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毫米波雷达检测器
,尤其涉及雷达目标检测融合
,特别是一种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多传感器融合成为成为提升系统感知能力、实现精确感知、全息感知、赋能自动驾驶的重点研究方向。多雷达融合能够扩展检测范围,提升检测精度。其中面向多个MIMO制式的毫米波雷达融合领域成为热点领域。现有的交通领域多雷达融合主要基于非相参模式构建系统,各雷达传感器独立工作,独立解算,目标融合在边缘节点或云端进行,融合方法以目标轨迹为基础,存在融合准确度低、从目标检测到目标跟踪时间较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利用目标漫反射原理,以双基相参MIMO雷达为基础,实现双基雷达对同一目标输出至少三个检测结果,三个检测结果匹配融合后,获得目标矢量速度信息,从而实现三位置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双基相参MIMO雷达系统,包括雷达A和雷达B;步骤2,获取多目标相对雷达A法线方向的夹角,记为向量θ,并获取多目标相对雷达B法线方向的夹角,记为向量α,由ESPRIT算法获得θ与α的对应关系,建立匹配矩阵(θ,α);步骤3,由矩阵(θ,α),计算获得多目标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极坐标矩阵(R,θ),R为极径,θ为极角;步骤4,雷达A接收多目标反射的雷达A的发射信号,解算获得多目标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极坐标矩阵(R
A
,θ
A
)和径向速度矩阵V
A
,R
A
为目标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极径,θ
A
为目标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极角;步骤5,雷达B接收目标反射的雷达A的发射信号,解算获得多目标在雷达B坐标系下的极坐标矩阵(R
A
+R
B
,α
B
)和径向速度矩阵V
B
;R
B
为目标在雷达B坐标系下的极径,α
B
为目标在雷达B坐标系下的极角;步骤6,将(R
A
+R
B
,α
B
)和V
B
转换为雷达A坐标系下的结果((R
A
+R
B
)',α
B
')和V
B
';步骤7,对矩阵(R
A
,θ
A
)、((R
A
+R
B
)',α
B
')与(R,θ)进行匹配,获得建立匹配对应关系的多目标坐标矩阵[(R
A
,θ
A
)、(R
B
,α
B
')、(R,θ)]和多目标速度矩阵[V
A
,V
B
'];步骤8,由[V
A
,V
B
']获得目标矢量速度矩阵V
C
=(V
A
+V
B
');步骤9,根据[(R
A
,θ
A
)、(R
B
,α
B
')、(R,θ)]和V
C
,进行多目标的多维卡尔曼滤波及跟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A同时具备发射和接收功能,雷达B具备接收功能,也可具有发射功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A与雷达B的法线方向平行或相交,雷达B不能在雷达A的发射信号覆盖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执行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实现双基雷达晶振和本振信号的同步,以实现双基雷达即雷达A和雷达B的相参。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和本振信号通过射频光学调制器、射频光学解调器或光纤进行传输,实现双基雷达晶振和本振信号的同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为:针对某目标M,其与雷达A法线夹角θ,与雷达B法线夹角α,其中θ∈{θ},α∈{α};雷达A到目标M的连线为L1,雷达B到目标M的连线为L2,L1和L2的交汇点即为目标位置:根据θ,建立直线L1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方程:y=a1x+b1根据α,通过坐标系转换,建立直线L2在雷达A坐标系下的方程y=a2x+b2;其中a1、b1、a2、b2均为已知,求解上述两个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得到目标M的位置(x,y),转换为极坐标(R,θ),其中R∈{R},θ∈{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计算方式为:设从雷达A发射信号到雷达B接收到目标M的回波信号的时长为c/(L1+L2),c为光速;
由LFMCW雷达原理,已知雷达B接收的差频f
b
,可解算获得雷达B坐标系下L1+L2的距离,其中(L1+L2)∈(R
A
+R
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参双基MIMO雷达的多目标融合、跟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通过匈牙利匹配方法进行匹配,具体过程包括:先匹配(R
A
,θ
A
)与((R
技术研发人员:孙浩凯,章涛涛,钱超,刘昌杰,王东乐,高超,费凯,叶伟强,杨茜,常天馨,范永,刘栋,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