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秸秆再利用地埋式发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发酵
,具体为一种农业秸秆再利用地埋式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它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并含有木质素等,秸秆微贮即农作物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是农作物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的秸秆处理方法。
[0003]现有技术方案(公告号为CN10977772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农业秸秆再利用地埋式发酵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快速的实现对秸秆进行粉碎,实现快速的进行发酵处理,适合规模化的发酵处理,而且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将秸秆置入,经过粉碎、发酵后自动将发酵后的发酵料输出,提高自动化程度,便于后续的再加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外隔热层、锚固座、台座等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发酵罐出现裂缝等问题,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秸秆再利用地埋式发酵装置,包括防护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墙(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发酵箱组件(3),所述发酵箱组件(3)的前侧设置有发酵门组件(4),所述发酵箱组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箱顶外框(5),所述箱顶外框(5)内侧固定连接有箱顶换气组件(6),所述箱顶换气组件(6)上端前侧设置有进料门(7),所述进料门(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所述箱顶换气组件(6)的中心设置有搅拌组件(9),所述箱顶换气组件(6)的上端设置有加液组件(10);所述防护墙(1)包括有底面(101)和墙体(102),所述底面(101)的上端设置有墙体(102);所述升降组件(2)包括有固定底座(201)、升降机(202)和上固定板(203),所述固定底座(2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机(202),所述升降机(20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203);所述发酵箱组件(3)包括有箱底(301)、箱体(302)、固定侧板(303)和门槽(304),所述箱底(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箱体(302),所述箱体(302)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侧板(303),所述箱体(302)上开设有门槽(304);所述发酵门组件(4)包括有箱门(401)、固定块(402)、圆孔(403)、液压内套筒(404)、液压外套筒(405)和连接座(406),所述箱门(4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02),所述固定块(402)的右端开设有圆孔(403),所述圆孔(403)内侧固定连接有液压内套筒(404),所述液压内套筒(404)的外侧设置有液压外套筒(405);所述箱顶换气组件(6)包括有顶板(601)、换气口(602)、通气口(603)和通孔(604),所述顶板(601)的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换气口(602),所述顶板(601)的下端开设有通气口(603),所述顶板(601)的下端中心开设有通孔(604);所述搅拌组件(9)包括有驱动电机(901)、主搅拌杆(902)和副搅拌杆(903),所述驱动电机(9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搅拌杆(902),所述主搅拌杆(902)上固定连接有副搅拌杆(903);所述加液组件(10)包括有加液口(1001)、加液管(1002)和喷淋头(1003),所述加液口(10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加液管(1002),所述加液管(1002)的下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芗,张静,徐月明,王奎萍,时坤,时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开放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