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及其制作工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探测器
,特别涉及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及其制作工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硅光电倍增管(SiPM)是具有光子数分辨能力的单光子探测器。它是由一系列工作于盖革模式的雪崩光电二极管(Avalanche Photodiode, APD)微单元并联而成,微单元间相互独立并与各自的淬灭电阻串联,所有微单元通过公共电极输出信号,信号大小正比于处于激发状态的微单元数目,即正比于探测到的光子数。与传统的光电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PMT)相比,SiPM工作于非真空环境因此不易损坏,SiPM体积小、不受磁场影响、功耗低、单光子分辨能力强,这些优势使得SiPM逐渐替代PMT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单光子探测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天文物理、高能物理、激光雷达、核医学成像等需要弱光探测的领域。
[0003]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又称为功能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
‑
infrared spectr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电极,位于整个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底层;外延硅片,所述外延硅片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背电极的表面,由低阻P型硅构成;外延层,位于所述衬底的表面,由外延高阻P型硅构成;N
++
掺杂区,通过在所述外延层表面注入磷原子形成;所述N
++
掺杂区深刻蚀有微纳结构阵列;所述微纳结构阵列贯穿所述N
++
掺杂区;高阻薄膜,通过在所述外延层表面制作氮化硅或者非晶硅形成;ITO顶电极,通过在所述高阻薄膜表面制备氧化铟锡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背电极的材质为金或铝,其厚度为0.1~10μ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阵列的周期为2
‑
20微米,占空比为50%
‑
90%。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结构阵列为2维光栅周期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红外敏感硅光电倍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阻P型硅的硼掺杂浓度为10
18
‑
10
20
/cm3,厚度为50
‑
500μ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洪峰,颜晓舟,林晋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心灵方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