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8929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及方法,包括煤粉接收机构、储存机构和与回转窑连通的喷吹机构,所述煤粉接收机构包括煤粉输送管道、第一煤粉仓、第二煤粉仓,溜料管,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上连通的氮气输送机构,在煤粉输送管道上设有切换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顶均设置有卸灰阀、CO浓度检测仪、氧气浓度仪、温度检测装置、除尘器和防爆阀;所述储存机构包括缓冲仓、煤粉计量秤和煤粉喷吹罐,所述喷吹机构包括喷吹风机、喷吹管道、主燃烧器和等离子点火枪,其主燃烧器和等离子点火枪设置在回转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煤粉仓因上料压力波动影响煤粉计量稳定;可以对仓内煤粉进行有效疏堵,安全可靠。安全可靠。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冶金、煤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煤粉储存及喷吹工艺流程主要为:
[0003]一般情况下,煤粉储存仓为一个,煤粉仓上料及排料同时进行。煤粉仓内煤粉排料缓慢,仓底仅设置仓壁振动器来疏堵。整个系统CO、氧气及温度检测手段缺失,特别的氮气保护措施不齐备。回转窑使用煤粉需要用柴油或天然气作为点火燃料。
[0004]上述工艺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0005]1)仅设置一个煤粉储存仓时,煤粉上料及排料必然会同时进行,由于上料为利用压缩空气输送煤粉,仓内压力较大,上料时仓压波动影响煤粉计量系统的运行稳定;
[0006]2)煤粉仓未采用有效的疏堵设备,由于煤粉计量设备进料口较小,造成煤粉进料缓慢,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粉计量稳定运行;
[0007]3)由于球团用煤粉为烟煤,挥发份较大,长期储存会发生易燃易爆等问题,因此,系统必须采取保护设施,以往设计CO、氧气及温度检测手段缺失或不齐备,特别的氮气保护措施不齐备,一定程度留有安全隐患;
[0008]4)煤粉自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工况条件下进行,以往工程往往采用柴油或天然气进行点火作业,成本极高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以解决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的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接收机构、储存机构和与回转窑连通的喷吹机构,
[0012]所述的煤粉接收机构包括与煤粉制备室连通的煤粉输送管道,与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的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连通的溜料管,在溜料管的上部设置气动插板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上连通的氮气输送机构,在煤粉输送管道上设有切换阀;
[0013]所述的储存机构包括与溜料管顺次连接的缓冲仓,与缓冲仓连接的煤粉计量秤和与煤粉计量秤连接的煤粉喷吹罐,在煤粉计量秤上设置泄压用废气外排管路,所述的废气外排管路的废气排出口与第一煤粉仓上部连通;
[0014]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顶均设置有卸灰阀、CO浓度检测仪、氧气浓度仪、温度检测装置、除尘器和防爆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内分别设有料位计,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锥段靠近排料口处设置流化装置,且流化装置通入氮气,
[0015]优选地,在第一煤粉仓与第二煤粉仓的顶部均设置有仓顶卸灰阀和除尘器;
[0016]所述的喷吹机构包括通过输送风管与煤粉喷吹罐连接的喷吹风机,与煤粉喷吹罐出口相连喷吹主管道,与喷吹主管道连接的喷吹支管Ⅰ和喷吹支管Ⅱ,与喷吹支管Ⅰ连接的主燃烧器,与喷吹支管Ⅱ连接的等离子点火枪,在喷吹主管道设有三通阀,在喷吹支管Ⅰ上设有喷吹控制阀Ⅰ,在喷吹支管Ⅱ上设有喷吹控制阀Ⅱ;
[0017]优选地,所述的喷吹机构还包括助燃风机和助燃风吹风总管,与助燃风吹风总管连接的助燃风吹风支管Ⅰ和助燃风喷吹风支管Ⅱ,所述助燃风吹风支管Ⅰ和助燃风喷吹风支管Ⅱ分别与主燃烧器和等离子点火枪连接,在助燃风吹风支管Ⅰ和助燃风喷吹风支管Ⅱ分别设有助燃风阀Ⅰ和助燃风阀Ⅱ,在输送风管上,喷吹风机的入口处设有控风阀Ⅰ,在助燃风吹风总管上,助燃风机的入口处设有控风阀Ⅱ。
[0018]优选地,所述的氮气输送机构包括氮气储罐、氮气输送总管道、氮气输送支管道Ⅰ和氮气输送支管道Ⅱ,所述的氮气输送支管道Ⅰ一端与氮气输送总管道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锥段设置的流化装置连通;所述的氮气输送支管道Ⅱ一端与氮气输送总管道连通,另一端分别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上部连通,在氮气输送支管道Ⅰ上设有电磁阀Ⅰ,在氮气输送支管道Ⅱ设有电磁阀Ⅱ。
