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6802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所述方法以式1杂环内酯为原料,以有机碱为催化剂,在引发剂条件下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实现该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采用的原料杂环内酯制备方法简单,来源广泛,所采用的催化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活性良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可回收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要求2021年11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4161422,专利技术名称为“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0002]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合成
,涉及一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CO2、H2和1,3

丁二烯的化学可回收高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3]合成高分子,主要是碳基固态高分子材料,目前的全球年产量上亿吨。利用二氧化碳CO2作为主要原料合成商品化的固态高分子材料对于CO2的减排具有巨大的前景。目前市场上采用CO2合成的商品化CO2‑
基高分子材料主要为聚碳酸酯和聚多元醇,但是CO2的使用量并不大,并不能满足对CO2的减排需求。因此,发展出新型可大规模生产的CO2‑
基高分子材料仍是CO2节能减排领域中的一个重大挑战。
[0004]实现CO2基高分子的大规模研发生产,需至少满足,例如:为了满足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要求,与CO2共聚的原料应是廉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包含如下式4所示的重复单元: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烷基、取代的烷基、烯基、取代的烯基、炔基、取代的炔基、单环芳香基、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多环芳香基、取代的多环芳香基、多杂环芳香基、取代的多杂环芳香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单环芳香基选自苯基,氮杂芳香基、疏杂芳香基、氧杂芳香基;所述多环芳香基和多杂环芳香基是指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环芳香基的基团;R1、R2可相同或不同;X选自杂原子;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烯基、炔基、单环芳香基、多环芳香基、多杂环芳香基上的取代基为单取代或多取代,分别独立选自下列基团中的一个或多个:氢、杂原子、氨基、氰基、苄基、烷基羰基、烯基羰基、环烷基羰基、苯基羰基、苄基羰基、烷氧羰基、酯基、亚砜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砜基、羟基、硝基、卤素、羧基、烷基、烷氧基、胺基、环烷氧基、环胺基、亚磺酰胺基、磺酰胺基、吗啉基、哌嗪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包括线性、环状、星形拓扑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如式2所示:R选自烷基、取代的烷基、烯基、取代的烯基、炔基、取代的炔基、单环芳香基、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多环芳香基、取代的多环芳香基、多杂环芳香基、取代的多杂环芳香基、分子量在100000g/mol及以下的含有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重复单元结构的高分子基团中的任意一个。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酯化合物在制备聚氨酯或压敏胶黏剂中的应用。6.一种聚酯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式1所示的杂环内酯,在有机碱为催化剂,能够提供活性质子的试剂R(OH)
m
为引发剂的条件下,合成得到式2所示的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反应过程如反应式I所示:
其中,R1、R2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烷基、取代的烷基(线性烷基、支链烷基、环烷基)、烯基、取代的烯基、炔基、取代的炔基、单环芳香基、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多环芳香基、取代的多环芳香基、多杂环芳香基、取代的多杂环芳香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单环芳香基包括苯基,氮杂芳香基、疏杂芳香基、氧杂芳香基;所述多环芳香基和多杂环芳香基是指包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单环芳香基的基团;R1、R2可相同或不同;R选自烷基、取代的烷基、烯基、取代的烯基、炔基、取代的炔基、单环芳香基、取代的单环芳香基、多环芳香基、取代的多环芳香基、多杂环芳香基、取代的多杂环芳香基、分子量在100000g/mol及以下的含有聚乙烯醇、聚乙二醇重复单元结构的高分子基团中的任意一个;X选自杂原子;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有机碱包括磷腈、含有胍基基团的化合物、含脒基基团的化合物。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腈为含有(R2N)2‑
P=N结构的强Lewis碱;优选地,所述磷腈结构如式3所示:式3中,R3‑
R
10
分别独立地选自C1

C10烷基;y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腈选自
t
Bu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柏霖娄永佳徐路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