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用车用悬挂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实施例涉及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乘用车用悬挂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悬挂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乘用车的减震领域中,多设置于车架(如桥壳)与车身之间,以衰减车架与车身的振动,改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基于减震的原理的不同,现有的减震技术可被划分为被动减震、半主动减震及主动减震。其中,被动减震不具备能源供给装置,所提供的阻尼力无法随外部的工况变化(如配置有弹簧悬挂机构的悬挂设备);主动减震则具备能够产生作用力的动力源,在应用场景中,所配置的各类传感器基于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以决定控制方式,从而控制动力源所产生的作用力并使执行元件基于该作用力进行工作(如配置有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及主动力发生器形成的闭环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被动减震技术所采用的定常的控制方式,无法适应复杂的行驶环境;主动减震技术则需要依赖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以输出控制量,但由于所采集的数据的误差及算法的差异,因此,存在稳定性较差及功耗较高的不足。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用悬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2),所述缸体(2)内设置有注有缓冲介质的介质腔(4);活塞(1),包括:活塞杆(11),所述活塞杆(11)被构造成在相对于所述缸体(2)静止的平衡位置及相对于所述缸体(2)伸缩的偏移位置之间移动,适用于对外部的载荷进行支承,以使所述载荷随所述活塞杆(11)的位置具有稳定状态及缓冲状态;磁性部(6),包括:第一磁性件(61),安装于所述介质腔(4)内;以及第二磁性件(62),安装于所述活塞杆(11)的位于所述缸体(2)内的轴向的第一端上;其中,所述活塞杆(11)由所述平衡位置移动至所述偏移位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磁性件(61)适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磁性件(62)向所述活塞杆(11)施加与运动方向相同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以使所述活塞杆(11)沿运动方向进一步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1)及所述第二磁性件(62)均被构造成沿所述缸体(2)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充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61)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磁性件(62)的磁极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悬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6)包括一个所述第一磁性件(61),所述第一磁性件(61)包括多个磁性柱,多个所述磁性柱安装于所述介质腔(4)内的与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平衡位置相同的轴向位置处,被构造成环绕所述介质腔(4)的轴线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悬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部(6)包括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61),两个所述第一磁性件(61)分别安装于所述介质腔(4)的轴向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61)被构造成环形结构,以容纳所述活塞杆(11)和/或缓冲介质通过。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悬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帅帅,巩宁,龚兴龙,张世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