[0019]优选地,还包括自动控制系统,所述的CO浓度检测仪、氧气浓度仪、温度检测装置、气动插板阀、煤粉计量秤、电磁阀Ⅰ、电磁阀Ⅱ、喷吹控制阀Ⅰ、喷吹控制阀Ⅱ、控风阀、助燃风控制阀Ⅰ、助燃风控制阀Ⅱ及助燃风吹控阀均与自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的喷吹风机为两个罗茨风机,相对于输送风管对称分布且处于一工一备状态,所述的助燃风机为两个助燃风机,相对于助燃风吹风总管对称分布且处于一工一备状态。
[0021]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可以实现煤粉仓因上料压力波动影响煤粉计量稳定;可以对仓内煤粉进行有效疏堵,排料顺畅;增加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配合设置氮气保护设施,最大限度上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利用等离子点火装置进行点火,替代了以往使用柴油或天然气点火带来的高成本及危险等问题。因此,本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0022]本技术的优点:
[0023]1)可以实现煤粉仓因上料压力波动影响煤粉计量稳定;
[0024]2)可以对仓内煤粉进行有效疏堵,排料顺畅;
[0025]3)增加可燃气体检测装置,配合设置氮气保护设施,最大限度上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0026]4)利用等离子点火装置进行点火,替代了以往使用柴油或天然气点火带来的高成本及危险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接收机构、储存机构和与回转窑连通的喷吹机构,
[0030]所述的煤粉接收机构包括与煤粉制备室连通的煤粉输送管道1,与煤粉输送管道1连接的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在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连通的溜料管4,在溜料管4的上部设置气动插板阀31,在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上连通的氮气输送机构,在煤粉输送管道1上设有切换阀5;
[0031]在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的顶均设置有卸灰阀6、CO浓度检测仪7、氧气浓度仪8、温度检测装置9、除尘器10和防爆阀11,在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内分别设有料位计12,在第一煤粉仓2和第二煤粉仓3的锥段靠近排料口处设置流化装置13,且流化装置13通入氮气, 防止煤粉仓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
[0032]所述的储存机构包括与溜料管4顺次连接的缓冲仓14,与缓冲仓14连接的煤粉计量秤15和与煤粉计量秤15连接的煤粉喷吹罐16,在煤粉计量秤15上设置泄压用废气外排管路151,所述的废气外排管路151的废气排出口与第一煤粉仓2上部连通,有效地避免了环境污染。
[0033]所述的喷吹机构包括通过输送风管17与煤粉喷吹罐连接16的喷吹风机18,与煤粉喷吹罐出口相连的喷吹主管道19,与喷吹主管道19连接的喷吹支管Ⅰ191和喷吹支管Ⅱ192,与喷吹支管Ⅰ191连接的主燃烧器20,与喷吹支管Ⅱ192连接的等离子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粉接收、储存及喷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煤粉接收机构、储存机构和与回转窑连通的喷吹机构,所述的煤粉接收机构包括与煤粉制备室连通的煤粉输送管道,与煤粉输送管道连接的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连通的溜料管,在溜料管的上部设置气动插板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上连通的氮气输送机构,在煤粉输送管道上设有切换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顶均设置有卸灰阀、CO浓度检测仪、氧气浓度仪、温度检测装置、除尘器和防爆阀,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内分别设有料位计,在第一煤粉仓和第二煤粉仓的锥段靠近排料口处设置流化装置,且流化装置通入氮气;所述的储存机构包括与溜料管顺次连接的缓冲仓,与缓冲仓连接的煤粉计量秤和与煤粉计量秤连接的煤粉喷吹罐,在煤粉计量秤上设置泄压用废气外排管路,所述的废气外排管路的废气排出口与第一煤粉仓上部连通;所述的喷吹机构包括通过输送风管与煤粉喷吹罐连接的喷吹风机,与煤粉喷吹罐出口相连喷吹主管道,与喷吹主管道连接的喷吹支管Ⅰ和喷吹支管Ⅱ,与喷吹支管Ⅰ连接的主燃烧器,与喷吹支管Ⅱ连接的等离子点火枪,在喷吹主管道设有三通阀,在喷吹支管Ⅰ上设有喷吹控制阀Ⅰ,在喷吹支管Ⅱ上设有喷吹控制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增福董娜郑丹阳许建李诗涵王忠英邢守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