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磁粉探伤仪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转动机构设置有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所述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之间设置有间距控制机构,所述间距控制机构用于对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之间间距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抵接柱通过直径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证了套圈的整形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轴承套圈制作时,为增加轴承套圈的机械性能,通过对轴承套圈进行热处理,但是在热处理后,在进行冷却后,会导致轴承套圈发生变形的情况的,使轴承套圈椭圆变形,为了对轴承进行矫形,一般通过在轴承套圈内部放置支撑部件,对轴承套圈内部进行支撑顶起,使轴承套圈内圈形成一个规整的圆,从而使轴承套圈的外圈也能形成一个规整的圆,从而完成了整形。
[0003]但是由于在进行轴承套圈油冷却时,由于套圈向周围介质通过辐射和对流传递热量,使套圈周围产生蒸汽膜,随着热量继续传递,包裹蒸汽膜的汽
‑
液界面发生沸腾,沸腾产生的蒸汽进人蒸汽膜中,使膜内的蒸汽压足以抵挡外部液体的压力,因而蒸汽膜得以维持,工件表面的温度越高,蒸汽膜越厚,也越稳定。在蒸汽膜内,挨近表面的蒸汽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会向上流动,所以上部的蒸汽温度高于下部,在试样表面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蒸汽膜内的气体温度越高,试样表面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向外侧蒸汽散失的热量就越少,从而使轴承上下部分产生温差。随着工件的温度降低,产生的蒸汽逐渐减少,直到蒸汽膜变薄破裂,套圈下端先进人沸腾阶段,因为气体热传导散热效果最差,所以蒸汽膜阶段冷却速度慢,且沸腾阶段散热形式多样,所以蒸汽膜阶段到沸腾阶段的过渡阶段,是冷却速度由慢到快的突变期,从而使轴承上下端面温度差进一步拉大。下端进入对流阶段后,发生马氏体转变,由于马氏体比容较大,引起体积胀大,而上端未发生马氏体转变,塑性较好,从而使上端发生塑性变形;当上部分温度达到Ms点以下时发生马氏体转变,上部胀大,但下部分由于转变早,表面硬化,变形不能完全恢复,从而产生锥度变形,导致轴承套圈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导致在进行整形时由于轴承套圈的上下内径不同,通过采用内部支撑的方式,不能对轴承套圈的锥度进行改变,影响了整形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轴承套圈的锥度进行改变,影响了整形效果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磁粉探伤仪与支撑架;
[0007]所述支撑架通过转动机构设置有整形机构;
[0008]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所述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之间设置有间距控制机构,所述间距控制机构用于对第一抵接柱、第二抵接柱之间间距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抵接柱通过直径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液压缸、支撑板,所述第一液压缸一端与所述支撑板
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直径调节机构包括定位套、定位柱、螺纹杆、螺纹套、连接部,所述螺纹套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的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柱连接,所述定位套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的两端均可插接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抵接柱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间距控制机构包括移动板、螺栓、固定块,所述移动板贯穿所述连接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抵接柱,所述螺栓螺纹贯穿所述连接部,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间距控制机构上设置有翘曲整形机构,所述翘曲整形机构包括连接杆、抵接块、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连接杆一端贯穿所述连接耳固定连接有抵接块、另一端通过按压机构进行按压。
[0015]优选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抵接环、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一端固定连接在撑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接环,所述抵接环与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滚动机构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连接杆上与所述抵接环相抵接。
[001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棱,所述连接耳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棱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抵接柱与第二抵接柱分别与套圈的内外壁相抵接,使第二抵接柱在进行转动时,与套圈的内壁相抵接,使套圈由椭圆形整形成一个规整的圆形,然后第一抵接柱在进行转动时,与套圈的外壁相抵接,从而使第一抵接柱将倾斜轴承套圈外壁进行施加压力,使其锥度进行改变,从而保证了套圈的整形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的整形机构的立体图一;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的整形机构的立体图二;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的整形机构的正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直径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一;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直径调节机构的立体图二;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工作台1、磁粉探伤仪2、第一液压缸3、支撑板4、抵接环5、第二液压缸6、转轴7、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定位套10、定位柱11、螺纹杆12、螺纹套13、连接部14、连接杆15、滚轮16、抵接块17、连接耳18、移动板19、螺栓20、固定块21、电机22、限位棱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实施例1
[0031]参照图1
‑
8,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磁粉探伤仪2与支撑架,在进行整形后,在轴承套圈上喷上磁粉,通过磁粉探伤仪2对套圈进行磁化,缺陷附近的漏磁场就会吸住磁粉,堆集形成可见的磁粉痕迹,从而把缺陷显示出来,从而对套圈矫形后起到验伤的作用;
[0032]支撑架通过转动机构设置有整形机构;
[0033]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之间设置有间距控制机构,间距控制机构用于对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之间间距进行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磁粉探伤仪(2)与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转动机构设置有整形机构;所述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所述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之间设置有间距控制机构,所述间距控制机构用于对第一抵接柱(8)、第二抵接柱(9)之间间距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抵接柱(9)通过直径调节机构与所述转动机构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液压缸(3)、支撑板(4),所述第一液压缸(3)一端与所述支撑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作台(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轴(7)、电机(22),所述电机(22)安装在所述支撑板(4)上,所述电机(22)与所述转轴(7)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径调节机构包括定位套(10)、定位柱(11)、螺纹杆(12)、螺纹套(13)、连接部(14),所述螺纹套(13)的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2),两个所述螺纹杆(12)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12)的相对外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4),所述连接部(14)与所述第二抵接柱(9)连接,所述定位套(10)与所述转轴(7)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10)的两端均可插接有定位柱(11),两个所述定位柱(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述连接部(14)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套圈矫形验伤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秋平,路超,赵志诺,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一摸方舟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