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以NaTi2(PO4)3聚阴离子类钛基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以聚阴离子类Na2FePO4F为正极活性材料,利用NaTi2(PO4)3的三维骨架结构,实现钠离子在三维通道中的快速扩散,提高钠离子传导速率,进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正负极活性材料中都含有钠离子,且很好地利用了聚阴离子类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好、空气中稳定等优势,又应用于水溶液体系,不仅实现了成本低、循环稳定,还极大地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了电池的安全性能。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钠离子电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每次能源技术的革新都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转化过程受自然界条件所限制,使得新能源发电行业仍面临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亟待发展高效便捷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以实现绿色低碳和高效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
[0003]目前,主要通过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等技术实现对电能的存储。由于电化学储能具有能量密度高、能量转化效率高和响应速率快等显著优势,在储能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其中易模块化的二次电池更备受关注。目前,已经进入储能示范应用的二次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高温钠电池、钒液流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然而,这四类电池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高温钠电池需在高温环境下运行,钒液流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低,锂离子电池则受与锂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开发新的储能电池技术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相似、技术可融通的钠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使其在储能电池、基站备用电源、低速四轮车、电动两轮车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与锂电形成互补格局。
[0004]报道居多的钠离子电池大多以碳基材料为负极,普鲁士蓝或层状氧化物为正极组装而成。诸如2019年Hu等人设计提出了以掺杂铜的铜基层状氧化物为正极材料,以无定型碳为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池,开启了钠离子电池技术在国内的重大冲突,推动了全球低速电动车的快速发展。然而,碳基负极材料存在首圈库伦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样,作为正极材料的层状氧化物和普鲁士蓝,虽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循环性能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钠离子电池首圈库伦效率低、循环稳定性差、易造成环境污染等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Na2FePO4F;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NaTi2(PO4)3;所述电解液为含有钠盐的水溶液。
[0007]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Na2FePO4F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将氟化钠和FePO4·
2H2O粉末通过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包含铁源、磷源和钠源的混合盐;
[0009](2)将钠盐补充剂和碳源的混合水溶液与步骤(1)所述混合盐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Na2FePO4F前驱体;
[0010](3)将步骤(2)所述Na2FePO4F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Na2FePO4F。
[001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所述FePO4·
2H2O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5~1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2~6μm;所述FePO4·
2H2O粉末与氟化钠的摩尔比为1:1~2:1。
[0012]优选地,所述负极活性材料NaTi2(PO4)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将钛源加入到双氧水和氨水的缓冲溶液中,得到钛源溶液;
[0014]S2:将有机酸、(NH4)2HPO4、钠盐与步骤S1所述钛源溶液混合,即得钛源、磷源和钠源的混合溶液;
[0015]S3:将分散剂与步骤S2所得混合溶液混合,加热使其分散得到透明产物;
[0016]S4:将步骤S3所得透明产物发生水热反应,即得NaTi2(PO4)3前驱体;
[0017]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NaTi2(PO4)3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下在烧结得到钠离子负极材料NaTi2(PO4)3。
[0018]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1所述钛源为钛酸四丁酯、和/或钛酸异丁酯;所述钛源、有机酸、(NH4)2HPO4、钠盐的摩尔比为1:(1~10):(1~15):(0.1~1)。
[001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钛源与步骤S3中所述分散剂的摩尔比为1:1~1:10,所述分散剂为乙二醇或聚乙二醇。
[0020]进一步优选地,步骤S2所述有机酸为柠檬酸、酒石酸或葡萄糖酸;步骤S2所述混合溶液的pH为4~8,更进一步优选为5~7。
[0021]优选地,所述正极还包括正极集流体、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分散剂混合后粘接于所述正极集流体上即形成所述正极;
[0022]所述负极还包括负极集流体、导电剂和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结剂、分散剂混后粘接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即形成所述负极。
[0023]优选地,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为无纺布、玻璃纤维、多孔PP/PE隔膜、多孔PTEE膜中的一种。
[0024]优选地,所述钠盐为双(氟磺酰)亚胺钠、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钠、高氯酸钠、硫酸钠、硝酸钠、磷酸钠、碳酸钠、草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优选地,所述导电剂选自石墨、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和/或,所述粘接剂选自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海藻酸钠、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丁苯胶乳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和/或,所述正极集流体和所述负极集流体各自独立地选自钛、铜、不锈钢、镍的箔片或网中的一种。
[0028]优选地,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1~0.8):(0.03~0.15);
[0029]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导电剂和粘结剂的质量比为1:(0.1~1.8):(0.04~0.2)。
[0030]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所述的水溶液钠离子电池。
[0031]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
[0032]有益效果:
[003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以NaTi2(PO4)3聚阴离子类钛基材料为负极活性材料,以聚阴离子类Na2FePO4F为正极活性材料,利用NaTi2(PO4)3的三维骨架结构,实现钠离子在三维通道中的快速扩散,提高钠离子传导速率,进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正负
极活性材料中都含有钠离子,且很好地利用了聚阴离子类电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好、空气中稳定等优势,又应用于水溶液体系,不仅实现了成本低、循环稳定,还极大地增加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0034](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新型水溶液钠离子电池NaTi2(PO4)3/Na2FePO4F的首次可逆容量可达130mAh/g,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中制备的电极材料来源极为丰富,特别是负极材料NaTi2(PO4)3采用了改进的Pechini法,又极大地降低了磷源成本。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中采用Na2SO4溶液为电解液,使电池安全性能更好。因此,本专利技术中制备所得的新型钠离子电池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液,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为Na2FePO4F;所述负极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NaTi2(PO4)3;所述电解液为含有钠盐的水溶液。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Na2FePO4F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氟化钠和FePO4·
2H2O粉末通过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包含铁源、磷源和钠源的混合盐;(2)将钠盐补充剂和碳源的混合水溶液与步骤(1)所述混合盐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Na2FePO4F前驱体;(3)将步骤(2)所述Na2FePO4F前驱体进行烧结得到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2FePO4F。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FePO4·
2H2O粉末的平均粒度为0.5~10μm;所述FePO4·
2H2O粉末与氟化钠的摩尔比为1:1~2: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液钠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NaTi2(PO4)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钛源加入到双氧水和氨水的缓冲溶液中,得到钛源溶液;S2:将有机酸、(NH4)2HPO4、钠盐与步骤S1所述钛源溶液混合,即得钛源、磷源和钠源的混合溶液;S3:将分散剂与步骤S2所得混合溶液混合,加热使其分散得到透明产物;S4:将步骤S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常春,薛永萍,张睿,陈德权,王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