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65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控制腔体,所述控制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包裹于第一出水管外侧;出水口装置,所述出水口装置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装置内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出水口形成第一水路结构,所述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流通道、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出水口形成第二水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可解决净水龙头的空间占用问题和两种水路的交叉感染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龙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净水龙头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通常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把手开关分别控制净水、气泡水和自来水的出水,现有的产品中,通常使用双进双出管道将两种不同的水进行隔离,且出水管多采用高低管或平行管,造成出水管部分占用空间较大,降低用户体验,为此现有产品中将两个出水管合并成一个,两个出水管分别穿入总排水管中,并使用同一个出水口出水,大大降低了净水龙头的空间占用问题。
[0003]但是上述净水龙头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共用出水口或总排水管,容易造成总排水管或出水口处液体混合造成交叉感染,造成纯净水不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可解决净水龙头的空间占用问题和两种水路的交叉感染问题。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控制腔体,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所述控制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包裹于第一出水管外侧;出水口装置,所述出水口装置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装置内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出水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水路结构,所述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流通道、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出水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水路结构。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形成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且所述第一出水管和位于第二出水管内部,大大降低了空间占用问题,节省了出水管的使用量,节省材料,同时所述出水口装置内设置有两个独立出水口,避免造成不同水源的交叉感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装置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出水口装置一端,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第二插接管用于插入第二出水管内,所述第一插接槽用于与第一出水管插接;盖体,所述盖体位于出水口装置另一端;出液部,所述出液部位于出水口装置的侧面,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液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对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插接效果,且插接处密封性良好。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口出连接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出连接有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或第二管口内设置有末端起泡器装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可将不同水源分别送出出水口装置,避免造成不同水源沿出水口装置表面造成的交叉感染,同时设置末端起泡器装置,
可增加气泡水功能,实现两管三水的效果。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口与第一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通道壁与出水口装置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出水通道,所述第二出水通道用于将第二管口与第二出水管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两个独立的出水通道,且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因此所述出水口装置的总体积不变可实现两种水源的流通。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通道与第二水流通道之间通过通道壁隔开,所述通道壁包裹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通道壁将所述出水口装置内的孔腔分隔成第一出水通道与第二水流通道,避免水源的交叉感染。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插接管与第二出水管之间设置有紧固件,用于将所述第二插接管与第二出水管密封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紧固件提高第二插接管与第二出水管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提高密封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插接槽插接处设置有快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插接槽密封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插接连接更加快速稳定,装配更加顺畅。
[0020]进一步地,所述快接件包括: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插接槽卡接;至少一个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第一出水管靠近第一插接槽的一端,且所述密封圈相比卡接件更靠近第一插接槽内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将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插接槽快速卡接,同时起到密封效果。
[0022]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包括:位于卡接件一端的第一卡接端,所述第一卡接端用于将卡接件与第一出水管卡接;位于卡接件另一端的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二卡接端用于与第一插接槽内的环形槽卡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卡接端卡入环形槽,可提高第第一出水管与第一插接槽的卡接效果。
[0024]一种净水龙头,包括管中管水路结构。
[00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一种空间占用小,且避免不同水源交叉感染的净水龙头。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及净水龙头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7]1.通过设置第一水路结构和第二水路结构,实现两种不同水源的分离,避免了两种水源的交叉感染;
[0028]2.通过将第一出水管设置在第二出水管中,减少了出水管占用的空间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0029]3.通过在出水口装置的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分别设置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避免出水时造成水源的交叉感染;
[0030]4.通过在第一管口和/或第二管口处设置末端起泡器装置,可进一步增加气泡水,实现三种水源的输出。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中管水路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水口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中A区放大;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龙头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净水龙头内水路结构示意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第一进水管;2、第二进水管;3、控制腔体;31、第一水流通道;32、第二水流通道;4、第一出水管;5、第二出水管;6、出水口装置;61、插接部;611、第一插接槽;612、第二插接管;62、盖体;63、出液部;631、第一出水口;632、第二出水口;64、紧固件;7、快接件;71、卡接件;711、第一卡接端;712、第二卡接端;72、密封圈;8、第一管口;81、末端起泡器装置;82、第一出水通道;9、第二管口;91、第二出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控制腔体,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所述控制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水流通道和第二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与控制腔体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包裹于第一出水管外侧;出水口装置,所述出水口装置与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口装置内具有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一水流通道、第一出水管和第一出水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一水路结构,所述第二进水管、第二水流通道、第二出水管和第二出水口依次连通形成第二水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装置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位于出水口装置一端,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槽和第二插接管,所述第二插接管用于插入第二出水管内,所述第一插接槽用于与第一出水管插接;盖体,所述盖体位于出水口装置另一端;出液部,所述出液部位于出水口装置的侧面,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位于所述出液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口出连接有第一管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出连接有第二管口,所述第一管口和/或第二管口内设置有末端起泡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中管水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与第一出水管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刘高其莫杞升刘百福韦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