。玻纤是一种无机材料,纯度够高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其尺寸稳定性好,可以作为热塑性聚烯烃胶膜的骨架,避免热塑性聚烯烃因为无交联容易发生热胀冷缩的问题;同时热塑性聚烯烃虽然封装效率高,且层压过程中没有交联反应不易产生交联气泡,但也可能因为胶在高温下熔体强度不够导致流胶,使组件应力集中处缺胶导致气泡,而引入玻纤后则能更好的控制流胶,规避了气泡产生的源头,因此极好的提高了封装效率和良率。
[003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主体树脂为聚烯烃乙烯与其它烯烃共聚而成,其它烯烃优选的为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是市售光伏级的聚烯烃树脂,进一步优选的有LG575、LG675、DOW(PV8660)、DOW(8669)、DOW(XUS38660)、住友FX402。
[0037]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粘接母粒是聚烯烃为载体的硅烷接枝母粒,硅烷接枝率达到
2%以上,其添加量为5~10份。硅烷接枝母粒为自制,其制备过程如下:
[0038](1)将LG575为主体树脂,以100份计,加入1份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2份过氧化物2,5

二甲基

2,5

双(叔丁基过氧)己烷,抗氧剂2,6

二叔丁基对甲酚经过高速混合均匀制得预混料;
[0039](2)将上述预混料投入双螺杆挤出机,在180℃下按设定的螺杆组合下经剪切挤出并造粒脱挥,脱去水份后,制得硅烷接枝母粒。
[0040](3)经过测试,计算综合硅烷接枝率约为2.7%。
[0041]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玻纤母粒其以聚烯烃树脂为载体,玻纤含量12.5%~50%,所选择玻纤规格为无碱短玻纤,其直径为13~17微米,长度3.5~6mm,进一步优选市售玻纤为巨石无碱玻璃纤维522(13微米)、360A(14微米)、360H(17微米),玻璃纤维根据需要可以切割为3.5微米mm、4.5mm、6mm,其制备过程如下:
[0042](1)将LG575为主体聚烯烃树脂,以100份计,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与玻纤共混,其中玻纤以侧喂料的方式加入;
[0043](2)挤出温度设定为100℃,塑化共混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纤增强热塑性聚烯烃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组份组成,以重量份计,聚烯烃树脂和母粒组份之和为100份,耐候功能助剂重量份额外计重量份:聚烯烃树脂:50~75份;粘接功能母粒:5~10份;玻纤母粒:20~40份;耐候功能助剂:0.5~1.5份;上述组份按比例配料后,经过混合均匀后,经单螺杆流延机挤出成型,制得胶膜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烯烃树脂,其特征在于,其为乙烯与其它烯烃共聚而成,其它烯烃优选的为丙烯、丁烯、己烯、辛烯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博余鹏郝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睿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