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2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气流通道、单向止回阀及带有充气口和放气口的上盖体。上盖体与底壳体装配连接,囊体包含装于上盖体与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基板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的气囊,气流通道形成于上盖体、基板及底壳体三者上,气流通道具有与充气口连通的输出端及与气囊连通的输入端,上盖体上设有阀门和放气阀,阀门控制气囊与气流通道之输入端通断,放气阀在气泵主体充气时密堵放气口;单向止回阀设于上盖体并控制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所述充气口的通断,单向止回阀在气泵主体充气时打开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充气口的连通,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漏气孔;以实现快速放气的目的。以实现快速放气的目的。以实现快速放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0001]本技术涉及血压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微型气泵是一种体积缩小的泵,微型气泵的体积依赖于微型气泵每个组成部件的体积,微型气泵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等
微型气泵是血压计尤其是升压式测量血压计的必要组成部件。
[0003]例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2221957888.4所公开的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中,其第二实施例中的气泵放气是在停止充气时靠放气阀片的回弹而松开对放气孔的密堵,使得之前经由充气口送出的气体再顺着充气口流至放气口,然后由放气口排出,实现血压计的卸压目的。
[0004]但是,在上述的气泵主体中,靠放气阀片的回弹力回弹比较慢,尤其是当气压充比较高时,例如在200mmhg以上的时候,此时的放气阀片的回弹更慢,导致血压计的卸压慢,从而影响到血压计的使用。
[0005]因此,亟需一种来克服上述一个或多个缺陷的气泵主体、气泵及血压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放气以卸压快的气泵主体。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快速放气以卸压快的气泵。
[0008]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放气以卸压快的血压计。
[0009]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技术的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气流通道、带有充气口和放气口的上盖体及单向止回阀。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呈密封的装配连接,所述囊体包含密封地装配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所述基板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上盖体、基板及底壳体三者上,所述气流通道具有与所述充气口连通的输出端及用于与所述气囊连通的输入端;所述上盖体上设有阀门和放气阀,所述阀门在所述气囊被拉伸时关闭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入端连通和在所述气囊被压缩时打开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入端连通,所述放气阀在所述气泵主体充气时受流过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顶压而密堵所述放气口;所述单向止回阀设于所述上盖体并控制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所述充气口的通断,所述单向止回阀在所述气泵主体充气时打开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所述充气口的连通,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漏气孔。
[0010]较佳地,所述气流通道包含形成于所述底壳体和基板两者处并上下贯穿所述基板的缓冲气室及形成于所述上盖体处的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用于控制所述气囊所抽入的气体经过所述缓冲气室再由所述充气口送出,所述气流通道的输入端形成于所述控制通道的一端,所述气流通道的输出端形成于所述控制通道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缓冲气室与所述气囊错开布置,所述漏气孔与所述缓冲气室相连通。
[0011]较佳地,所述放气口与所述充气口彼此错位且相互连通。
[0012]较佳地,所述放气阀为弹性阀片,所述弹性阀片用于围出所述气流通道的相应部分。
[0013]较佳地,所述缓冲气室为多个并沿所述底壳体的周向彼此隔开排列,所述气囊为多个并沿所述底壳体的周向排列,每个所述气囊对应有一个所述阀门。
[0014]较佳地,所述单向止回阀和阀门各为阀片结构。
[0015]较佳地,所述单向止回阀和阀门中的至少一者通过一侧与所述上盖体连接在一起。
[0016]较佳地,所述单向止回阀或阀门相对的另一侧呈悬空布置。
[0017]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气泵适用于血压计中,包括电机、驱动件、连杆机构及气泵主体,所述电机装配于所述底壳体,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电机与所述连杆机构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电机通过所述驱动件和连杆机构驱使所述气囊做伸缩运动。
