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68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包括空滤器主体,所述空滤器主体还包括出气管(10)、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两种类型的消音结构组件;所述出气管(10)的安装底座处设有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使得直立并排的三个出气管贯通,且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有多个小缺口与边缘的出气管底座横槽(102)连通;所述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内嵌到空滤器主壳体(60)上。元件内嵌到空滤器主壳体(60)上。元件内嵌到空滤器主壳体(60)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旋转机械进气系统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空滤器。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空间紧凑,摩托车出气管一般直接与发动机节气门阀体总成连接。因而,空滤器进气管进气顺畅性和进气管管内的气流均匀性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影响更加突出。
[0003]空滤器内部空间有限,三缸摩托车发动机的出气管的位置靠得比较近,气缸在循环交替进气过程中,交替进气会导致气流切换过程中的湍流漩涡出现,干扰相邻进气管之间的进气,影响空滤器进气平顺性。
[0004]同时,进气噪声是仅次于排气噪声,降低进气噪音有利于提高整车声品质和通过噪音相关的法律法规。单一的空滤器膨胀消音腔体结构很难满足高性能摩托车消音需求,需要增加消音结构元件辅助降噪。传统的空滤器辅助减噪机构添加的谐振腔元件和1/4波长管消音元件安装在空滤器外的出气管噪声能量集中节点处,但是对安装空间有特殊要求。同时额外的安装空间,不满足摩托车空间紧凑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空间紧凑、低噪音辐射且高进气平顺性的摩托车空滤器。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包括空滤器主体,所述空滤器主体还包括出气管(10)、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两种类型的消音结构组件;所述出气管(10)的安装底座处设有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使得直立并排的三个出气管贯通,且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有多个小缺口与边缘的出气管底座横槽(102)连通;所述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内嵌到空滤器主壳体(60)上。
[0007]所述摩托车空滤器,主体结构特征在于:空滤器滤前部分和空滤器滤后部分为整体一体成型的空滤器主壳体(60),所述空滤器主壳体(60)与上壳盖(62)通过螺栓连接、下壳盖(61)与空滤器主壳体(60)通过焊接组合成一个封闭整体。空滤器滤前部分和空滤器滤后部分的整体成型,此结构省去焊接辅助的结构,空滤器内部体积利用效率更高,利于提升摩托车的空间紧凑性。
[0008]其中所述出气管(10),其特征在于:出气管是塑料硬管,硬管管口与空滤器壳体平齐,管口从平齐处向内部延长。
[0009]所述出气管(10),管长呈中间高两端低,单个出气口开口呈45
°
斜切形状,切口上高下低并朝向空滤器滤芯(80),上端开口管径比下端圆管直径大,从上往下成自然流线型过渡;该结构能够诱导流过空滤器滤芯的洁净气流分成上下两层,且下层气流左右对称均匀分布。
[0010]由此,发动机循环进气过程中,由于单个进气管切换进气,能够有效降低气流漩涡对相邻进气管道的影响,解决了进气干扰影响空滤器进气平顺性问题。
[0011]所述出气管(10),出气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底座,挖有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使得三个直立并排的出气管通过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贯通。
[0012]由此,发动机高功率运转,进气不足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从相邻出气管道获取气流补偿正在工作的出气管,提升发动机的极限功率。
[0013]所述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边缘挖有多个一定宽度的出气管底座横槽(102),多个小微缺口的形式与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多孔连通。
[0014]所述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包含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的出气管底座结构,与空滤器壳体部分配合平面贴合,组成封闭连通的底座内部槽管路,螺栓穿过出气管底座通孔(103)和底座配合结构结构通孔(501)与节气门阀体直接紧固连接。出气管底座与空滤器主壳体(60)通过螺栓紧固贴合,形成了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多孔消音结构。
[0015]由此,调整壁厚、管径和横槽宽度可以调整到要减噪消音的频率内,能够有效减低空滤器出气管(10)段的辐射噪声。
