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7089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包括降尘结构、喷淋结构、除尘结构、传动结构、压缩结构和配合结构;卸货区周边设有数个降尘结构,喷淋结构设于卸货区的一侧,传动结构设于喷淋区的两端,压缩结构与传动结构连接,压缩结构滑动连接配合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材料堆放区和渣土车除尘区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通过除尘刷和槽刮板清除喷淋区和除尘槽的残留泥沙,通过传动结构、压缩结构和配合结构的相互连接,使排污槽内的泥沙汇聚至配合结构后沥水并压缩,最终通过推板推至装泥槽中,完成泥沙的收集,便于后续处理。便于后续处理。便于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在建房扬尘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扬尘是当前大气污染主要因素之一,城市扬尘主要来源于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和建筑运渣车等,若不配套相应的除尘系统,粉尘就会弥漫在整个施工工地并发生扩散。由于粉尘的特殊性、粒径的大小因素,它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粉尘还对施工进程有极大的影响,干扰机器工作精度、影响作业环境能见度,而且浓度超标的粉尘排放到大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工地除尘非常有必要。
[0003]现在大多数施工工地对于进出的渣土车都有降尘喷淋系统,减少扬尘,但是目前的渣土车降尘系统只对车辆侧面喷淋,车底的灰尘难以去除,长期积累仍会造成扬尘扩散,而且除尘过程中掉落的砂石渣粒难以清除,长期积累不仅会影响渣土车正常通行,还会增大扬尘风险。此外,目前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一般没有安装喷淋系统,导致渣土车装卸货、工人运输材料以及吊装材料时会造成大量扬尘,安装一套扬尘喷淋系统不仅造价高昂,而且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降尘结构(2)、喷淋结构(3)、除尘结构(4)、传动结构(5)、压缩结构(6)和配合结构(7);卸货区(1)周边设有数个降尘结构(2),降尘结构(2)包括立柱(21)、扩散扇(23)和雾化喷头(24),立柱(21)上设有数组扩散扇(23)和雾化喷头(24);喷淋结构(3)设于卸货区(1)的一侧,喷淋结构(3)包括喷淋区(31)、除尘槽(32)、隔板(37);喷淋区(31)中部设有隔板(37),喷淋区(31)表面设有除尘槽(32),除尘槽(32)内部设有清洗喷头(34),喷淋区(31)远离卸货区(1)的一侧设有栏杆(36);立柱(21)背离卸货区(1)的侧面、隔板(37)两侧和栏杆(36)朝向喷淋区(31)的一侧均设有降尘喷头(39b);两组除尘结构(4)对称地设于隔板(37)底部两侧,除尘结构(4)包括输送带(41)和刮灰板(44),输送带(41)设于喷淋区(31)的两端内部,输送带(41)的表面通过连接块(42)和调节杆(43)连接有刮灰板(44);刮灰板(44)一侧设有除尘刷(45),刮灰板(44)底端设有槽刮板(46),除尘刷(45)和槽刮板(46)分别滑动连接喷淋区(31)和除尘槽(32);传动结构(5)设于喷淋区(31)的两端,压缩结构(6)与传动结构(5)连接,压缩结构(6)滑动连接配合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立柱(21)底部竖直,顶部向卸货区(1)一侧弯折;扩散扇(23)设于保护壳(22)中,扩散扇(23)通过保护壳(22)设于立柱(21)朝向卸货区(1)的一侧,雾化喷头(24)阵列固定于保护壳(22)的侧壁;立柱(21)朝向卸货区(1)的一侧底部还设有扬尘检测器(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淋结构(3)两侧还设有排污槽(39a),两道排污槽(39a)的顶部均设有格栅(35);其中一道排污槽(39a)设于立柱(21)下方,格栅(35)连接立柱(21)底端;另一道排污槽(39a)设于喷淋结构(3)远离卸货区(1)的一侧,格栅(35)连接有栏杆(36);喷淋区(31)为中间高两侧低的斜面,喷淋区(31)和除尘槽(32)的最低点连接喷淋结构(3)两侧的排污槽(39a)内部;清洗喷头(34)还连接有减压弹簧(3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慧建筑的在建房扬尘自动喷淋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块(42)设于输送带(41)的表面,连接块(42)的侧壁设有连接柱(48),调节杆(43)底部竖直方向上设有调节滑槽(47),连接块(42)通过连接柱(48)和调节滑槽(47)滑动连接调节杆(43);除尘结构(4)还包括除尘滑槽(33)、调节滑柱(49)、调节导轨(49a)和定位槽(49b),除尘滑槽(33)设于喷淋区(31)两端,调节滑柱(49)固定于调节杆(43)的外侧,调节导轨(49a)设于除尘滑槽(33)的内侧壁;调节滑柱(49)滑动连接调节导轨(49a),定位槽(49b)设于调节导轨(49a)的一端,且调节滑柱(49)抵触定位槽(49b);隔板(37)底部两侧均设有收纳槽(38),且两组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芳张哲硕杨丽平饶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