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008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1 23:44
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本体,包含顶盖、多个连接件及底盖,顶盖及底盖相互封盖形成容置空间,顶盖设有进气端,多个连接件分别堆叠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每个连接件分别具有中空开口,底盖设有出气端,连接件的中空开口与进气端及出气端相通;多个致动单元,包含致动体堆叠设置于阀体上,且分别叠设于每个连接件的中空开口内,且致动单元的阀体对应到连接件的中空开口而形成一串联架构;致动体与阀体皆为圆形;气体由进气端进入容置空间中,通过多个致动单元的串联架构传输并加压气体,使气体由出气端排出。气端排出。气端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传输装置


[0001]本案关于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尤指一种输出压力高、气体流量大且静音的气体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用以传输流体的泵为其关键元件,是以,如何借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0003]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流体传输装置的应用上亦愈来愈多元化,举凡工业应用、生医应用、医疗保健、电子散热等等,甚至近来热门的穿戴式装置皆可见它的踪影,可见泵已渐渐有朝向装置微小化、流量极大化且静音的趋势,这些趋势是传统电动马达泵所无法达成。
[0004]目前气体传输装置朝向输出压力高及气体流量极大化的趋势,然而,单单靠一单体的气体传输装置受限于微型化是较难达成,因此,如何产生输出压力高、气体流量大且静音的气体传输装置,为本案所研发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其最主要结构设计就是要防止逆流,产生单向的流量,并且采以多个致动单元串联架构传输加压,构成一输出压力高、气体流量大且静音的气体传输装置。
[0006]本案的一广义实施态样为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本体,包含一顶盖、多个连接件及一底盖,该顶盖及该底盖相互封盖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顶盖上设有一进气端,多个该连接件分别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而每个该连接件分别具有一中空开口,又该底盖上设有一出气端,促使每个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与该进气端及该出气端相通;以及多个致动单元,每个该致动单元包含有一致动体堆叠设置于一阀体上,且分别叠设于每个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内,且该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而形成一串联架构,该串联架构起始端的该致动单元的该致动体对应到该顶盖的该进气端,该串联架构终端的该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底盖的该出气端,并传输一气体;其中,该致动体与该阀体皆为圆形;该阀体包含一出气板、一阀片及一阀体板件依序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阀体板件具有一由表面凹陷形成一深度的一凹部,而该阀片覆盖于该阀体板件下,致使该阀片与该阀体板件的该凹部保持一间距,令该阀片得以在该间距位移形成流路控制,而该出气板具有多个出气孔,该阀体板件具有多个阀板通孔,且该阀板通孔与该致动板件的该致动通孔对应,该阀片具有多个阀孔,且该阀孔与该阀板通孔错位设置,该阀孔与该出气孔对应设置,当该致动体驱动时,通过该阀板通孔与该阀孔之间错位设置,当气流为正向时,该阀体以打开流路的操作,当气流为逆向时,该阀体以关闭流路的操作;借此,该气体得由该进气端进入该容置空间中,依序通过多个该致动单元的该串联架构传输并加压该气
体,促使该气体再由该出气端排出。
【附图说明】
[0007]图1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1B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致动单元外观示意图。图2B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致动单元第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2C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致动单元第二视角分解示意图。图3A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致动单元与阀体的相关构件剖面示意图。图3B为依照图3A中方框部分所视得致动单元与阀体的相关构件作动的放大示意图1。图3C为依照图3A中方框部分所视得致动单元与阀体的相关构件作动的放大示意图2。图4为本案气体传输装置的传输气体作动流向剖面示意图。【符号说明】100:薄型气体传输装置1:本体11:顶盖111:进气端12:连接件12a:第一连接件12b:第二连接件120:容置空间121:中空开口122:侧开口13:底盖131:出气端2:致动单元2a:第一致动单元2b:第二致动单元21:致动体211:致动板件211a:致动通孔212:框架212a:进气腔室213:致动组件2131:进气板2131a:进气孔2131b:致动区