[0018]为实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血压计包括前述的气泵。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借助单向止回阀和漏气孔的配合,在充气时因气流通道内的压力大于充气口处的压力而使单向止回阀打开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充气口之间的连通,且放气阀因气流通道内的压力大于充气口的压力而被顶推至密堵放气口;当停止充气时,气流通道的气压被漏气孔漏掉,使充气口处的压力大于气流通道内的压力,从而使得单向止回阀关闭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充气口连通,以及使得放气阀快速回弹打开放气口,从而使得与充气口连通的血压计气囊快速放气,达到快速卸压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气泵的立体图。
[0021]图2是图1所示的气泵在沿箭头A所指方向观看的平面图。
[0022]图3是沿图2中B

B线剖切后的内部图。
[0023]图4是沿图2中C

C线剖切后的内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气泵100包括气泵主体10、电机20、驱动件30及连杆机构40。电机20装配于下面描述到的底壳体12,由底壳体12固定电机20;驱动件30连接于电机20与连杆机构40上,连杆机构40与下面描述到的气囊112连接,故,电机20能通过驱动件30和连杆机构40去驱使气囊112做伸缩运动,以实现本技术的气泵100充气目的。其中,关于驱动件30及连杆机构40两者的具体结构,可参见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所引入的专利文献,故在此不再赘述。
[0026]而于图1至图4中,气泵主体10包含囊体11、底壳体12、气流通道13、单向止回阀17及带有充气口141和放气口142的上盖体14。上盖体14与底壳体12呈密封的装配连接,以使得上盖体14与底壳体12的装配连接处被密封,防止该装配连接处于充气过程中漏气,可选
择的是,上盖体14与底壳体12通过扣合而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以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在一起,故不以图1、图3和图4所示为限;另,放气口142与充气口141彼此错位且相互连通,例如,于图1至图3中,作为一示例,充气口141位于上盖体14的中部位置,放气口142位于上盖体14的偏离中间位置的其它位置,但不以图1至图3所示为限。囊体11包含密封地装配于上盖体14与底壳体12之间的基板111及与基板111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112,气流通道13形成于上盖体14、基板111及底壳体12三者上,气流通道13具有用于与气囊112连通的输入端131和与充气口141连通的输出端132,以使得气囊112在压缩时可将气体从输入端131送入气流通道13,然后再从输出端132流入充气口141,最后由充气口141送出。上盖体14上设有阀门15和放气阀16,阀门15在气囊112被拉伸时关闭气囊112与气流通道13之输入端131连通,即是说,气囊112被拉伸时,外界进入气囊112内的气体无法由输入端131送入气流通道13;阀门15在气囊112被压缩时打开气囊112与气流通道13之输入端131连通,即是说,气囊112被压缩时,使得原来进入气囊112内的气体被压缩,从而使阀门15打开气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泵主体,包含囊体、底壳体、气流通道及带有充气口和放气口的上盖体,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呈密封的装配连接,所述囊体包含密封地装配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底壳体之间的基板及与所述基板连接并可做伸缩运动以改变容积大小的气囊,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上盖体、基板及底壳体三者上,所述气流通道具有与所述充气口连通的输出端及用于与所述气囊连通的输入端,所述上盖体上设有阀门和放气阀,所述阀门在所述气囊被拉伸时关闭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入端连通和在所述气囊被压缩时打开所述气囊与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入端连通,所述放气阀在所述气泵主体充气时受流过所述气流通道内的气体顶压而密堵所述放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主体还包含单向止回阀,所述单向止回阀设于所述上盖体并控制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所述充气口的通断,所述单向止回阀在所述气泵主体充气时打开所述气流通道之输出端与所述充气口的连通,所述上盖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的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泵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包含形成于所述底壳体和基板两者处并上下贯穿所述基板的缓冲气室及形成于所述上盖体处的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用于控制所述气囊所抽入的气体经过所述缓冲气室再由所述充气口送出,所述气流通道的输入端形成于所述控制通道的一端,所述气流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黄江瑞铭电子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