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CAT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106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所述标准器通过使用特制的夹具将RJ45接口转换为8个常见的SMA接头,且夹具中设有差分电路,通过差分电路的运算实现了阻抗的转换,不仅可实现对线对间近端串扰的校准,而且少去了现有技术中高成本的阻抗转换器,而且使用常规的SMA接头能够节约成本,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的推广应用。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分析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

技术介绍

[0002]网络线缆分析仪是用于网络先期布线安装或解决后续故障、维护网络,是对布线系统进行认证测试,确定其各项连通及传输性能指标达到地方、国家或者国际标准的要求而使用的必备分析仪器。为保证网络布线质量测试的准确、可靠,网络线缆分析仪必须经过校准/检定。网络线缆分析仪的参数包括近端串扰、等效近端串扰、远端串扰、等效远端串扰、插入损耗、传播时延和长度等,其中,网络线缆分析仪特有的参数

近端串扰作为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必须得到正确的校准。
[0003]近端串扰(NEXT:Near End Crosstalk),是指一条链路中,处于线缆一侧的某发送线对,对于同侧的其它相邻(接收)线对通过电磁感应所造成的信号耦合。其测量原理是分析仪从一个线对发送信号,当其沿电缆传送时,分析仪在同一侧的某相邻线对上捕捉的串扰分量,其测量原理图如图1所示。
[0004]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近端串扰的校准原理结构框图,其参考JJF 1494标准,具体的,其包括一网络线缆分析仪11、一阻抗转换器12以及一精密步进衰减器13,用于测试1,2线对到3,6线对的近端串扰,通过阻抗转换器12连接到精密步进衰减器13。
[0005]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近端串扰的校准装置虽然也能够实现对线对间近端串扰的校准,但由于阻抗转换器12器件较昂贵,而且受限于高性能巴伦的购买限制,导致JJF 1494的阻抗转换器难以实现,尤其是在大规模测试验证时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所述标准器通过使用特制的夹具将RJ45接口转换为8个常见的SMA接头,且夹具中设有差分电路,通过差分电路的运算实现了阻抗的转换,不仅可实现对线对间近端串扰的校准,而且少去了现有技术中高成本的阻抗转换器,而且使用常规的SMA接头能够节约成本,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所述标准器包括RJ45,所述RJ45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双绞线对以及一第二信号双绞线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用于发射第一源信号与第二源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用于发射第三源信号与第四源信号;
[0008]夹具,与所述RJ45相连,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线对接头以及一第二信号线对接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与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与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电连接,所述夹具还包括第一差分放大电路与第二差分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源信号与第二源信号作差分运算以对第一
信号双绞线对的阻抗进行转换,所述第二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三源信号与第四源信号作差分运算以对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的阻抗进行转换;
[0009]第一衰减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电连接;
[0010]第二衰减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与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对于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的近端串扰值。
[0011]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所述标准器通过使用特制的夹具将RJ45接口转换为8个常见的SMA接头,且夹具中设有差分电路,通过差分电路的运算实现了阻抗的转换,不仅可实现对线对间近端串扰的校准,而且少去了现有技术中高成本的阻抗转换器,而且使用常规的SMA接头能够节约成本,便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0012]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3]所述夹具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RJ45电连接,所述主板上还设有多个SMA接头,所述多个SMA接头与主板保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包括第一SMA接头与第二SMA接头,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包括第三SMA接头与第四SMA接头。
[0014]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一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三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二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四SMA接头电连接。
[0015]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一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一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三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二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二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三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四SMA接头之间通过第四SMA接头线电连接。
[0016]所述RJ45包括发射信号双绞线对、接收信号双绞线对、第一备用信号双绞线对以及第二备用信号双绞线对;所述SMA接头包括发射信号SMA接头对、接收信号SMA接头对、第一备用信号SMA接头对以及第二备用信号SMA接头对,其中,所述发射信号双绞线对与所述发射信号SMA接头对电连接,所述接收信号双绞线对与所述接收信号SMA接头对电连接,所述第一备用信号双绞线对与所述第一备用信号SMA接头对电连接,所述第二备用信号双绞线对与所述第二备用信号SMA接头对电连接。
[0017]所述发射信号双绞线对包括发射正信号双绞线与发射负信号双绞线,所述接收信号双绞线对包括接收正信号双绞线与接收负信号双绞线,所述第一备用信号双绞线对包括第一备用信号双绞线、第二备用信号双绞线,所述第二备用信号双绞线对包括第三备用信号双绞线、第四备用信号双绞线。
[0018]所述发射信号SMA接头对包括发射正信号SMA接头、发射负信号SMA接头,所述接收信号SMA接头对包括接收正信号SMA接头、接收负信号SMA接头,所述第一备用信号SMA接头对包括第一备用信号SMA接头、第二备用信号SMA接头,所述第二备用信号SMA接头对包括第三备用信号SMA接头、第四备用信号SMA接头。
[0019]所述发射正信号SMA接头、发射负信号SMA接头、接收正信号SMA接头、接收负信号SMA接头、第一备用信号SMA接头、第二备用信号SMA接头、第三备用信号SMA接头、第四备用信号SMA接头均设置于主板的侧边上,且每两相邻的两个SMA接头之间的距离相等。
[0020]所述第一衰减器设置的衰减值与所述第二衰减器设置的衰减值相等。
[0021]所述第一衰减器、第二衰减器包括同轴衰减器。
[0022]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近端串扰的测量原理图;
[0025]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近端串扰的校准原理结构框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近端串扰的校准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RJ45,所述RJ45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双绞线对以及一第二信号双绞线对,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用于发射第一源信号与第二源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用于发射第三源信号与第四源信号;夹具,与所述RJ45相连,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一第一信号线对接头以及一第二信号线对接头,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与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电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与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电连接,所述夹具还包括第一差分放大电路与第二差分放大电路,所述第一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源信号与第二源信号作差分运算以对第一信号双绞线对的阻抗进行转换,所述第二差分放大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三源信号与第四源信号作差分运算以对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的阻抗进行转换;第一衰减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电连接;第二衰减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与所述第一衰减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信号双绞线对对于所述第二信号双绞线对的近端串扰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一主板,所述主板与所述RJ45电连接,所述主板上还设有多个SMA接头,所述多个SMA接头与主板保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对接头包括第一SMA接头与第二SMA接头,所述第二信号线对接头包括第三SMA接头与第四SMA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一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三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二SMA接头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四SMA接头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CAT 6A近端串扰的标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一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一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三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二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一端与第二SMA接头之间通过第三SMA接头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衰减器的第二端与第四SMA接头之间通过第四SMA接头线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CAT 6A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鑫武彤沈庆飞姚尧唐维付超李安香庞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