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757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塑胶主体、埋设成型在所述塑胶主体内的端子组以及包围在所述塑胶主体外周的屏蔽壳体;所述端子组包括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一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前段部分上下相对分布,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侧边缘上开设有裸露出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侧边缘上开设有能够裸露出部分第一端子的第二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障注塑时连接器端子位置稳定的同时省去了前料带的使用以及前料带的裁切操作,为实现模具二合一提供了条件基础,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Type

C插座采用上下双层完全对称的导电端子设计,支持插头的正反插,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效果,但是,同时鉴于上下导电端子及位于上下导电端子之间的金属中板分布于垂直方向的三个面上。在注塑成型时一般需要采用多次注塑的方式才能完成生产;目前,最常见的方式是二次注塑成型。
[0003]如现有技术中专利公开号为CN212571456U公开了一种正反插连接器,其通过二次注塑成型最终得到塑胶端子组件,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为了保障端子料带中各个端子之间的间距以及高度位置,端子料带一般包括前料带与后料带,后料带将所有端子的根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料带式结构,前料带则以单个连接器所需的端子组为单位,将一个单位的端子前端连接在一起,在注塑是,后料带上设置有定位孔可以精准的定位端子的整体位置,前料带则通过上下压持固定其位置,通过前后料带的约束,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以及中间接地片的高度位置、上排端子以及下排端子中各个端子之间的间距均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进而保障注塑品质。但该成型工艺存在以下缺点:(1)在塑胶端子组件注塑成型后,前料带是需要裁断丢弃的,双排端子则有两排前料带,造成材料浪费,但若没有前料带,上下排端子在注塑时的位置稳定性难以保障,难以做到两全;(2)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与中间接地片料带在注塑成型出第一绝缘体后,由于端子的前端连接着前料带,而在注塑成型出第二绝缘体时,包覆在端子前端的塑胶件具有一定的料厚,即端子前端是被埋在第二绝缘体内部的,因此,需要将前料带裁切掉后才能进行二次注塑成型,成型工艺步骤多;(3)由于一次注塑与二次注塑中间需要进行裁切操作,因此,一次注塑与二次注塑是分开两套模具成型,模具费与工费相对较高。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在保障注塑时连接器端子位置稳定的同时省去了前料带的使用以及前料带的裁切操作,为实现模具二合一提供了条件基础,降低了生产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塑胶主体、埋设成型在所述塑胶主体内的端子组以及包围在所述塑胶主体外周的屏蔽壳体;所述端子组包括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一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前段部分上下相对分布,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侧边缘上开设有裸露出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侧边缘上开
设有能够裸露出部分第一端子的第二缺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为端子本体的相对两侧或同一边缘侧;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在前后方向上对应分布或错位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排端子组中或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为一组,部分该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缺口或两个所述第二缺口面对面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塑胶主体包括第一次注塑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次注塑成型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均包括位于最外两侧的外侧端子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外侧端子之间的若干中间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侧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包括若干内撑部,所述内撑部填充在所述上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之间,且与每个所述中间端子位置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供模具中端子间距限位件插入的间距限位插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舌板部靠近所述基部的根部设置有裸露出所述上排端子组、所述下排端子组部分区段的定位压料槽;所述上排端子组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的端子在所述定位压料槽对应区段横向错位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舌板部还包括限定所述外侧端子横向位置的位置限位插槽,所述位置限位插槽位于所述外侧端子的左右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位置限位插槽的位置与所述外侧端子上所述第一缺口或所述第二缺口位置对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前端均埋设在所述舌板部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覆在所述舌板部的外周与所述舌板部共同形成连接器的舌片,所述定位压料槽、所述间距限位插槽以及所述位置限位插槽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塑胶料。