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静电丝及清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39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导静电丝及清洁装置。导静电丝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连接部、第一导静电部和第二导静电部,连接部环绕设置于配接头上,第一导静电部连接于连接部的一端,第一导静电部用于与传导端固定,第二导静电部连接于连接部的另一端,第二导静电部朝向远离配接头的外周面的方向凸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第一导静电部接收传导端上的静电,并能够将第一导静电部接收的静电由连接部传导至第二导静电部,通过第二导静电部外露设置,能够使第二导静电部与其他静电传导介质连接,以将第二导静电部的静电经其他静电传导介质释放,并且导静电丝为一体弯折成型,料件数量单一,简化了装配工艺。简化了装配工艺。简化了装配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静电丝及清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清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导静电丝及清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清洁装置,如吸尘器,在进行吸尘操作时,含尘气体通过管组件中的风道被传输至清洁装置主体中。由于含尘气体在风道中传输时很容易产生静电,因此,当静电积累一定程度,如果使用者触及到管组件,就会对人体产生电击伤害,故需要将管组件中产生的静电导出释放。
[0003]在现有技术中,在管组件的软管的接头外面装有静电片,在软管的接头内用导线(或其他导电介质)连接静电片和缠绕于软管上弹簧管钢丝,实现了传导软管上的静电的功能,然后再通过外露的静电片和其他导静电介质接触,使静电转移,实现了导静电功能。然而现有技术需要用到静电片和导线(或其他导电介质)两种料件,使得装配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静电丝及清洁装置,料件数量单一,简化了装配工艺。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导静电丝,所述清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配接头,所述第一导气管内设置有静电传导元件,且所述静电传导元件具有环绕所述配接头的外表面延伸的传导端;
[0007]所述导静电丝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连接部、第一导静电部和第二导静电部,所述连接部环绕设置于所述配接头上,所述第一导静电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导静电部用于与所述传导端固定,所述第二导静电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静电部朝向远离所述配接头的外周面的方向凸伸。
[0008]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配接头的外径。
[0009]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静电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静电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的另一侧。
[0010]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导静电部连接的一端向沿所述连接部的轴向且背离所述第二导静电部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导静电部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连接,所述配接头上设置有固定缺口,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固定于所述固定缺口内。
[0011]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静电部呈弧形,所述第一导静电部能够与所述配接头的外周面贴合。
[0012]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导静电部连接的一端向背离所述第一导静电部且高于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弯折形成第二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二导
静电部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连接,所述配接头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的下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0013]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导静电丝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静电部背离所述第二过渡连接部的一端。
[0014]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接头套管,所述接头套管上设置有避让孔,所述第二导静电部能够由所述避让孔伸出。
[0015]作为导静电丝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静电部通过焊接或铆接固定于所述传导端。
[0016]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导静电丝。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导静电丝,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连接部、第一导静电部和第二导静电部,通过第一导静电部与传导端连接,能够接收静电传导元件的传导端上的静电,通过第一导静电部、连接部以及第二导静电部的连接,能够将第一导静电部接收的静电由连接部传导至第二导静电部,通过第二导静电部外露设置,能够使第二导静电部与其他静电传导介质连接,以将第二导静电部的静电经其他静电传导介质释放,从而实现将管组件上积累的静电导出释放的目的,并且连接部、第一导静电部和第二导静电部为一体弯折成型,料件数量单一,简化了装配工艺。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静电丝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静电丝、传导端、第一导气管和配接头的第一视角的组装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静电丝、传导端、第一导气管和配接头的第二视角的组装示意图;
[0023]图5是一剖视图,显示本技术实施例导静电丝和配接头装配状态;
[0024]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静电丝和接头套管的组装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0、地刷组件;20、管组件;21、第二导气管;22、第一导气管;23、配接头;24、接头套管;241、卡扣;242、固定槽;30、分离集尘组件;40、抽吸组件;50、手柄组件;
[0027]60、导静电丝;61、连接部;611、第一过渡连接部;612、第二过渡连接部;62、第一导静电部;63、第二导静电部;64、导向部;
[0028]70、传导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导静电丝,适用于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设置有配接头,所述第一导气管内设置有静电传导元件,静电传导元件具有环绕配接头外表面延伸的传导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静电丝包括一体弯折成型的连接部、第一导静电部和第二导静电部,所述连接部环绕设置于所述配接头上,所述第一导静电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导静电部用于与所述传导端固定,所述第二导静电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静电部朝向远离所述配接头的外周面的方向凸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静电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圆弧状,所述连接部的内径大于所述配接头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静电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静电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导静电部位于所述连接部沿轴向方向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静电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导静电部连接的一端向沿所述连接部的轴向且背离所述第二导静电部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过渡连接部,所述第一导静电部与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连接,所述配接头上设置有固定缺口,所述第一过渡连接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振宇王维维
申请(专利权)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