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45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属于废弃煤矿矿井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在井筒侧壁环形槽内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前分布筋和受力筋难以卡进环形槽内的施工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盖板,盖板内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稳定支座、移动支座、双头螺栓、多个主撑和多个斜撑,螺栓位于盖板中心位置,稳定支座和移动支座均呈圆盘状,稳定支座中心固定连接在螺栓上端,螺栓下端贯穿移动支座中心并连接有调节螺母,移动支座与稳定支座之间设有弹簧,主撑一端转动连接在稳定支座上,斜撑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支座上,斜撑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主撑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现有分布筋和受力筋的布设结构,钢筋骨架结构可调节,便于安装。装。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井封堵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废弃煤矿矿井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竖井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竖井筒封堵装置是用来矿区井口封堵的装置,来解决废弃的矿山/矿井大量气、水层不沿原井口处溢出的问题,达到有效封隔的目的。一般的井口封堵施工过程是,在井筒侧壁开设环形槽,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钢筋混凝土盖板需卡在环形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前分布筋和受力筋绑扎后难以卡进环形槽内。为此,设计了一种水平井筒封堵装置来解决上述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竖井封堵装置,以解决在井筒侧壁环形槽内浇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前分布筋和受力筋难以卡进环形槽内的施工技术难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包括盖板,在井筒侧壁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盖板位于安装槽内并封堵竖井,盖板内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稳定支座、移动支座、双头螺栓、多个主撑和多个斜撑,螺栓位于盖板中心位置,稳定支座和移动支座均呈圆盘状,稳定支座中心固定连接在螺栓上端,螺栓下端贯穿移动支座中心并连接有调节螺母,移动支座与稳定支座之间设有弹簧,多个主撑均布在稳定支座的圆周上,主撑一端转动连接在稳定支座上,多个斜撑均布在移动支座的圆周上,斜撑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支座上,斜撑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主撑上。
[000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稳定支座周边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接孔,主撑一端设有第一弯钩,各主撑通过第一弯钩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各第一连接孔上。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移动支座周边均布有多个第二连接孔,斜撑一端设有第二弯钩,各斜撑一端通过第二弯钩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各第二连接孔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斜撑另一端通过铆钉与主撑相连。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簧套设在螺栓外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多个主撑通过环状的分布钢筋连为一体,分布钢筋设有多个且沿主撑长度方向布置。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盖板采用混凝土浇筑。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的主撑、斜撑及分布钢筋相互连接形成牢固的钢筋骨架结构,改变了现有分布筋和受力筋的布设结构,钢筋骨架结构可调节,便于安装,解决了如何在井筒侧壁的环形槽内布设钢筋网,进行钢筋混凝土盖板浇筑的施工技术难题。本技术在盖板内设置了支撑机构,改变了原来钢筋混凝土盖板内分布筋和受力筋的水平应力集中分布现象,通过设置的移动支座、稳定支座、螺栓、主撑和斜撑,使得水平应力重新分布,集中于井筒衬砌段,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盖板受力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应用范围较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稳定支座的平面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移动支座的平面图;
[0016]图5为本技术中支撑机构的平面图;
[0017]图6为本技术中主撑和斜撑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井筒侧壁;2

盖板;201

主撑;202

斜撑;203

移动支座;204

稳定支座;205

螺栓;206

弹簧;207

分布钢筋;208

调节螺母;209

第一弯钩;210

第一连接孔;211

第一圆孔;212

铆钉;213

第二弯钩;214

固定螺母;215

第二连接孔;216

第二圆孔;3

土方回填层;4

安装槽;5

竖井。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6所示,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包括盖板2,在井筒侧壁1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4,盖板2位于安装槽4内并封堵竖井5,盖板2内设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稳定支座204、移动支座203、双头螺栓205、多个主撑201和多个斜撑202,螺栓205位于盖板2中心位置,稳定支座204和移动支座203均呈圆盘状,稳定支座204中心固定连接在螺栓205上端,螺栓205下端贯穿移动支座203中心并连接有调节螺母208,移动支座203与稳定支座204之间设有弹簧206,多个主撑201均布在稳定支座204的圆周上,主撑201一端转动连接在稳定支座204上,多个斜撑202均布在移动支座203的圆周上,斜撑202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支座203上,斜撑202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主撑201上,斜撑202和主撑201形成一定的夹角。
[0021]稳定支座204周边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接孔210,主撑201一端设有第一弯钩209,各主撑201通过第一弯钩209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各第一连接孔210上。移动支座203周边均布有多个第二连接孔215,斜撑202一端设有第二弯钩213,各斜撑202一端通过第二弯钩213一一对应地连接在各第二连接孔215上。为使附图表达清晰,图2中只画出了两组主撑201和斜撑202,其余的未画出。
[0022]斜撑202另一端通过铆钉212与主撑201相连。
[0023]弹簧206套设在螺栓205外围。
[0024]多个主撑201通过环状的分布钢筋207连为一体,分布钢筋207设有多个且沿主撑201长度方向布置。
[0025]盖板2采用混凝土浇筑。
[0026]螺栓205采用双头螺栓,尺寸为M12
×
250 mm,采用不锈钢材质。螺栓205上套设弹簧206,弹簧206采用不锈钢材质。
[0027]稳定支座204采用厚度为4 mm的钢板制作,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布设第一连接孔210,开孔直径约2.0 cm,相邻第一连接孔210之间的夹角为30
°
,稳定支座204中心开设直径为12 mm的第一圆孔211,螺栓205上端穿过第一圆孔211并连接有固定螺母214。采用厚度为4 mm的钢板制作,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布设。
[0028]移动支座203也采用厚度为4 mm的钢板制作,距离钢板边缘5cm处布设第二连接孔
215,开孔直径约2.0 cm,相邻第二连接孔215之间的夹角为30
°
,移动支座203中心开设直径为12 mm的第二圆孔216,螺栓205下端贯穿第二圆孔216并连接有调节螺母208。
[0029]主撑201和斜撑202均采用HRB400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包括盖板(2),在井筒侧壁(1)开设有环状的安装槽(4),盖板(2)位于安装槽(4)内并封堵竖井(5),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内设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稳定支座(204)、移动支座(203)、双头螺栓(205)、多个主撑(201)和多个斜撑(202),所述螺栓(205)位于盖板(2)中心位置,稳定支座(204)和移动支座(203)均呈圆盘状,稳定支座(204)中心固定连接在螺栓(205)上端,螺栓(205)下端贯穿移动支座(203)中心并连接有调节螺母(208),移动支座(203)与稳定支座(204)之间设有弹簧(206),多个主撑(201)均布在稳定支座(204)的圆周上,主撑(201)一端转动连接在稳定支座(204)上,多个斜撑(202)均布在移动支座(203)的圆周上,斜撑(202)一端转动连接在移动支座(203)上,斜撑(202)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在主撑(20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竖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美张国胜金凌霄马兆云王延祥丹强武亚婷邓盛炯段文刚丁紫苏杨喜莲张若冰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