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第一端子料带、第二端子料带以及接地端子料带,所述第一端子料带包括若干所述上排端子组以及在根部将所有所述上排端子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后料带;所述第二端子料带包括若干所述下排端子组以及在根部将所有所述下排端子组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后料带;所述接地端子料带包括若干接地片组以及在侧方中部将所有所述接地片组连接在一起的第三后料带;S2、将所述第一端子料带叠设在所述第二端子料带上面,所述接地端子料带叠放在所述第一端子料带与所述第二端子料带之间,所述第一后料带与所述第二后料带叠设在一起构成后料带组,所述第三后料带位于所述后料带组的相对侧,形成料带式的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所述下排端子组以及所述接地片组位于所述后料带组与所述第三后料带之间的空间内;S3、注塑成型:将所述料带式的端子组输入二合一注塑模具内,所述二合一注塑模具包括第一注塑工位与第二注塑工位,在所述第一注塑工位进行第一次注塑成型,成型出第一绝缘本体,得到第一塑胶端子组件;然后将所述第一塑胶端子组件通过料带输送移动至所述第二注塑工位,在所述第二注塑工位进行第二次注塑成型,成型出第二绝缘本体,得到料带式的第二塑胶端子组件;
S4、提供屏蔽壳体料带,所述屏蔽壳体料带包括若干屏蔽壳体以及第四后料带,所述第二塑胶端子组件以料带式自动供料,然后将所述第二塑胶端子组件上的所述第一后料带、所述第二后料带以及所述第三后料带裁切掉,之后再将所述第二塑胶端子组件插入到所述屏蔽壳体内,得到所述连接器。
[0016]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的第一次注塑成型时,所述二合一注塑模具上设置有若干限位顶针,部分限位顶针伸入所述第一缺口内压持所述第二端子上表面实现对所述第二端子上表面的高度定位,部分限位顶针伸入所述第二缺口内顶持所述第一端子下表面实现对所述第一端子下表面的高度定位;所述二合一注塑模具内用于成型所述第一绝缘本体的型腔内壁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区域表面贴合实现对所述第一端子上表面的高度定位,所述型腔内壁与所述第二端子下的接触区域表面贴合实现对所述第二端子下表面的高度定位。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侧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上排端子组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均包括位于最外两侧的外侧端子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外侧端子之间的若干中间端子;所述舌板部包括若干内撑部,所述内撑部填充在所述上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之间,且与每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塑胶主体、埋设成型在所述塑胶主体内的端子组以及包围在所述塑胶主体外周的屏蔽壳体;所述端子组包括上排端子组与下排端子组,所述上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一端子,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包含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前段部分上下相对分布,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侧边缘上开设有裸露出部分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侧边缘上开设有能够裸露出部分第一端子的第二缺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为端子本体的相对两侧或同一边缘侧;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在前后方向上对应分布或错位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端子组中或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端子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端子为一组,部分该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缺口或两个所述第二缺口面对面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主体包括第一次注塑成型的第一绝缘本体与第二次注塑成型的第二绝缘本体;所述上排端子组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均包括位于最外两侧的外侧端子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外侧端子之间的若干中间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前侧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包括若干内撑部,所述内撑部填充在所述上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的中间端子之间,且与每个所述中间端子位置对应,相邻两个所述内撑部之间形成有供模具中端子间距限位件插入的间距限位插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靠近所述基部的根部设置有裸露出所述上排端子组、所述下排端子组部分区段的定位压料槽;所述上排端子组与所述下排端子组中的端子在所述定位压料槽对应区段横向错位分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部还包括限定所述外侧端子横向位置的位置限位插槽,所述位置限位插槽位于所述外侧端子的左右两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限位插槽的位置与所述外侧端子上所述第一缺口或所述第二缺口位置对应。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前端均埋设在所述舌板部内。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覆在所述舌板部的外周与所述舌板部共同形成连接器的舌片,所述定位压料槽、所述间距限位插槽以及所述位置限位插槽内均填充有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塑胶料。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器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第一端子料带、第二端子料带以及接地端子料带,所述第一端子料带包括若干所述上排端子组以及在根部将所有所述上排端子组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后料带;所述第二端子料带包括若干所述下排端子组以及在根部将所有所述下排端子组连接在一起的第二后料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艳杰陈龙飞
申请(专利权)人:鸿日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