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引排岩溶水的隧道聚水型导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引排岩溶水的隧道聚水型导水结构,属于隧道排水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受岩溶水化学溶蚀的作用,可溶岩地层内段发育有大量岩溶洞穴、岩溶通道等地下喀斯特结构。隧道在穿越可溶岩地层时可能会与地下岩溶通道在空间上交叉,此时为保证隧道线路的通畅性,只能对原有的岩溶通道进行封堵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若岩溶通道内存在地下水,则封堵岩溶通道的同时也封堵了地下水排放的通道,必然导致地下水淤积在隧道衬砌顶段。常规的应对措施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引流至隧道内段,在通过中心排水沟等洞内排水结构将水引排至隧道洞口外的路基排水系统内。但是,大量地下水进入隧道,一方面极大的增加隧道排水系统的排水压力,在暴雨天气下可能会出现隧道内地下水淤堵漫流问题;另一方面岩溶通道内的地下水通过隧道排放到山体外段,必然改变了岩溶通道连通地区的水环境状态,进而可能对自然环境或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现有的隧道排水系统普遍只具有地下水引排功能,对地下水回收利用较少,而隧道运营期间需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引排岩溶水的隧道聚水型导水结构,包括富水岩溶通道(1),所述富水岩溶通道(1)与隧道交汇并被隧道截断为上段岩溶通道(1
‑
1)、下段岩溶通道(1
‑
2),其特征在于:在上段岩溶通道(1
‑
1)靠近隧道端设有混凝土封堵结构(2),且混凝土封堵结构(2)内设有引水管(5),使上段岩溶通道(1
‑
1)通过引水管(5)与设置在隧道初期支护外侧的暗埋式排水槽(4)相互连通;在下段岩溶通道(1
‑
2)靠近隧道端设有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3),且钢筋混凝土封堵结构(3)下方的下段岩溶通道(1
‑
2)一侧设有与之连通的斜插式排水沟(8);所述暗埋式排水槽(4)出水端通过隧道边墙蓄水结构连接至斜插式排水沟(8)进水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引排岩溶水的隧道聚水型导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边墙蓄水结构包括边墙蓄水洞室(6),边墙蓄水洞室(6)顶部设有进水口,一侧设有高于边墙蓄水洞室(6)底部的溢流口;并且在边墙蓄水洞室(6)的洞门口处设置方便开合的洞室侧盖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强,杨洪,田雪刚,谭勇,吴铭芳,罗中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