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具备罩部和动板,该动板能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嵌合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罩部内。在罩部内配置阳端子零件的突片。动板具有使突片通过的保持孔(定位孔),保护突片。阳端子零件在主体部(壳体部)内卡止于能挠曲变形的矛状部。动板一体地具有在最终位置上配置于矛状部的挠曲空间的止动体。通过止动体配置于矛状部的挠曲空间,从而可限制矛状部的挠曲动作,阳端子零件被双重卡止。专利文献2也同样公开了与动板一体的止动体。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阴侧壳体脱离时使位于嵌合位置的动板移动到初始位置的技术。专利文献4公开了动板和前止动体分别各自分开地移动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
32601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
8647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
‑
1349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9
‑
212404号公报
专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具备:阳端子零件,具有突片;壳体部,具有能挠曲变形的矛状部;罩部,从所述壳体部向前方突出;动板,能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所述罩部内;以及前止动体,能在待机位置与卡止位置之间移动地配置在所述罩部内,所述阳端子零件在所述壳体部内卡止于所述矛状部,所述突片配置成突出到所述罩部内,所述动板具有使所述突片通过的定位孔,在所述初始位置上配置于比所述嵌合位置远离所述壳体部的前方,所述前止动体具有在所述卡止位置上配置于所述矛状部的挠曲空间的限制部,在所述待机位置上配置于比所述卡止位置远离所述壳体部的前方,所述动板具有卡止接纳部,所述前止动体具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以与所述动板从所述嵌合位置向所述初始位置的移动连动地从所述卡止位置向所述待机位置移动的方式卡止于所述卡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