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92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6
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涉及一种顶管纠偏工艺,包括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选择监测点、开挖监测井、设置等距点、开挖竖井、监测孔开挖、安装测距仪、用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工艺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将要长距离曲线顶管上方的空旷地面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涵管轨迹的中心线选择合适的点开挖监测井,在涵管轨迹两侧的等距点分别开挖竖井,并在两竖井间开挖穿过监测井的监测孔,利用监测井井口和两竖井底部的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克服了在地下长距离曲线顶管时,传统的顶管方法容易造成掘进路线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弊端。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弊端。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管纠偏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
[0003]掘进机在地层深处进行顶管作业时,由于作业部位位于地下,各种用于控制掘进精度的探测仪器由于地层的阻隔,均无法精确的对掘进机掘进路线进行实时的校准。在直线掘进时,只要摆正机头位置就可以避免;在进行长距离曲线顶管时,如掘进路线出现偏差,短距离内如果发现还可以通过改变掘进参数进行调校,一旦掘进距离过长,偏差过大,就很难做出调整了,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通过在将要长距离曲线顶管上方的空旷地面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涵管轨迹的中心线选择合适的点开挖监测井,在涵管轨迹两侧的等距点分别开挖竖井,并在两竖井间开挖穿过监测井的监测孔,利用监测井井口和两竖井底部的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克服了在地下长距离曲线顶管时,传统的顶管方法容易造成掘进路线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弊端。
[0005]为了实现所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进行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时,在预顶管正上方的空旷地面上按涵管实际铺设投影轨迹画出涵管轮廓线;步骤二、选择监测点:按照涵管中心位置的正投影在涵管轮廓线围成的区域内画出涵管中心投影线,在涵管中心投影线上按照监测需要选择多个监测点;步骤三、开挖监测井:在每一监测点沿土层分别竖直开挖监测井至实际涵管轮廓的涵管中心位置;步骤四、设置等距点:以每一监测点为对称中心在涵管轮廓线两侧分别设置位于涵管截平面上的等距点。
[0006]步骤五、开挖竖井:在每个等距点沿土层分别竖直开挖竖井至实际工程的深度;步骤六、监测孔开挖:将每一组竖井的两井底之间穿过涵管中心位置沿土层挖出
水平贯通的监测孔使此处的竖井、监测井和监测孔形成“山”字形监测站;步骤七、安装测距仪:在每一监测井的井口均设置指向实际涵管铺设中心的测距仪A,在每一监测孔两端的两竖井井底均设置指向涵管中心位置的测距仪B;步骤八、用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顶管过程中涵管经过每一个“山”字形监测站时会被该组测距仪监测到,一旦这组中的三个测距仪的测量结果超出浮动范围则说明顶管机机头发生了偏向,利用测量数据对机头进行及时纠偏。
[0007]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步骤二中监测点的选择按照涵管中心投影线为直线时监测点间距离略宽,在遇到涵管曲线位置的曲线涵管中心投影线时,适当增加监测点的密度。
[0008]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步骤三中监测井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
[0009]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步骤五中竖井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
[0010]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步骤六中监测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
[0011]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步骤七中测距仪A和测距仪B均为激光测距仪。
[0012]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将步骤七中每一测距仪A和测距仪B分别连接开关及电源。
[001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通过在将要长距离曲线顶管上方的空旷地面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涵管轨迹的中心线选择合适的点开挖监测井,在涵管轨迹两侧的等距点分别开挖竖井,并在两竖井间开挖穿过监测井的监测孔,利用监测井井口和两竖井底部的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克服了在地下长距离曲线顶管时,传统的顶管方法容易造成掘进路线出现偏差,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及进度的弊端;本专利技术结构施工简便、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长久以来的难题,有很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未安装测距仪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示意图。
[0015]图中:1、涵管轮廓线;2、涵管中心投影线;3、竖井;4、监测孔;5、监测井;6、涵管曲线位置;7、地面;8、土层;9、测距仪A;10、测距仪B;11、涵管中心位置;12、实际涵管轮廓。
实施方式
[0016]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结合附图1~3所述的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进行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时,在预顶管正上方的空旷地面7上按涵管实际铺设投影轨迹画出涵管轮廓线1;步骤二、选择监测点:按照涵管中心位置11的正投影在涵管轮廓线1围成的区域内画出涵管中心投影线2,在涵管中心投影线2上按照监测需要选择多个监测点,步骤二中监测点的选择按照涵管中心投影线2为直线时监测点间距离略宽,在遇到涵管曲线位置6的曲线涵管中心投影线2时,适当增加监测点的密度;步骤三、开挖监测井:在每一监测点沿土层8分别竖直开挖监测井5至实际涵管轮廓12的涵管中心位置11,步骤三中监测井5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步骤四、设置等距点:以每一监测点为对称中心在涵管轮廓线1两侧分别设置位于涵管截平面上的等距点。
[0017]步骤五、开挖竖井:在每个等距点沿土层8分别竖直开挖竖井3至实际工程的深度,步骤五中竖井3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步骤六、监测孔开挖:将每一组竖井3的两井底之间穿过涵管中心位置11沿土层8挖出水平贯通的监测孔4使此处的竖井3、监测井5和监测孔4形成“山”字形监测站,步骤六中监测孔4的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步骤七、安装测距仪:在每一监测井5的井口均设置指向实际涵管铺设中心的测距仪A9,在每一监测孔4两端的两竖井3井底均设置指向涵管中心位置11的测距仪B10,步骤七中测距仪A9和测距仪B10均为激光测距仪,将步骤七中每一测距仪A9和测距仪B10分别连接开关及电源;步骤八、用测距仪对顶管开挖精度进行监测:顶管过程中涵管经过每一个“山”字形监测站时会被该组测距仪监测到,一旦这组中的三个测距仪的测量结果超出浮动范围则说明顶管机机头发生了偏向,利用测量数据对机头进行及时纠偏。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在将要长距离曲线顶管上方的空旷地面画出涵管轨迹轮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纠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画出涵管轨迹轮廓线:在进行地面空旷的长距离曲线顶管时,在预顶管正上方的空旷地面(7)上按涵管实际铺设投影轨迹画出涵管轮廓线(1);步骤二、选择监测点:按照涵管中心位置(11)的正投影在涵管轮廓线(1)围成的区域内画出涵管中心投影线(2),在涵管中心投影线(2)上按照监测需要选择多个监测点;步骤三、开挖监测井:在每一监测点沿土层(8)分别竖直开挖监测井(5)至实际涵管轮廓(12)的涵管中心位置(11);步骤四、设置等距点:以每一监测点为对称中心在涵管轮廓线(1)两侧分别设置位于涵管截平面上的等距点。2.步骤五、开挖竖井:在每个等距点沿土层(8)分别竖直开挖竖井(3)至实际工程的深度;步骤六、监测孔开挖:将每一组竖井(3)的两井底之间穿过涵管中心位置(11)沿土层(8)挖出水平贯通的监测孔(4)使此处的竖井(3)、监测井(5)和监测孔(4)形成“山”字形监测站;步骤七、安装测距仪:在每一监测井(5)的井口均设置指向实际涵管铺设中心的测距仪A(9),在每一监测孔(4)两端的两竖井(3)井底均设置指向涵管中心位置(11)的测距仪B(10);步骤八、用测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杰彭磊赵晓路裴小松朱宏太周龙龙付垒赫沛隆谈航飞张阁平姜正凯张帆常蒙飞刘广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