[0016]所述摩托车空滤器,还包括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所组成的消音组件,其特征在于:近靠出气管(10)的空滤器壳体镂空壁面(40),嵌有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的消音组件。
[0017]所述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的消音组件,侧面腔体盒盖多孔金属板(30)与有特定深度的侧面腔体盒盖(20)组合成一封闭腔体。
[0018]所述封闭腔体,通过侧面腔体盒盖安装通孔(201)、侧面腔体盒盖多孔金属板通孔(301)、镂空壁面安装通孔(401)用螺钉与空滤器主壳体(60)连接在一起,因此形成了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多孔消音结构。
[0019]其中,上壳盖(62)有两个对称的上壳盖凸起(63),上壳盖多孔金属板(64)与上壳盖凸起(63)焊接在一起,形成封闭腔体。其特征在于:多孔金属板的孔径比靠近管壁面的大,且腔体深度均匀过渡。也形成了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多孔消音结构。
[0020]上述两种的组合,形成的多孔消音结构都与出气管距离很近。根据多孔穿孔板共振结构消音结构的降噪共振频率理论可知,低中噪声频段内,近靠出气管(10)的壁面和上壳盖凸(63)处,属于声能量集中节点范围。
[0021]由此,调整侧面腔体盒盖多孔金属板(30)、上壳盖多孔金属板(64)的厚度和侧面腔体盒盖(20)、上壳盖凸起(63)深度可以消除目标频率,降低进气噪声的辐射。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的消音组件能够有效消音。
[0022]由此,组合型的出气管(10)和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消音结构组件解决了传统外置式消音结构需要特定安装空间的难题。同时,消音结构内嵌在空滤器主壳体(60)内部,提高摩托车的空间紧凑性。
[0023]综上所述,组合式内插式出气管(10)和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组件两种结构元素,所构成的摩托车空滤器,既能使空间紧凑,满足匹配功率扭矩的基础上,又能整体降低进气系统的辐射噪声;此组合结构可以有效拓展推广到有内插管形式的空滤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出气管仰视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壳盖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结构剖视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空滤器装配爆炸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出气管,101、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2、出气管底座横槽,103、出气管底座通孔,20、侧面腔体盒盖,201、侧面腔体盒盖安装通孔,30、侧面腔体盒盖多孔金属板,301、侧面腔体盒盖多孔金属板通孔,40、空滤器壳体镂空壁面,401、镂空壁面安装通孔,50、出气管底座配合结构,501、底座配合结构结构通孔,60、空滤器主壳体,61、下壳盖,62、上壳盖,63、上壳盖凸起,64、上壳盖多孔金属板,70、进气软管,80、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针对描述采用诸如上、下、左、右等说明性术语,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而不旨在进行限制。
[0032]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包括空滤器主体,所述空滤器主体还包括出气管(10)、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两种类型的消音结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0)安装底座处挖有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使得直立并排的三个出气管贯通,且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有多个小缺口与边缘的出气管底座横槽(102)连通;所述内嵌多孔穿孔板共振降噪元件内嵌到空滤器主壳体(6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空滤器还包括空滤器滤前部分和空滤器滤后部分;所述空滤器滤前部分和所述空滤器滤后部分的整体为一体成型的空滤器主壳体(60),所述空滤器主壳体(60)与上壳盖(62)通过螺栓连接、下壳盖(61)与空滤器主壳体(60)通过焊接组合成一个封闭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0)是塑料硬管,所述出气管(10)内嵌有消音结构和高转速补气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60)还包括上壳盖(62),所述上壳盖(62)凸起(63)处设有上壳盖多孔金属板(6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10),管长呈中间高两端低,单个出气管口开口呈45
°
斜切形状,切口上高下低并朝向空滤器滤芯(80),上端开口管径比下端圆管直径大,从上往下成自然流线型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底座,挖有出气管底座贯通方形槽(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升周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冶摩托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