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66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包括外壳,下料仓,下搓板,上搓板机构和电动推杆,其中:外壳的内部呈镜像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下料仓,且两个所述下料仓之间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的伸出端与下搓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搓板处于两个所述下料仓的上方,且下搓板的下方各与两个所述下料仓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该下搓板上方的两侧呈镜像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上搓板机构与下搓板的上方滑动连接,且上搓板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下料仓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能均匀的对原生态大米加工留胚,防止原生态大米堆积在一块,从而大大提高其整体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为大米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大米都经由稻谷碾轧、去壳、去皮后方能食用。传统的碾米技术,采用石磨、砂辊碾轧。为了得到精米,反复碾轧,在去除糠皮的同时,把米的精华部分“胚芽”也随之去除了,殊不知“胚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植物纤维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0003]如中国专利号CN217120350U公开了一种多挤轻碾的留胚碾米机,所述加工筒的一端安装有风箱,且加工筒的另一端设有风窗,所述加工筒的内部对称转动安装有砂轮辊,两个所述砂轮辊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米槽。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两个砂轮辊同步转动,继而使得米粒可以在第一碾米刀组、第二碾米刀组进行碾米,提高碾米效率,另外,通过丝杆与连接板之间的螺纹连接,实现第一碾米刀组、第二碾米刀组位置的微调,从而有利于改变第一碾米刀组、第二碾米刀组到砂轮辊的距离,继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便于不同品种的米粒进行碾米。
[0004]但是上述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在使用时,大米容易堆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下料仓(2),下搓板(3),上搓板机构(4)和电动推杆(7),其中:外壳(1)的内部呈镜像的位置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下料仓(2),且两个所述下料仓(2)之间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7),该电动推杆(7)的伸出端与下搓板(3)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下搓板(3)处于两个所述下料仓(2)的上方,且下搓板(3)的下方各与两个所述下料仓(2)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该下搓板(3)上方的两侧呈镜像的位置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上搓板机构(4)与下搓板(3)的上方滑动连接,且上搓板机构(4)与其中一个所述下料仓(2)上方的一侧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方开设有连接槽(15),且连接槽(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进料口(14),该进料口(14)的内部与上搓板机构(4)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箱(16),且外壳(1)的底面均布固定安装有支撑腿(17),该外壳(1)内部的顶面呈对称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18),每个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各与上搓板机构(4)滑动连接;所述控制箱(1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箱(16)内部的控制器与电动推杆(7)电性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生态大米留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料仓(2)之间固定安装有连接架(10),且两个所述下料仓(2)的正面各固定安装有风机箱(5),每个所述风机箱(5)的内部与各所述下料仓(2)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下料仓(2)的底端各固定安装有出料管(6),每个所述出料管(6)的内部各与所述下料仓(2)的内部连通;两个所述下料仓(2)的背面各固定安装有出糠管(8),且每个所述出糠管(8)的内部与各所述下料仓(2)的内部连通,该每个所述出糠管(8)的位置与各所述风机箱(5)的位置对应,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每个所述风机箱(5)的内部各固定安装有风机(9),且每个所述风机(9)的出风端与各所述出糠管(8)的进糠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玲玲姚燕来洪春来陈杨清
申请(专利权)人:松阳县稻满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