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76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挡土组件,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设有与安装板呈镜像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支撑柱,该装置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对安装板的背面上端进行支撑,并结合第三安装组件对第一安装组件进行固定,从而使安装板、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形成三角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安装板的稳定性,且通过基座和连接座向后支撑安装板,并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三安装组件支撑安装板,使安装板处在稳定状态,不易随着长期使用发生偏移。用发生偏移。用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挡土墙作为水利工程的一种类型,起到支承填土或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而滑塌的作用,相关技术中的水利工程挡土墙通常采用石块垒砌而成,挡土墙由于受到坡前水体的冲击作用,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容易开裂并形成裂缝,并且该裂缝会随着水体的不断冲击而逐步增大,导致挡土墙的坚固程度降低,因而在挡土墙开裂后需及时修补裂缝。
[0003]申请号为202110574478.5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其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相关技术中的挡土墙在砌筑完成后为一个整体,操作人员不便对延伸至挡土墙内部的裂缝进行修补操作,挡土墙开裂后的维护难度大,有待改进,但是其设置的挡土墙的稳定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极大缩短了使用寿命和后期维修保养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座,连接座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正面设置有挡土组件,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设有与安装板呈镜像对称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支撑柱,安装板的背面且位于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第一安装组件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连接的第二安装组件,第一安装组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组件。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一销轴、连接板和第一限位板,第一安装架的正面与安装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架位于支撑板的顶部,第一销轴的两端与第一安装架的内侧两侧铰接,第一销轴的侧壁与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的顶部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板的顶部且靠近端角处均固定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底部均延伸至第一限位板的底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槽,第二支撑柱的顶部与第二限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槽开设在第二限位板的顶部,第二限位槽的内壁与第一限位板的侧壁相适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底部内壁且靠近端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螺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框、滑槽、第二安装架、第二销轴、第三限位板和第一限位槽,滑槽设有两个,两个滑槽的分别开设在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滑槽的内部均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安装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的顶部与安装框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销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框的两侧内壁铰接,第三限位板的顶部与第二销轴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槽开设在支撑板的
顶部。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板的侧壁与第一限位槽的内壁相适配,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二螺孔,所述安装框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板内的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二螺孔相适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挡土组件包括挡土板、挡板和安装槽,安装槽开设在安装板的正面,挡土板和挡板均设有两个,两个挡土板的背面均通过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三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内,且第三螺栓均位于安装板的背面,两个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挡土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和安装板均呈倾斜形设计,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导水孔。
[0013]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通过压土机等建筑机械建筑基槽,用于安装基座和连接座,从而使基座和连接座形成地基;
[0015]S2:地基建造完成后,在连接座的顶部并根据实际挡土需求或护坡角度建造安装板;
[0016]S3:在安装板的正面即用于挡土的一面通过挡土组件安装挡土板,以用于后续挡土;
[0017]S4:在安装板的背面建立基槽,以安装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柱,以用于后期支撑安装板;
[0018]S5:将第一安装组件安装在安装板的背面,并根据实际施工空间确定连接板的长度,在连接板适合长度的底部建立基槽;
[0019]S6:在步骤S5建立的基槽内安装第三安装组件,以对第一安装组件进行固定,从而支撑限位安装板;
[0020]S7:根据连接板的倾斜角度,并结合支撑板的长度,通过第二安装组件固定连接板和支撑板,支撑连接板;
[0021]S8:上述步骤安装完成后,即形成挡土墙,然后在其顶部填充土壤,并压实,保证所建挡土墙的稳定性。
[0022]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该装置通过挡土组件安装挡土板时,第三螺栓位于安装板的背面,即使第三螺栓埋在土壤里,减少与氧气接触,从而减缓第三螺栓的损坏速度,有利于长期使用,且保证安装挡土板的稳定性。
[0025]2、该装置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对安装板的背面上端进行支撑,并结合第三安装组件对第一安装组件进行固定,从而使安装板、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二安装组件形成三角稳定结构,进一步提高安装板的稳定性,且通过基座和连接座向后支撑安装板,并通过第一安装组件和第三安装组件支撑安装板,使安装板处在稳定状态,不易随着长期使用发生偏移。
[0026]3、该装置通过第二安装组件连接固定连接板和支撑板,支撑连接板,通过第二安
装组件,使连接板、支撑板和第二安装组件和第三安装组件形成三角稳定结构,对连接板进行支撑的同时提高安装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挡土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安装组件和第三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安装组件和第三安装组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第一安装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基座;2、连接座;3、安装板;4、支撑板;5、第一支撑柱;6、第二安装组件;601、安装框;602、第二销轴;603、滑槽;604、第二安装架;605、第三限位板;606、第一限位槽;7、第三安装组件;701、第二支撑柱;702、第二限位板;703、第二限位槽;8、第一安装组件;801、第一限位板;802、连接板;803、第一销轴;804、第一安装架;9、挡土组件;901、挡土板;902、挡板;90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顶部固定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正面设置有挡土组件(9),安装板(3)的背面固定设有与安装板(3)呈镜像对称的支撑板(4),支撑板(4)的底部均固定设有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支撑柱(5),安装板(3)的背面且位于支撑板(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组件(8),第一安装组件(8)的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板(4)连接的第二安装组件(6),第一安装组件(8)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安装组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组件(8)包括第一安装架(804)、第一销轴(803)、连接板(802)和第一限位板(801),第一安装架(804)的正面与安装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安装架(804)位于支撑板(4)的顶部,第一销轴(803)的两端与第一安装架(804)的内侧两侧铰接,第一销轴(803)的侧壁与连接板(802)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板(801)的顶部与连接板(802)的底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801)的顶部且靠近端角处均固定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的底部均延伸至第一限位板(801)的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组件(7)包括第二支撑柱(701)、第二限位板(702)和第二限位槽(703),第二支撑柱(701)的顶部与第二限位板(70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限位槽(703)开设在第二限位板(702)的顶部,第二限位槽(703)的内壁与第一限位板(801)的侧壁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703)的底部内壁且靠近端角处均开设有第一螺栓相适配的第一螺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组件(6)包括安装框(601)、滑槽(603)、第二安装架(604)、第二销轴(602)、第三限位板(605)和第一限位槽(606),滑槽(603)设有两个,两个滑槽(603)的分别开设在连接板(802)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滑槽(603)的内部均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安装框(601)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架(604)的顶部与安装框(601)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销轴(602)的两端分别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成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商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