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17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两个操作口,所述箱体内的操作口上均固定有袖套,所述箱体一侧固定有转换盒,所述转换盒上端设置有盒门,所述转换盒一侧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上固定有抽空管,所述抽空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箱体上还固定有与氮气储罐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转换盒内还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将抽空管设置在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上,更换培养皿时,仅需对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进行抽真空作业,无需对整个装置进行抽真空作业,极大的降低了氮气的用量,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培养。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培养。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厌氧培养箱是一种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细菌培养及操作的专用装置,它能为厌氧细菌提供一个严格的厌氧状态、恒定的温度的培养条件,可以培养最难生长的厌氧生物,又能避免以往厌氧生物在大气中操作时接触氧而死亡的危险性,厌氧培养箱一般包含厌氧培养室、瓶架、消毒器等部分组成,厌氧培养室的内壁上设有温度墙,可以设定并保持细菌培养所适宜的温度,但是为了避免大的温差对培养室内的玻璃培养皿的损坏。
[0003]但是现有的培养箱一般在厌氧培养室一侧的箱体上设置平开的箱门,如专利申请号:CN202120208862.9公开了一种厌氧高低温箱,在箱体上直接设置箱门,并且专利申请号:CN201920735413.2也公开了一种厌氧培养箱,箱体前方为开口,培养仓的前端与开口连通,开口上设置仓门,此类培养箱在箱体上设置箱门,取放培养箱时需要开启箱门后从培养仓中取出培养皿,但是在培养箱在使用前需要将培养箱排真空,排真空后再次将氮气排入到培养箱内,循环多次后将培养箱内的氧气排出后放置厌氧生物,对厌氧生物培养,但是此类培养箱直接开启箱门后使培养仓与外界连通,开启箱门氧气容易进入到培养仓内,下次使用时需要再次对培养仓进行抽真空和排入氮气,此类培养箱无法持续使用并且氮气消耗量大。
[0004]本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研究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
[0006]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两个操作口,所述箱体内的操作口上均固定有袖套,所述箱体一侧固定有转换盒,所述转换盒上端设置有盒门,所述转换盒一侧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上固定有抽空管,所述抽空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箱体上还固定有与氮气储罐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转换盒内还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开启箱门,将各个培养皿放置在箱体内后,通过开启真空泵,真空泵通过抽空管对箱体及转换盒内抽真空,箱体和转换盒抽真空后,开启进气管,将氮气排入到箱体内,从而实现箱体内为无氧环境,通过操作口对培养皿操作后,将厌氧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需要取出或者更换培养皿时,通过连接孔将待取出的培养皿放置在升降板上,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将升降板上升到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内,升降板上方的转换盒形成密封环境,开启盒门,取出培养皿,在将待培养细菌的培养皿再次放置在升降板上,关闭盒门,通过真空泵对升降板上方的转换盒内抽真空,升降板上方形成真空环境后,通过升降装置驱动升降板下降,从升降板取下培养皿后将培养皿放置在箱体内培养,并通过进气管补充氮气,将抽空管设置在连接孔上方的
转换盒上,更换培养皿时,仅需对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进行抽真空作业,无需对整个装置进行抽真空作业,极大的降低了氮气的用量,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培养。
[0008]优选的,所述箱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可视窗。通过可视窗观察确认培养皿内情况。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上还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环绕升降板设置。通过设置密封圈增加升降板与转换盒之间的密封性。
[0010]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含对称设置在升降板下方两侧的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下方的转换盒上设置有丝杆和多根滑杆,所述丝杆由电机驱动转动,所述丝杆两侧均设置有滑块,所述丝杆均穿过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滑杆穿过滑块并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均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均通过推板连接对应位置的支撑杆。升降板上升时,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由于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丝杆转动时,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由于推板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推板另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两个滑块相互靠近上,推板推动升降板上升,升降板下降时,通过电机驱动丝杆反向转动,两个滑块相互远离,升降板下降。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含拉杆,所述拉杆为U型结构,所述拉杆两端均与升降板固定,所述拉杆穿过转换盒并与转换盒滑动连接。通过拉动拉杆实现升降板上升,向下推动拉杆实现升降板下降。
[0012]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还固定有放料板。将培养基和操作器具放置在放料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内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一端固定有手柄,所述推杆另一端两侧对称固定有固定杆。从转换盒内取出培养皿时,推动推杆,将推杆末端的固定杆推进到转换盒内后,转动推杆,推杆末端的固定杆围绕推杆转动,固定杆从培养皿上方旋转到培养皿一侧后,拉动推杆,两根固定杆与培养皿接触后拉动培养皿进入到箱体内,培养皿进入到箱体内后将培养皿摆放在箱体内对应位置,将培养皿推入转换盒内时,将培养皿放置在固定杆一侧,推动推杆,固定杆将培养皿推入到升降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盒门上还固定有把手。通过把手更方便的开启盒门。
[0015]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0016]将抽空管设置在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上,更换培养皿时,仅需对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进行抽真空作业,无需对整个装置进行抽真空作业和充氮气即可以实现更换培养皿,极大的降低了氮气的用量,节约成本,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培养。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8]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1]图4为图3中A

A处剖视图;
[0022]图5为图4中B处放大图;
[0023]图6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箱体;2、转换盒;3、连接孔;4、盒门;5、把手;6、抽空管;7、真空泵;8、进气管;9、可视窗;10、箱门;11、操作口;12、放料板;13、升降板;14、培养皿;15、密封圈;16、支撑
杆;17、滑块;18、连接杆;19、推板;20、滑杆;21、丝杆;22、支撑板;23、推杆;24、手柄;25、固定杆;26、拉杆;27、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上设置有箱门10,箱门10上设置有两个操作口11,箱体1内的操作口11上均固定有袖套,箱体1一侧固定有转换盒2,转换盒2上端设置有盒门4,转换盒2一侧的箱体1上设置有连接孔3,连接孔3上方的转换盒2上固定有抽空管6,抽空管6与真空泵7连接,箱体1上还固定有与氮气储罐连接的进气管8,转换盒2内还设置有升降板13,升降板13由升降装置驱动升降。开启箱门10,将各个培养皿14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两个操作口,所述箱体内的操作口上均固定有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一侧固定有转换盒,所述转换盒上端设置有盒门,所述转换盒一侧的箱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方的转换盒上固定有抽空管,所述抽空管与真空泵连接,所述箱体上还固定有与氮气储罐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转换盒内还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由升降装置驱动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上方的箱体上设置有可视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上还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环绕升降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细菌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含对称设置在升降板下方两侧的支撑杆,所述升降板下方的转换盒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华林勇敢王盛洲何学松王京苏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善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