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70507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包括车体,车体前端铰接设有前轮组件,车体后端连接设有后轮组件;前轮组件包括车把和前轮,前轮组件与车体前端铰接,车体内部前端设有前端伸缩控制器,前端伸缩控制器上方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后轮组件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两端与车体后端顶部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液压伸缩杆控制前后轮的高度,从而实现收起车轮的目的,下水后能够稳定整体重心,减少水的阻力,在陆地和水中行驶顺畅、稳定;增设固定挂钩,既可以作为牵引绳使用,又可以作为船锚使用;后端可根据需求增加车篷、渔网架,使用场景多,适用性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值。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是指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

技术介绍

[0002]水陆两栖车是指既能在水上行驶,也能在陆地上行驶的车,水陆两栖车中以摩托车居多,摩托车相比于汽车,更为轻便,水陆两栖摩托车相比于普通摩托车适用场景更多,很多户外场所的活动更需要水陆两栖摩托车来实现。但是目前很多水陆两栖车只片面追求了能使车浮在水面上,忽略了其它性能,造成了现有的水陆两栖车结构复杂、实际行驶中能耗大且性能稳定性差等问题。
[0003]由于防水以及结构的复杂,现有技术中的两栖船在水中行驶时,通常是不将轮子收起的,这样在水中行驶过程中,轮子易碰到其它物体,具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也有将轮子设置在船体前后的折叠装置上,这样直接将折叠装置收放从而带动轮子的折叠。但其结构复杂,前、后梁收起需要较大的空间,可靠性和安全性欠佳。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直接将轮子收起的装置,但通常釆用电子控制,其在水中的安全效果不好。
[0004]因此,一种方便收纳车轮的水陆两栖多功能船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前端铰接设有前轮组件,所述车体后端连接设有后轮组件;
[0007]所述前轮组件包括车把和前轮,所述前轮组件与车体前端铰接,所述车体内部前端设有前端伸缩控制器,所述前端伸缩控制器上方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与所述前轮组件相连接,随着第一液压伸缩杆的伸缩,所述前轮组件以铰接点为轴转动;
[0008]所述后轮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与所述车体后端顶部铰接,所述支撑架下方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端部铰接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下方铰接设有后轮轴,所述后轮轴上轴向设有后轮,后轮轴上铰接设有后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远离所述后轮的端部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支撑架底部中间位置竖向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杆,所述车体内部后端设有后端伸缩控制器,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底部与所述后端伸缩控制器相连接;
[0009]所述车体内部设有座椅,所述车体后端通过连接件竖向设有转舵杆,所述转舵杆顶部为船体动力装置和转舵把手,所述转舵杆底部设有推进器和舵叶,所述转舵杆在所述连接件内转动。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体前端设有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的绞线盒,所述绞线盒内设有绞线,所述绞线端部设有固定挂钩。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体后端顶部设有用于安装渔网的网架,所述网架铰接
设置在所述车体顶部,所述网架位于所述支撑架后方,所述网架通过第三液压伸缩杆设置在所述后端伸缩控制器上。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体底部设有排水阀。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座椅为折叠座椅。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液压伸缩杆控制前后轮的高度,从而实现收起车轮的目的,下水后能够稳定整体重心,减少水的阻力,在陆地和水中行驶顺畅、稳定;增设固定挂钩,既可以作为牵引绳使用,又可以作为船锚使用;后端可根据需求增加车篷、渔网架,使用场景多,适用性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体后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后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作为船体使用的使用状态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增加网架后的使用状态图。
[0020]如图所示:1、车体,2、前轮组件,3、后轮组件,4、车把,5、前轮,6、第一液压伸缩杆,7、支撑架,8、连接杆,9、提升杆,10、后轮轴,11、后轮,12、后轮支架,13、第二液压伸缩杆,14、后端伸缩控制器,15、座椅,16、连接件,17、转舵杆,18、船体动力装置,19、转舵把手,20、推进器,21、绞线盒,22、绞线,23、固定挂钩,24、网架,25、第三液压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002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如图所示,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前端铰接设有前轮组件2,所述车体1后端连接设有后轮组件3;
[0027]所述前轮组件2包括车把4和前轮5,所述前轮组件2与车体1前端铰接,所述车体1内部前端设有前端伸缩控制器,所述前端伸缩控制器上方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6,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6与所述前轮组件2相连接,随着第一液压伸缩杆6的伸缩,所述前轮组件2以铰接点为轴转动;
[0028]所述后轮组件3包括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两端与所述车体1后端顶部铰接,所述支撑架7下方设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远离所述支撑架7的端部铰接设有提升杆9,所述提升杆9下方铰接设有后轮轴10,所述后轮轴10上轴向设有后轮11,后轮轴10上铰接设有后轮支架12,所述后轮支架12远离所述后轮11的端部与所述车体1铰接,所述支撑架7底部中间位置竖向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杆13,所述车体1内部后端设有后端伸缩控制器14,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13底部与所述后端伸缩控制器14相连接;
[0029]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陆两栖多功能船,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前端铰接设有前轮组件,所述车体后端连接设有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车把和前轮,所述前轮组件与车体前端铰接,所述车体内部前端设有前端伸缩控制器,所述前端伸缩控制器上方设有第一液压伸缩杆,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与所述前轮组件相连接,随着第一液压伸缩杆的伸缩,所述前轮组件以铰接点为轴转动;所述后轮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与所述车体后端顶部铰接,所述支撑架下方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撑架的端部铰接设有提升杆,所述提升杆下方铰接设有后轮轴,所述后轮轴上轴向设有后轮,后轮轴上铰接设有后轮支架,所述后轮支架远离所述后轮的端部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支撑架底部中间位置竖向设有第二液压伸缩杆,所述车体内部后端设有后端伸缩控制器,所述第二液压伸缩杆底部与所述后端伸缩控制器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征辉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宏迪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