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83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口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内部防护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装配连接;固定支架包括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两个侧方覆盖板,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侧方覆盖板进行整体性连接;上方覆盖板的底面设置有PCB板定位柱;后方覆盖板上设置线束规制结构,线束规制结构为在后方覆盖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洞,线束规制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入线通道和线束规制槽,线束规制槽设置于入线通道两侧。通过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中上方、后方、侧方的覆盖板将PCB板置于安全空间内,不易被触碰;后方覆盖板上的线路规制结构,分别规制每一个插口的连接线路,易于分辨和维修。易于分辨和维修。易于分辨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储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移动储能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移动储能产品中均存在组合插口(包含风机、光伏、车充等)。但常规移动储能设备的插口内部PCB板裸露安装,进行其余部件安装或检修过程,不可避免的会触碰PCV板,造成损伤。
[0003]同时,由于移动储能设备所配设插口种类多样,内部线束交错纷杂,安装或检修过程易出现装错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使PCB板难以被触碰损坏,同时解决组合插口内部线路紊乱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所述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装配连接;
[0006]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两个侧方覆盖板,所述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侧方覆盖板进行整体性连接;
[0007]所述上方覆盖板的底面设置有PCB板定位柱;
[0008]所述后方覆盖板上设置线束规制结构,所述线束规制结构为在所述后方覆盖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洞,所述线束规制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入线通道和线束规制槽,所述线束规制槽设置于所述入线通道两侧。
[0009]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入线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后方覆盖板的底端。
[0010]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入线通道的宽度为所述组合插口的连接线路的直径增加至少5mm。
[0011]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线束规制槽上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位于所述入线通道和所述线束规制槽的连接处,所述卡紧机构宽度等于所述组合插口的连接线路的直径。
[0012]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线束规制结构的数量不少于2组。
[0013]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安装面板开设有插口定位孔,所述插口定位孔的数量与所述线束规制结构的数量相同。
[0014]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侧方覆盖板上设有支架固定板,所述支架固定板平行于所述后方覆盖板,所述安装面板上设有固定支架定位柱。
[0015]所述支架固定板上设置通孔,所属通孔与所述固定支架定位柱配合紧固。
[0016]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PCB板定位柱或所述固定支架定位柱为十字型凸起。
[0017]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上方覆盖面设置防水斜面,所述防水斜面位于与所述安装面板的接触端的上方,所述防水斜面横截面的底端边长大于顶端边长;
[0018]所述安装面板在所述防水斜面上方设置挡筋。
[0019]本技术的更进一步优选方案是:所述挡筋长度超出所述防水斜面的底端边长至少3mm。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中上方、后方、侧方的覆盖板将PCB板置于安全空间内,不易被触碰;PCB板与后方覆盖板紧靠设置,线路从PCB板就近置入线路规制结构,线路规制结构分别规制每一个插口的连接线路,易于安装和维修,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的固定支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的线束规制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的防水斜面和挡筋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的安装面板结构的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1、固定支架;2、安装面板;11、上方覆盖板;12、后方覆盖板;13、侧方覆盖板;21、固定支架定位柱;22、挡筋;23、插口定位孔;111、螺纹孔;112、PCB板定位柱;113、防水斜面;121、线束规制结构;1211、入线通道;1212、线束规制槽;1213、卡紧结构;131、支架固定板;131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9]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包括固定支架1和安装面板2,所述固定支架1和安装面板2装配连接。所述固定支架1包括上方覆盖板11、后方覆盖板12和两个侧方覆盖板13,所述上方覆盖板11、后方覆盖板12和侧方覆盖板13通过注塑或者压模等工艺方式进行整体性连接;
[0031]如图2所示,所述上方覆盖板11的底面设置有PCB板定位柱111,根据PCB板结构来设置PCB板定位柱111的位置。PCB板插入PCB板定位柱111后,PCB板上插口的连接线路送入所述线束规制结构121,如图3所示,所述线束规制结构121为在所述后方覆盖板1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洞,所述线束规制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入线通道1211和线束规制槽1212,所述线束规制槽1212设置于所述入线通道1211两侧,连接线路通过入线通道1211进入线束规制槽1212,连接线路的火线和零线被区分放置在线束规制槽1212中的两边。
[0032]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固定支架与安装面的装配,使PCB板四周及顶面均设有保护板面,防止磕碰等损伤;在PCB板定位安装后,PCB板上的连接线路经由线路规制结构进行安置,火线和零线分别安放在线路规制槽的两端,位置清晰,易于分辨。
[0033]优选的,所述入线通道1211开口端设置于所述后方覆盖板12的底部,连接线路由后方覆盖板底部送入所述入线通道1211;同时,位于所述入线通道1211和所述线束规制槽1212的连接处设有卡紧结构1213,所述卡紧结构1213的宽度等于单束连接线路的直径,在连接线路进入线束规制槽1212后,卡紧结构1213使连接线路不易脱出。更优选的,所述线束规制结构121设置至少2组,并在所述安装面板2开设有插口定位孔23,如图5所示,所述插口定位孔23的数量与所述线束规制结构121的数量相同,并可在所述上方覆盖板11与所述线束规制结构121对应位置处,添加插口标识,例如18V光伏、48V风机,12V车充等。
[003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为进一步固定了连接线路的位置,线束规制结构设置卡紧结构,防止移动电源运输过程中,连接线路跳出线束规制槽,造成线路混乱,同时,多组线束规制结构和插口定位孔的设置,更利于PCB板的安装和定位,实现多层面的安装稳定效果。
[0035]优选的,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侧方覆盖板13上设有支架固定板131,所述支架固定板131平行于所述后方覆盖板12,所述安装面板上设有固定支架定位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插口的内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防护结构包括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所述固定支架和安装面板装配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两个侧方覆盖板,所述上方覆盖板、后方覆盖板和侧方覆盖板进行整体性连接;所述上方覆盖板的底面设置有PCB板定位柱;所述后方覆盖板上设置线束规制结构,所述线束规制结构为在所述后方覆盖板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洞,所述线束规制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入线通道和线束规制槽,所述线束规制槽设置于所述入线通道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后方覆盖板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通道的宽度为所述组合插口的连接线路的直径增加至少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部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规制槽上设置卡紧结构,所述卡紧结构位于所述入线通道和所述线束规制槽的连接处,所述卡紧结构宽度等于所述组合插口的连接线路的直径。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