2131c:固定区2132:压电元件2133:绝缘框架2134:导电框架2134a:电极2134b:接脚22:阀体221:出气板221a:出气孔222:阀片222a:阀孔223:阀体板件223a:阀板通孔223b:凹部d1:出气孔的孔径d2:阀孔的孔径G: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0009]请参阅图1A、图1B、图2A及图4所示,本案提供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本体1、多个致动单元2a、2b。其中本体1包含一顶盖11、多个连接件12及一底盖13,顶盖11及底盖13相互封盖形成一容置空间120,且顶盖11上设有一进气端111,多个连接件12a、12b分别堆叠设置于容置空间120内,而每个连接件12a、12b分别具有一中空开口121,又底盖13上设有一出气端131,促使每个连接件12a、12b的中空开口121与进气端111及出气端131相通;在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120如图4所示,上起于顶盖11的进气端111下方,下止于底盖13的出气端131上方,并包含第一连接件12a的中空开口121与第二连接件12b的中空开口121。值得注意的是,连接件12的数量可以随设计需求加以调整,并不以2个为限。又,该本体1也包含多个侧开口122连通容置空间120,亦即该多个侧开口122可以分别连通顶盖11的容置空间120、每个连接件12a、12b的中空开口121、底盖13的容置空间120。
[001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致动单元2a、2b共2个,区分为第一致动单元2a、第二致动单元2b。每个致动单元2包含有一致动体21堆叠设置于一阀体22上,且分别叠设于每个连接件12a、12b的中空开口121内,且致动单元2a、2b的阀体22对应到连接件12a、12b的中空开口121而形成一串联架构,串联架构起始端的第一致动单元2a的致动体21对应到顶盖11的进气端111,串联架构终端的第二致动单元2b的阀体22对应到底盖13的出气端131,并传输一气体;本体1、每个致动单元2a、2b、致动体21与阀体22皆为圆形;阀体22包含一出气板221、一阀片222及一阀体板件223,依序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20内,阀体板件223具有一由表
面凹陷形成一深度的一凹部223b,而阀片222覆盖于阀体板件223下,致使阀片222与阀体板件223的凹部223b保持一间距G,令阀片222得以在间距G位移形成流路控制,而出气板221具有多个出气孔221a,阀体板件223具有多个阀板通孔223a,且阀板通孔223a与致动板件211的致动通孔211a对应,阀片222具有多个阀孔222a,且阀孔222a与阀板通孔223a错位设置,阀孔222a与出气孔221a对应设置,当致动体21驱动时,通过阀板通孔223a与阀孔222a之间错位设置,当气流为正向时,阀体22以打开流路的操作,当气流为逆向时,阀体22以关闭流路的操作;借此,气体得由进气端111进入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包含:一本体,包含一顶盖、多个连接件及一底盖,该顶盖及该底盖相互封盖形成一容置空间,且该顶盖上设有一进气端,多个该连接件分别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而每个该连接件分别具有一中空开口,又该底盖上设有一出气端,促使每个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与该进气端及该出气端相通;以及多个致动单元,每个该致动单元包含有一致动体堆叠设置于一阀体上,且分别叠设于每个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内,且该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而形成一串联架构,该串联架构起始端的该致动单元的该致动体对应到该顶盖的该进气端,该串联架构终端的该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底盖的该出气端,并传输一气体,其中该致动体包含一致动板件,该致动板件具有多个致动通孔;其中,该致动体与该阀体皆为圆形;该阀体包含一出气板、一阀片及一阀体板件依序堆叠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阀体板件具有一由表面凹陷形成一深度的一凹部,而该阀片覆盖于该阀体板件下,致使该阀片与该阀体板件的该凹部保持一间距,令该阀片得以在该间距位移形成流路控制,而该出气板具有多个出气孔,该阀体板件具有多个阀板通孔,且该阀板通孔与该致动板件的该致动通孔对应,该阀片具有多个阀孔,且该阀孔与该阀板通孔错位设置,该阀孔与该出气孔对应设置,当该致动体驱动时,通过该阀板通孔与该阀孔之间错位设置,当气流为正向时,该阀体以打开流路的操作,当气流为逆向时,该阀体以关闭流路的操作;借此,该气体得由该进气端进入该容置空间中,依序通过多个该致动单元的该串联架构传输并加压该气体,促使该气体再由该出气端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该致动单元区分为第一致动单元、第二致动单元,多个该连接件区分为第一连接件、一第二连接件,其中该第一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第一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并与该第二致动单元的该致动体相连通,而该第二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第二连接件的该中空开口,并构成该串联架构,而该第一致动单元的该致动体对应到该顶盖的该进气端,该串联架构终端该第二致动单元的该阀体对应到该底盖的该出气端,该气体得由该进气端进入该容置空间中,通过该第一致动单元、该第二致动单元串联架构传输加压该气体,促使该气体再由该出气端排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24~26

的直径,不含该进气端及该出气端高度为7~8

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最佳直径为25

,不含该进气端及该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皓然陈世昌杨启章韩永隆黄启峰谢锦文林宗义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