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670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涉及异形件加工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工装夹具对折弯件的夹紧力不均匀,导致折弯件易脱落,易变形的技术问题,包括工装底板,工装底板固设有第一支撑板和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板、调节板、限位杆和第二套管,第二支撑板和限位杆均固设于工装底板,且限位杆设置于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调节板设有条形孔,限位杆穿设于条形孔,且限位杆上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套管,调节板与第一支撑板可相对移动,固定单元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左、右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支撑板、调节板、限位杆、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套管,从而使得折弯件固定,防止折弯件发生脱落,确保加工的可靠性。确保加工的可靠性。确保加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折弯件加工
,更具体地是涉及折弯件A1机加工装


技术介绍

[0002]折弯是指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金属板料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的过程。具体为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模具的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近,同时板料的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然后继续加压直到折弯机的行程终止,使得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近全接触,即完成一个V型弯曲。而采用这种加工工艺的板料也称为折弯件。
[0003]目前的折弯件通常需要经过多次折弯,而这种经过多次弯折的折弯件若需要进行再次加工,则显得较为困难。人们利用工装夹具对折弯件进行固定,而现有的工装夹具一般为平口钳装夹,平口钳装夹的工作原理为用扳手转动丝杠,通过丝杠螺母带动活动钳身移动,以形成对工件的加紧与松开,但平口钳装夹对折弯件的固定效果较差,尤其折弯件是异形件时,其所受夹紧力不均匀,使得折弯件易脱落,使得折弯件易夹紧变形,同时,由于折弯件的固定不可靠,导致在切削或者其他工序时容易发生振刀现象,从而造成加工效果较差,成品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
[000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包括工装底板,所述工装底板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支撑板和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板、调节板、限位杆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限位杆均固设于工装底板的上表面,且限位杆设置于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调节板设置有条形孔,限位杆穿设于所述条形孔内,且限位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套管,调节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可相对移动,固定单元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左、右两端。
[0007]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固设有定位杆,且所述定位杆垂直设置于凹槽的底面,定位杆的上端套设有第一套管,且所述第一套管与定位杆螺纹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的数量设置有至少两个。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和两个固定单元沿第一支撑板的轴线排列。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也可垂直第一支撑板的轴线排列。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套设有挡环,且所述挡环设置于第二套管与调节板之间。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调节板、限位杆、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套管,利用第二套管与限位杆的配合,将调节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从而使得折弯件固定,使所加工的折弯件均匀受力,防止折弯件发生脱落,确保加工的可靠性。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杆和第一套管,将折弯件沿定位杆的轴向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以确定所加工的折弯件和第一支撑板的位置关系,从而确保所加工折弯件定位的准确性,确保加工数据的正常实施。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挡环,增加第二套管与调节板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二套管对调节板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加工前折弯件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加工后折弯件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

工装底板、2

第一支撑板、3

固定单元、4

第二支撑板、5

调节板、6

限位杆、7

第二套管、8

条形孔、9

凹槽、10

定位杆、11

第一套管、12

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到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包括工装底板1,所述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支撑板2和固定单元3,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第二支撑板4、调节板5、限位杆6和第二套管7,所述第二支撑板4和所述限位杆6均固设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且限位杆6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之间,所述调节板5设置有条形孔8,限位杆6穿设于所述条形孔8内,且限位杆6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套管7,调节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可相对移动,固定单元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端。
[0025]工装底板1、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的截面形状均为矩形,以便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第一支撑板2以及第二支撑板4均与工装底板1固定连接,且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或螺栓连接,当固定连接的方式为焊接时,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均通过焊机电焊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使得第一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4和工装底板1形成整体,以确保工装对折弯件的固定效果,尤其锉刀或其他工具对折弯件进行切削冲孔时,不易引起折弯件发生
移动,确保折弯件再次加工的成品率;当固定连接的方式为螺栓连接时,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4通过螺栓固定在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当部件发生损坏时,易于施工人员进行安装更换;
[0026]限位杆6垂直设置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且限位杆6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与第一支撑板2之间,以便于调节板5的使用,保持调节板5左、右两端的平衡;调节板5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且调节板5设置有上下贯穿的条形孔8,调节板5通过条形孔8可与限位杆6发生相对移动;限位杆6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套管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限位杆6与第二套管7螺纹连接,使得第二套管7可沿限位杆6进行移动,具体的,当折弯件放置于第一支撑板2时,施工人员转动第二套管7向下移动,使第二套管7推动调节板5向下移动,同时根据折弯件的大小,将调节板5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以将折弯件的部分进行覆盖,当第二套管7向下移动至一定位置时,调节板5与第一支撑板2以及第二支撑板4挤压,以实现对折弯件的固定;
[0027]固定单元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端,以便于对折弯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包括工装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固设有第一支撑板(2)和固定单元(3),所述固定单元(3)包括第二支撑板(4)、调节板(5)、限位杆(6)和第二套管(7),所述第二支撑板(4)和所述限位杆(6)均固设于工装底板(1)的上表面,且限位杆(6)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之间,所述调节板(5)设置有条形孔(8),限位杆(6)穿设于所述条形孔(8)内,且限位杆(6)的上端螺纹连接有所述第二套管(7),调节板(5)的下表面与第一支撑板(2)的上表面可相对移动,固定单元(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的左、右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弯件A1机加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于第一支撑板(2)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兰张仕龙廖波刘金枝罗魁
申请(专利权)人:蓬溪河冶高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