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964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包括回转机构,回转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动密封室和抛丸机构,回转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定密封室和除尘器,动密封室、定密封室靠近回转机构一侧均开设有窗口,窗口的两侧固定有密封座,且密封座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窗口,密封座上开设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若干密封板,密封板之间紧密连接。通过在密封室窗口的两端安装密封座,并在密封座上安装若干互相紧密连接的密封板,通过调节密封板伸入窗口的长度能够实现对窗口大小的调节,简化了密封室的调节工序,提高了更换型号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密封皮的更换,节约了生产成本。节约了生产成本。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

技术介绍

[0002]钢管内壁抛丸机多用于钢管及钢管类产品的内表面的抛丸处理,利用高效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流束击碎钢管内表面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杂物,提高工件的抗拉和抗压强度,为内表面涂漆保护增加附着力,达到防腐、护管、延长钢管使用寿命之目的。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7443257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大径圆筒双抛头内壁抛丸机,抛丸机由主梁主支撑装置、主梁副支撑装置、主梁、抛头移动小车装置、主梁悬臂支撑装置、除尘系统、液压泵站和电控系统组成。两个抛头设计有效提高了效率,摒弃了传统的人工喷砂形式,在节电方面非常优秀,实现了节能,高效,环保等目标。
[0004]现有的钢管内壁抛丸机的密封室开口大小固定,常在密封室的开口处安装挂帘或开有与工件大小适配孔洞的橡胶蒙皮,以提高密封室的密封效果。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挂帘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被工件推动,易造成挂帘的断裂而需更换;而开有孔洞的蒙皮需要根据不同钢管的管径进行更换。现有的结构均会增加作业人员的工作事项,降低生产效率,同时也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包括回转机构,回转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动密封室和抛丸机构,回转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定密封室和除尘器,动密封室、定密封室靠近回转机构一侧均开设有窗口,窗口的两侧固定有密封座,且密封座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窗口,密封座上开设有横向的滑槽,滑槽内滑动安装有若干密封板,密封板之间紧密连接。
[0008]进一步地,窗口为圆形,密封座为弧形,密封座同轴心地安装在窗口外侧。
[0009]进一步地,密封座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压紧螺栓。
[0010]进一步地,密封板远离窗口的一端固定有防脱块。
[0011]进一步地,密封板的截面为“品”字形,密封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和卡条。
[0012]进一步地,抛丸机构包括横梁,横梁上安装有钢丸输送机构,横梁的两端安装在台车上,横梁靠近回转机构的一端安装有扶正器和两个抛头,两个抛头的抛射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地,两个台车之间安装有钢丸循环机构,钢丸循环机构包括斗式提升机、丸砂分离器和储丸斗,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通过输送带与定密封室的下端连通,斗式提升机的出料口与丸砂分离器的进口连接,丸砂分离器的出口与储丸斗的进丸口连接,储丸斗的出丸口与钢丸输送机构连接。
[00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5]通过在密封室窗口的两端安装密封座,并在密封座上安装若干互相紧密连接的密封板,通过调节密封板伸入窗口的长度能够实现对窗口大小的调节,简化了密封室的调节工序,提高了更换型号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密封皮的更换,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主视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左视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密封室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密封室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密封板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中标识:1、横梁;11、扶正器;12、抛头;2、台车;21、液压机构;3、钢丸循环机构;31、斗式提升机;32、丸砂分离器;33、储丸斗;4、动密封室;5、回转机构;6、定密封室;41/61、壳体;42/62、窗口;43/63、密封座;431/631、滑槽;432/632、螺纹孔;44/64、密封板;441/641、卡条;442/642、卡槽;443/643、防脱块;7、除尘器;8、工件;9、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包括横梁1、台车2、钢丸循环机构3、动密封室4、回转机构5、定密封室6和除尘器7。回转机构5包括两组由回转电机驱动的回转轮,工件8放置在两组回转轮之间,用于驱动工件8绕轴线自转。两个回转机构5均安装在导轨上,使回转机构5能够驱动工件8左右移动。
[0026]定密封室6、除尘器7固定安装在回转机构5的右侧,定密封室6的顶部与除尘器7连通,用于将抛丸产生的粉尘抽取过滤。定密封室6的底部开设有落丸口,当钢丸在除尘器7的负压作用下回流至定密封室6内时,由于空间瞬间加大,气力输送力马上消失,钢丸从落丸口掉出,而较轻的粉尘继续被除尘器抽取过滤。
[0027]动密封室4、钢丸循环机构3自右向左顺次安装在回转机构5的左侧,横梁1穿过钢丸循环机构3设置,横梁1的左端与一台台车2固定连接,台车2上安装有液压机构21,横梁1的右端与一台台车2滚动连接,动密封室4安装在右侧的台车上。横梁1的右端安装有扶正器11和两个抛头12,两个抛头12的抛射方向相反,从而提高抛丸机的抛丸效率。横梁1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安装有钢丸输送机构(未示出),用于将钢丸循环机构3的钢丸输送至抛头12处。
[0028]钢丸循环机构3包括斗式提升机31、丸砂分离器32和储丸斗33,斗式提升机31的进
料口通过输送带9与定密封室6的落丸口连通,斗式提升机31的出料口与丸砂分离器32的进口连接,丸砂分离器32的出口与储丸斗33的进丸口连接,储丸斗33的出丸口与钢丸输送机构连接。
[0029]在工作时,将工件8放置到回转机构5上,移动回转机构5使工件8的右端进入定密封室6。移动台车2使动密封室4、横梁1同步右移,使动密封室4与工件8的左端重合。继续移动左边的台车2,使横梁1沿右侧台车滑动继续向右移动,在扶正器11的作用下沿工件8内壁右移。同时,钢丸输送机构将储丸斗33中的钢丸输送至抛头12处,液压机构21驱动抛头12工作,对工件8内壁进行抛丸作业。抛丸后的钢丸经定密封室6底部的输送带9回流至斗式提升机31处,提升至丸砂分离器32分离后流入储丸斗33内循环使用。
[0030]如图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包括回转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动密封室和抛丸机构,所述回转机构的另一端安装有定密封室和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密封室、所述定密封室靠近所述回转机构一侧均开设有窗口,所述窗口的两侧固定有密封座,且所述密封座的上下两端均超出所述窗口,所述密封座上开设有横向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若干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之间紧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为圆形,所述密封座为弧形,所述密封座同轴心地安装在所述窗口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座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有压紧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抛头大径钢管内壁抛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远离所述窗口的一端固定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虎刘加存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德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