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7019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7
本揭示提供一种生产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之方法,其包含将造血干细胞(HSC)或类红血球与永生化间叶干细胞(MSC)之群体或获自该等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其中该等永生化MSC经存活基因遗传工程化。亦提供一种制造用于输血之血液制品之方法及用于增加血红蛋白合成之方法。白合成之方法。白合成之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生产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之方法


[0001]本揭示是关于红血球生产之领域。特定言之,包含至少一个存活基因之工程化干细胞用于产生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5月1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3/024,17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用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4]尽管输血广泛用于各种临床疗法,但临床血源有限,且输血用血的供应依赖于志愿者献血。生育率之逐步下降导致符合供体条件之人口逐渐减少,且预计全球将缺少血源供应(Transfusion 2010;50:584

588)。此外,输血传染性疾病仍为重要问题。幸运的是,由于用于扩增细胞之培养基可自动更换,因此有可能获得超出实验室水平之大量目标细胞。
[0005]发现活体外大规模生产红血球(RBC)之技术对于生产RBC之替代来源而言重要。生物反应器系统中之无饲养层培育使制造商能够为大规模活体外细胞生成开发无异种、有成本效益的培养方案,其将为临床应用提供巨大优势(Tissue Engineering.Part C Methods 2011;17:1131

1137,Biomaterials 2005;26:7481

7503)。然而,未阐明去白血球过程后成熟红细胞之总数或最终RBC去核率。在实际应用之前,应证明此等结果之再现性及可行性。
[0006]因此,治疗应用非常需要大规模生产红血球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揭示关于提供适当微环境及基质,诸如间叶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MSC),以诱导红血球生成及RBC去核。
[0008]在一个态样中,本揭示提供一种生产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之方法,其包含将造血干细胞或类红血球与永生化间叶干细胞(MSC)之群体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其中永生化MSC经存活基因遗传工程化。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HSC或类红血球之细胞计数比永生化MSC之细胞计数在以下范围内:约100:1至约1:100、约80:1至约1:80、约70:1至约1:70、约60:1至约1:60、约50:1至约1:50、约40:1至约1:40、约30:1至约1:30、约20:1至约1:20、约18:1至约1:18、约16:1至约1:16、约14:1至约1:14、约12:1至约1:12、约10:1至约1:10、约10:1至约1:8、约10:1至约1:6、约10:1至约1:4、约10:1至约1:2、约10:1至约1:1。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HSC为CD34
+
HSC。在另一态样中,HSC优选源自人类脐带血。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活基因为Akt基因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优选地,存活基因为Akt基因。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永生化MSC经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永生化。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述之间叶干细胞为脐带间叶干细胞(UMSC)、脂肪源性间叶干细胞(ADSC)或骨髓间叶干细胞(BMSC)。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永生化MSC为CD146
+
IGF1R
+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永生化MSC经低氧处理。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方法包含藉由将HSC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来增强HSC增殖。在一些实施例中,将HSC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以增强HSC增殖系进行0.5至8天,诸如0.5天、1天、1.5天、2天、2.5天、3天、3.5天、4天、4.5天、5天、5.5天、6天、6.5天、7天、7.5天或8天;优选2天至6天,诸如2天、2.5天、3天、3.5天、4天、4.5天、5天、5.5天或6天;更优选3天至5天,诸如3天、3.5天、4天、4.5天或5天。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HSC与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一起培养:干细胞因子(SCF)、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

3)、介白素3(IL

3)、维生素C及地塞米松。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方法包含藉由将HSC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来诱导HSC分化为类红血球。在一些实施例中,将HSC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以诱导HSC分化为类红血球系进行5天至20天,诸如5天、6天、7天、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16天、17天、18天、19天或20天;优选8天至16天,诸如8天、9天、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15天或16天;更优选10天至15天,诸如10天、11天、12天、13天、14天或15天。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HSC与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一起培养:SCF、红血球生成素(EPO)、颗粒球

巨噬细胞群落刺激因子(GM

CSF)、Flt

3、地塞米松、IL

3、维生素C及富血小板血浆(PRP)。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方法包含藉由将类红血球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来促进类红血球之分化及成熟。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类红血球与永生化MSC或获自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以促进类红血球之分化及成熟系进行0.5至8天,诸如0.5天、1天、1.5天、2天、2.5天、3天、3.5天、4天、4.5天、5天、5.5天、6天、6.5天、7天、7.5天或8天;优选2天至6天,诸如2天、2.5天、3天、3.5天、4天、4.5天、5天、5.5天或6天;更优选2天至5天,诸如2天、3天、4天或5天。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将类红血球与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一起培养:肝素、运铁蛋白、SCF、EPO及维生素C。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培养HSC或类红血球之培养基中SCF之浓度在以下范围内:约10ng/mL至约1,000ng/mL;约20ng/mL至约800ng/mL;约30ng/mL至约600ng/mL;约40ng/mL至约400ng/mL;约50ng/mL至约300ng/mL;约60ng/mL至约250ng/mL;约80ng/mL至约200ng/mL;约80ng/mL至约150ng/mL。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培养HSC或类红血球之培养基中Flt3之浓度在以下范围内:约10ng/mL至约1,000ng/mL;约20ng/mL至约800ng/mL;约30ng/mL至约600ng/mL;约40ng/mL至约400ng/mL;约50ng/mL至约300ng/mL;约60ng/mL至约250ng/mL;约80n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生产类红血球及/或红血球之方法,其包含将造血干细胞(HSC)或类红血球与永生化间叶干细胞(MSC)之群体或获自该等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其中该等永生化MSC经存活基因遗传工程化。2.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HSC为CD34
+
HSC。3.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HSC是源自人类脐带血。4.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存活基因为Akt基因。5.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永生化MSC经人类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永生化。6.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MSC为脐带间叶干细胞(UMSC)、脂肪源性间叶干细胞(ADSC)或骨髓间叶干细胞(BMSC)。7.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永生化MSC为CD146
+
IGF1R
+
。8.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永生化MSC经低氧处理。9.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中该等HSC或类红血球之细胞计数比该等永生化MSC之细胞计数在约100:1至约1:100范围内。10.如权利要求1之方法,其包含藉由将该等HSC与该等永生化MSC或获自该等永生化MSC之条件培养基一起培养来增强HSC增殖。11.如权利要求10之方法,其进一步包含将该等HSC与以下中之至少一者一起培养:干细胞因子(SCF)、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

3)、介白素3(IL

3)、维生素C及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成H
申请(专利权)人:雅昂国际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