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72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包括工作框,工作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机,工作框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第一电机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贯穿工作框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的内腔中,连接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贯穿工作框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的内腔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旋转框,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旋转框为一体结构。该模型打磨装置,由于模型在打磨时悬空,在打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时刻观察模型的底面,从而使得模型的两侧打磨程度尽量保持相同,且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设置成每次旋转180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翻转打磨的操作,省去了人工翻转和重新固定的操作,提高了打磨的效率。提高了打磨的效率。提高了打磨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型打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设计装置
,具体为一种模型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设计领域技术人员经常需要制作一些模型,以便于对设计进行直观的观察,但是在对模型进行加工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打磨,现有技术中的打磨装置需要用人工一点点进行打磨,不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较低,不便于进行使用。
[0003]公开号为CN21673108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环境设计模型打磨装置,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的顶部一侧安装有液压缸,所述加工台的顶部另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压缸的顶端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安装板的的底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上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打磨辊,所述打磨辊的上方设置有吸尘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本技术通过设有驱动机构,能够带动打磨辊移动,在进行打磨时能够提高打磨效率,省时省力,通过设有吸尘机构,在进行打磨时,能够对废屑进行吸收,避免环境的污染,方便实用。但是在实际使用打磨装置进行打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打磨模型的两面,然而本装置只能打磨模型的一面,在打磨另一面的过程中,需要拆下模型,翻面并将模型重新固定在打磨辊的底部,而且对要求较高的模型,模型两面的打磨程度应保持相同,当出现模型一面打磨过度的情况,应将另一面继续打磨,使得两面的观感相同。但是,本装置首先缺乏对应的翻转结构,因此只能手动拆下翻转并安装,其次在打磨过程中,无法观察到另一面的打磨情况,因此无法对两面的打磨情况有准确的认知,因此需要多次手动翻转模型从而对照,这一过程降低了打磨效率,模型两面的打磨统一度也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型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包括工作框,所述工作框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工作框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电机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贯穿工作框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的内腔中,所述连接座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贯穿工作框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设置有旋转框,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旋转框为一体结构,所述旋转框的内腔中设置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为矩阵阵列分布在旋转框内壁的四角,所述旋转框的两侧与工作框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栓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第一电机的启动会带动第一转轴、旋转框和第二转轴的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工作框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收集槽。
[0008]优选地,所述工作框的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工作框内腔的顶部设置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的内腔中。
[0009]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背面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二电机与固定座之间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圈螺纹连接有工作板。
[0010]优选地,所述工作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左侧设置有转轴座,所述第三电机的左侧设置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贯穿位于右侧的所述转轴座并延伸至位于左侧的所述转轴座,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圈套装有打磨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该模型打磨装置,通过伺服电机与旋转框的配合,由于模型在打磨时悬空,在打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时刻观察模型的底面,从而使得模型的两侧打磨程度尽量保持相同,且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设置成每次旋转180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翻转打磨的操作,省去了人工翻转和重新固定的操作,提高了打磨的效率。
[0013]2、该模型打磨装置,通过第三电机、第三转轴、第二电机和丝杆的配合,启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轴与打磨辊进行转动,对模型的表面进行打磨处理。启动第二电机,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螺纹连接的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的移动过程中,会带动打磨辊进行前后方西的移动,从而增大打磨处理的区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7]图4为图3的B处剖视图。
[0018]图中:1、工作框;2、第一电机;3、连接座;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旋转框;7、固定夹;8、收集槽;9、滑槽;10、液压伸缩杆;11、移动板;12、滑块;13、第二电机;14、固定座;15、丝杆;16、工作板;17、第三电机;18、转轴座;19、第三转轴;20、打磨辊;21、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包括工作框1,工作框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机2,工作框1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3,第一电机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贯穿工作框1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1的内腔中,连接座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5,第二转轴5贯穿工作框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1的内腔中,第一转轴4与第二转轴5之间设置有旋转框6,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与旋转框6为一体结构,旋转框6的内腔中设置有固定夹7,固定夹7为矩阵阵列分布在旋转框6内壁的四角,旋转框6的两侧与工
作框1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21,限位孔21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栓连接。
[0021]其中,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4之间设置有联轴器,第一电机2的启动会带动第一转轴4、旋转框6和第二转轴5的转动。
[0022]本实施例中,启动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转轴4、旋转框6与第二转轴5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旋转框6内腔中模型进行旋转。第一电机2为伺服电机,旋转180度停止,因此实现翻转模型的操作。
[0023]其中,工作框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收集槽8。
[0024]本实施例中,收集槽8的内腔中设置有风机,在打磨的过程中会启动,使得收集槽8产生负压,将打磨产生的废屑吸入收集槽8内,便于对废屑进行收集。
[0025]其中,工作框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9,工作框1内腔的顶部设置液压伸缩杆10,液压伸缩杆10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11,移动板11的两侧设置有滑块12,滑块12设置在滑槽9的内腔中。
[0026]本实施例中,移动板11的两侧设置有滑块12,滑块12设置在滑槽9的内腔中并可以在滑槽9的内腔中进行滑动,从而会在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包括工作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框(1)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电机(2),所述工作框(1)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座(3),所述第一电机(2)的右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贯穿工作框(1)的左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1)的内腔中,所述连接座(3)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5),所述第二转轴(5)贯穿工作框(1)的右侧壁并延伸至工作框(1)的内腔中,所述第一转轴(4)与第二转轴(5)之间设置有旋转框(6),所述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与旋转框(6)为一体结构,所述旋转框(6)的内腔中设置有固定夹(7),所述固定夹(7)为矩阵阵列分布在旋转框(6)内壁的四角,所述旋转框(6)的两侧与工作框(1)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限位孔(21)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与第一转轴(4)之间设置有联轴器,所述第一电机(2)的启动会带动第一转轴(4)、旋转框(6)和第二转轴(5)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型打磨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悦李睿吴珊珊王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