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9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2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发明专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能够避免轮虫代谢物对轮虫饵料培养环境的污染,包括装置壳体、套设在装置壳体内部的轮虫培养容器以及诱虫光源,轮虫培养容器具有与饵料培养腔连通的代谢物止过孔,该代谢物止过孔用于止过萼花臂尾轮虫的代谢物,在实施时,向饵料培养腔内倒入富含轮虫饵料的水体,并使得该水体的水位高于轮虫培养容器的底部,从而轮虫饵料通过代谢物止过孔随水流进入轮虫培养容器,然后再向轮虫培养容器中萼花臂尾轮虫进行养殖,从而轮虫能够摄食水体中的轮虫饵料,而轮虫的代谢物则被代谢物止过孔阻挡在轮虫培养容器内,不会进入饵料培养腔内。不会进入饵料培养腔内。不会进入饵料培养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专利
,具体涉及一种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多生活在淡水水域,通过头部纤毛摆动和咀嚼器咀嚼摄食单细胞微藻、酵母等,在一年内大多数时间进行孤雌生殖,繁殖力高,适应性强,是广泛应用于淡水水产养殖中鱼、虾、蟹类幼体的开口饵料。
[0003]萼花臂尾轮虫体长100

500μm,在进行大规模培养时,可利用轮虫趋光性,通过打光照射水面等方式聚集轮虫,用滤网打捞收获,萼花臂尾轮虫在水产养殖中常被用作次级饵料生物,可以从微藻等饲料中获得营养强化,提升自身PUFA、维生素等的含量。经过营养强化的萼花臂尾轮虫在实际应用中,可提高鱼、虾、蟹等幼体的存活率,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常用的作为饲料的小球藻,并辅以面包酵母等单细胞酵母为添加剂。
[0004]但现有的轮虫养殖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亟需解决:在养殖萼花臂尾轮虫的过程中会产生诸如卵壳、尸体、食物残渣的大量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影响轮虫饵料的培养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壳体,竖直设置;轮虫培养容器,套设在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轮虫培养容器与所述装置壳体之间形成饵料培养腔;以及诱虫光源,设置在所述轮虫培养容器的上端的近旁,其中,所述轮虫培养容器具有与所述饵料培养腔连通的代谢物止过孔,该代谢物止过孔用于止过萼花臂尾轮虫的代谢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管道,与外部气源连通,所述曝气管道具有位于所述饵料培养腔底部的曝气口,所述饵料培养腔用于容纳萼花臂尾轮虫的饵料,萼花臂尾轮虫的饵料为缺刻缘绿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装置壳体和所述轮虫培养容器的上端均开放,所述曝气管道的数量为四个,竖直且沿所述装置壳体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曝气口位于所述轮虫培养容器的底部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诤唐婉莹周志刚朱家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