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39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且包括混料组件,混料组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架,混料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机盖,机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机盖的内壁穿设连接有圆杆,圆杆的顶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需要对混料组件的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搅拌杆卡进第一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纹杆螺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将矩形刷固定限位在搅拌杆上,在手动将L形刷顶部的U形块卡入第二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栓螺旋入第二螺纹孔中,可以将L形刷固定限位在矩形刷的底部,从而在启动电机时可以带动矩形刷和L形刷将其混料组件的内壁与底部清洁干净。净。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料设备又称混料机,通常是用来将多种物料或者化学产品进行混合搅拌均匀的一种器械。
[0003]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日常地质施工中发现,现有的混料机对多种物料进行混合搅拌后,混料机的内壁经常会附着有物料的残留物。当需要对另一组与前组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搅拌时,就需要技术人员先将混料机内壁清洁干净,防止物料之间发生串料,以及造成搅拌后的物料质量变差的情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通常做法是采用在其中一个搅拌杆上安装矩形刷对其内壁进行清洁的方式进行处理。
[0005]但是,在实践生产中,申请人发现目前市面上的混料机的底部都是呈锥形,而矩形刷只能将弧形内壁清洁干净,无法对锥形底部进行清洁。
[0006]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制出一种不仅可清洁弧形内壁,还可清洗锥形底部的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组件,所述混料组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架,所述混料组件的顶部设置有机盖,所述机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机盖的内壁穿设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顶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侧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混料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阀,所述出料阀的底部设置有接料装置;
[0009]所述清洁组件包括矩形刷、两个螺纹杆、L形刷和螺栓,所述矩形刷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搅拌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和搅拌杆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与第一矩形槽的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大小和形状与螺纹杆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开设有第一矩形槽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所述L形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块,所述U形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和U形块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大小和形状与螺栓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0]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清洁组件,在需要对混料组件的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搅拌杆卡进第一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纹杆螺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将矩形刷固定限位在搅拌杆上,在手动将L形刷顶部的U形块卡入第二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栓螺旋入第二螺纹孔中,可以将L形刷固定限位在矩形刷的底部,从而在启动电机时可以带动矩形刷
和L形刷将其混料组件的弧形内壁与锥形底部清洁干净。
[0011]优选的,所述U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块,所述防滑块为橡胶材质。
[0012]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防滑块,在将U形块的一端卡入第二矩形槽中后,可以将U形块的顶部与第二矩形槽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堵住,使其U形块不易在第二矩形槽中发生晃动。
[00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拧块,所述拧块呈矩形状。
[0014]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拧块,可以增大手部与螺纹杆顶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手动将其拧动。
[0015]优选的,所述拧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条,所述第一防滑条为橡胶材质。
[0016]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防滑条,可以时手动转动拧块时,使拧块不易在手部之间发生滑动,增大手部与拧块之间的摩擦力。
[0017]优选的,所述接料装置包括圆桶,所述圆桶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L形块,所述混料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侧对称开设有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L形块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0018]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接料装置,在经过搅拌混合后的物料经过出料阀流入至圆桶中,通过将L形块卡入矩形块上的矩形孔中,可以使圆桶在接料过程中不易发生晃动。
[0019]优选的,所述L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条,所述第二防滑条为橡胶材质。
[0020]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二防滑条,可以将L形块的顶部与矩形孔的内壁之间的缝隙堵住,使其L形块不易在矩形孔中发生晃动。
[0021]优选的,所述圆桶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把手块,所述把手块呈U形状。
[0022]上述部件所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设置把手块,在搬运或者拿动圆桶时,方便手部将其握住。
[0023]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在需要对混料组件的内部进行清洁时,可以将搅拌杆卡进第一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纹杆螺旋入第一螺纹孔中,将矩形刷固定限位在搅拌杆上,在手动将L形刷顶部的U形块卡入第二矩形槽中后,手动将螺栓螺旋入第二螺纹孔中,可以将L形刷固定限位在矩形刷的底部,从而在启动电机时可以带动矩形刷和L形刷将其混料组件的弧形内壁与锥形底部同时清洁干净。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混料组件立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机盖立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矩形刷立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圆桶立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混料组件;2、底架;3、机盖;4、电机;5、圆杆;6、搅拌杆;7、出料阀;8、清洁组件;9、接料装置;81、矩形刷;82、第一矩形槽;83、螺纹杆;84、第一螺纹孔;85、第二矩形槽;86、L
形刷;87、U形块;88、第二螺纹孔;89、螺栓;810、防滑块;811、拧块;812、第一防滑条;91、圆桶;92、L形块;93、矩形块;94、矩形孔;95、第二防滑条;96、把手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照图1

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组件1,混料组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架2,混料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机盖3,机盖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机盖3的内壁穿设连接有圆杆5,圆杆5的顶部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圆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搅拌杆6的一侧设置有清洁组件8,混料组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阀7,出料阀7的底部设置有接料装置9;
[0033]清洁组件8包括矩形刷81、两个螺纹杆83、L形刷86和螺栓89,矩形刷8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82,第一矩形槽82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搅拌杆6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矩形刷81和搅拌杆6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孔84,第一螺纹孔84的内壁与第一矩形槽82的内壁相连通,第一螺纹孔84的内壁螺纹大小和形状与螺纹杆83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矩形刷81开设有第一矩形槽8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85,L形刷8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块87,U形块87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组件(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架(2),所述混料组件(1)的顶部设置有机盖(3),所述机盖(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机盖(3)的内壁穿设连接有圆杆(5),所述圆杆(5)的顶部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6),所述搅拌杆(6)的一侧设置有清洁组件(8),所述混料组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阀(7),所述出料阀(7)的底部设置有接料装置(9);所述清洁组件(8)包括矩形刷(81)、两个螺纹杆(83)、L形刷(86)和螺栓(89),所述矩形刷(8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矩形槽(82),所述第一矩形槽(82)的内壁大小和形状与搅拌杆(6)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81)和搅拌杆(6)的一侧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螺纹孔(84),所述第一螺纹孔(84)的内壁与第一矩形槽(82)的内壁相连通,所述第一螺纹孔(84)的内壁螺纹大小和形状与螺纹杆(83)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81)开设有第一矩形槽(8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矩形槽(85),所述L形刷(8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块(87),所述U形块(87)的外表面大小和形状与第二矩形槽(85)的内壁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矩形刷(81)和U形块(87)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88),所述第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加强孙伟涛黄丛越宁波李少杰王子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