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壳体、插芯组件及插头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23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工壳体、插芯组件及插头连接器。该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壳本体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键,限位键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对插头单体沿前后方向限位,至少一个限位键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插头单体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在插头单体安装在双工壳体的容纳槽内后,通过限位键对插头单体沿前后方向限位,避免了插头单体在前后方向上脱出;通过在相应限位键的上端设置防脱倒钩,避免了插头单体在上下方向上脱出,保证插头单体安装在容纳槽内的稳定性。而且,相比于上盖实现防脱,不仅简化了双工壳体的加工工艺,而且减少了插芯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装配效率。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壳体、插芯组件及插头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双工壳体、插芯组件及插头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光信号传输领域,插头连接器的前端安装插头单体,用于与插座对接;插头连接器的后端穿装有光纤,光纤在插头连接器内与插头单体的光接触件连接。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928610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插头固定组件,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前壳体包括下壳和上盖,上盖铰接在下壳上,插头单体卡装在下壳内,并通过上盖压紧,以实现插头单体在前壳体内的固定。
[0003]上述技术中,由于上盖铰接在下壳上,增加了前壳体加工的复杂性;而且,为了避免插头单体从下壳内脱出,在插头单体卡装在下壳内后需要扣合上盖,增加了插芯组件的装配工序,影响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壳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头单体卡装在下壳内后需要扣合上盖而影响插头连接器装配效率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插芯组件及插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双工壳体的技术方案是:
[0006]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壳本体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的容纳槽,定义容纳槽的开口方向朝上,容纳槽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键,限位键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对插头单体沿前后方向限位,至少一个限位键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插头单体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
[0007]有益效果是:在插头单体安装在双工壳体的容纳槽内后,通过限位键对插头单体沿前后方向限位,避免了插头单体在前后方向上脱出;通过在相应限位键的上端设置防脱倒钩,避免了插头单体在上下方向上脱出,保证插头单体安装在容纳槽内的稳定性。而且,相比于铰接在下壳上的上盖实现在上下方向上防脱,不仅简化了双工壳体的加工工艺,而且减少了插芯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000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脱倒钩上设有用于引导插头单体进入容纳槽的引导斜面。
[0009]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插头单体装入容纳槽内。
[0010]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本体上设有用于顶压插头单体上弹指的压片,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
[0011]有益效果是:由于壳本体的上侧为开口结构,将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有利于压片的布置。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插芯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0013]插芯组件,包括双工壳体和插头单体,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壳本体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的容纳槽,定义容纳槽的开口方向朝上,容纳槽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键,插头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槽,限位键和卡槽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至少一个限位键的上端设有防止插头单体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
[0014]有益效果是:在插头单体安装在双工壳体的容纳槽内后,通过限位键和卡槽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避免了插头单体在前后方向上脱出;通过在相应限位键的上端设置防脱倒钩,避免了插头单体在上下方向上脱出,保证插头单体安装在容纳槽内的稳定性。而且,相比于铰接在下壳上的上盖实现在上下方向上防脱,不仅简化了双工壳体的加工工艺,而且减少了插芯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脱倒钩上设有用于引导插头单体进入容纳槽的引导斜面。
[0016]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插头单体装入容纳槽内。
[00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本体上设有用于顶压插头单体上弹指的压片,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
[0018]有益效果是:由于壳本体的上侧为开口结构,将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有利于压片的布置。
[00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0020]插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和设置在壳体组件内的插芯组件,插芯组件包括双工壳体和插头单体,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壳本体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的容纳槽,定义容纳槽的开口方向朝上,容纳槽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键,插头单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槽,限位键和卡槽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至少一个限位键的上端设有防止插头单体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
[0021]有益效果是:在插头单体安装在双工壳体的容纳槽内后,通过限位键和卡槽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避免了插头单体在前后方向上脱出;通过在相应限位键的上端设置防脱倒钩,避免了插头单体在上下方向上脱出,保证插头单体安装在容纳槽内的稳定性。而且,相比于铰接在下壳上的上盖实现在上下方向上防脱,不仅简化了双工壳体的加工工艺,而且减少了插芯组件的装配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002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防脱倒钩上设有用于引导插头单体进入容纳槽的引导斜面。
[0023]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插头单体装入容纳槽内。
[002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本体上设有用于顶压插头单体上弹指的压片,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
[0025]有益效果是:由于壳本体的上侧为开口结构,将压片设置在壳本体的下侧面上,有利于压片的布置。
[002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筒形壳体和套设在筒形壳体上的连接螺帽,筒形壳体的尾部设有喇叭口。
[0027]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可防止线缆过度弯折,避免信号传输损耗过大。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插芯组件插入壳体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图2中插头单体安装在双工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0、插芯组件;101、壳本体;102、插头单体;103、弹指;104、压片;105、容纳槽;106、限位键;107、防脱倒钩;108、卡槽;109、线缆;200、壳体组件;201、筒形壳体;202、连接螺帽;203、喇叭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4]本技术插头连接器的实施例1:
[0035]如图1和图2所示,插头连接器包括插芯组件100和壳体组件200,插芯组件100安装在壳体组件200内。壳体组件200包括筒形壳体201和连接螺帽202,连接螺帽202套设在筒形壳体201上,连接螺帽202用于旋装在插座壳体的外螺纹上,以实现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的固定装配。
[0036]本实施例中,筒形壳体201的尾部设有喇叭口203,这样设计,可防止线缆109过度弯折,避免信号传输损耗过大。
[0037]本实施例中,插芯组件100包括双工壳体和两个插头单体102,两个插头单体102安装在双工壳体内。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101,壳本体101为U型结构,壳本体101内设有隔板,以将壳本体101的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101),壳本体(101)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102)的容纳槽(105),定义容纳槽(105)的开口方向朝上,容纳槽(105)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限位键(106),限位键(106)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对插头单体(102)沿前后方向限位,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限位键(106)的上端设有用于防止插头单体(102)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1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倒钩(107)上设有用于引导插头单体(102)进入容纳槽(105)的引导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工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01)上设有用于顶压插头单体(102)上弹指(103)的压片(104),压片(104)设置在壳本体(101)的下侧面上。4.插芯组件,包括双工壳体和插头单体(102),双工壳体包括壳本体(101),壳本体(101)具有容纳相应插头单体(102)的容纳槽(105),定义容纳槽(105)的开口方向朝上,容纳槽(105)的左右槽侧壁上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限位键(106),插头单体(10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卡槽(108),限位键(106)和卡槽(108)沿前后方向限位配合,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限位键(106)的上端设有防止插头单体(102)沿上下方向脱出的防脱倒钩(1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倒钩(107)上设有用于引导插头单体(102)进入容纳槽(105)的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凯刘乃常王旭涛齐永恒薛金钢杨帅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