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爱民专利>正文

大型构件顶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80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布置两 条或两条以上的气囊,给气囊充气或充水,将构件顶升起来。气囊的作用面积 占构件底部能够承受载荷面积的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型构件采用传统的液压千斤顶顶升法,顶 升点载荷集中,对基础的要求很高、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 的弊端。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工艺方法,代替传统液压千斤顶顶 升法,利用气囊承载面积大、载荷分散的特点,大大减小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 能确保被顶升物体不受损伤,满足各种超大型构件的顶升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方法,属物体起重的

技术介绍
目前的大型构件的顶升一般靠液压千斤顶或机械千斤顶来实现。在现代建 设中,构件的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像港口用的沉箱、电站的取排水口、箱涵、 桥梁、船舶、钻井平台等,这些构件重达数千吨甚至上万吨,若采用传统的千 斤顶顶升法,就要布置数个顶升点,由于顶升点的载荷非常集中,每平米的载 荷要达数百吨,对基础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地质条件差的地区,施工难度大, 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大型预制厂要预制多种规格的构件,顶升点的布 置就很困难;由于作用力集中,容易造成被顶升的物体的损坏。如何安全、方 便地举起这些庞然大物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型构件采用传统的液压千斤顶顶升法,顶 升点载荷集中,对基础的要求很高、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 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工艺方法,代替传统的液压千斤顶 顶升法,利用气囊承载面积大、载荷分散的特点,大大减小对基础承载力的要 求,能确保被顶升物体不受损伤,满足各种超大型构件的顶升需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布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气囊, 给气囊充气或充水,将构件顶升起来。气囊的作用面积占构件底部能够承受载 荷面积的10% 45%。以下是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是在构件下面预留出顶升气囊的位置,构件需要顶升时穿入顶升气囊。所述的是在构件下面的工作平台上设置数条顶升气囊所述的的顶升气囊槽设有盖板槽和盖板,盖板的上平面 与工作平台是同一平面,气囊可穿入盖板下面的气囊槽内。所述的的气囊槽的高度为40mm 300mm。 所述的的气囊槽的高度为50mm 240mm。 所述的的顶升气囊槽上面设有盖板,盖板的可以是木质的,也可以是钢质或钢筋混凝土的。所述的的顶升气囊槽上面设有盖板,盖板的厚度为50mm 300mm。所述的顶升气囊槽上面设有盖板,顶升时,给气囊充气 或充水,盖板被气囊从盖板槽中顶起,盖板上平面作用于构件的底部,在构件 顶升完毕,给气囊排气或排水,盖板落回盖板槽内。所述的是在构件下面预留出数条顶升气囊槽的基础与工 作平台可以浇注成一体或是分别浇注的。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提供了一种用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工艺 方法,代替传统液压千斤顶顶升法,利用气囊承载面积大、载荷分散的特点, 气囊作用面积占构件底部能够承受载荷面积的10% 45%,大大减小对地面承载 力的要求, 一般地面承载力在50t/m2既能满足大型构件的顶升要求,而且能确 保被顶升物体不受损伤,满足各种超大型构件的顶升需要。对于一些大型构件预制厂,在工作平台(预制平台)上预留数条顶升气囊 槽,气囊槽上面敷设盖板,整个场地很平整,可以很方便的铺设底模板,进行 砼构件的预制。顶升气囊槽设计的尽可能长,贯通多个预制平台,气囊方便地在气囊槽内 拖动到每个构件下面,能满足各种规格的构件顶升。对于顶升气囊工作压力特别大的,给气囊充水要比充气来的安全,且稳定 性要好。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型构件顶升气囊槽布局示意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大型构件被气囊顶升起来的示意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大型构件底部预留顶升气囊位置的示意图中l是构件,2是工作平台,3是盖板,4是气囊,5是气囊槽,6是盖板槽, 7是气囊槽基础,8是支垫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如图l、 2所示, 一个大型砼构件的预制场地,在工作平台(预 制平台)2上设置两条气囊槽5,也可以根据构件l的规格、重量设置多条气囊 槽5,气囊槽5很长,可贯通多个预制平台2,气囊槽5设有盖板槽6和盖板3, 气囊4穿入盖板3下面的空间。气囊槽5的高度为150mm,盖板采用钢筋混凝 土制造,其厚度为250mm。气囊4的长度与构件1顶升部位的长度基本相当, 最好短200mm 800mra,气囊4的作用面积占构件1底面积的15%。气囊槽基础 7与预制平台2可以分别预制,以防气囊槽基础下沉时影响到预制平台2。顶升时,将气囊4通过气囊槽5拖动到构件1下面,给气囊4充气或充水, 气囊4顶起盖板3,盖板3的上平面顶在构件1的底部将构件1顶升起来,如 图2所示,达到预定高度时,在构件1底部摆好支垫物,或推入出运滑车,给 气囊4排气或排水,构件1坐落在支垫物或出运滑车上,盖板3落回盖板槽内。实施例2,如图3所示,制造钢结构件现场,在工作平台2上摆放支垫物8, 支垫物8之间预留出顶升气囊4的位置,在支垫物8上进行钢结构件1的组装焊接。完工后,在构件1下面的预留位置穿入数条气囊4,气囊4作用面积占 构件1底面积的45%,实施对构件1的顶升,操作十分便利,气囊4与构件是 柔性接触,不会造成构件的变形和损坏。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布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气囊,给气囊充气或充水,将构件顶升起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气囊的作用面积占 构件底部能够承受载荷面积的10% 4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预留出 顶升气囊的位置,构件需要顶升时穿入顶升气囊。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的工作 平台上设置数条顶升气囊槽。5、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其特征是顶升气囊槽设 有盖板槽和盖板,盖板的上平面与工作平台是同一平面,气囊可穿入盖板 下面的气囊槽内。6、 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其特征是气囊槽的高度 为40mm 300mm。7、 根据权利要求1、 3所述的,其特征是气囊槽的高度 为50mm 240mm。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是顶升气囊槽上面设 有盖板,盖板的可以是木质的,也可以是钢质或钢筋混凝土的。9、 根据权利要求4、 7所述的,其特征是顶升气囊槽上 面设有盖板,盖板的厚度为50mm、300mm。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是顶升气囊槽上面 设有盖板,顶升时,给气囊充气或充水,盖板被气囊从盖板槽中顶起,盖 板上平面作用于构件的底部,在构件顶升完毕,给气囊排气或排水,盖板 落回盖板槽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布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气囊,给气囊充气或充水,将构件顶升起来。气囊的作用面积占构件底部能够承受载荷面积的10%~4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型构件采用传统的液压千斤顶顶升法,顶升点载荷集中,对基础的要求很高、施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安全性差的弊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气囊顶升大型构件的工艺方法,代替传统液压千斤顶顶升法,利用气囊承载面积大、载荷分散的特点,大大减小对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能确保被顶升物体不受损伤,满足各种超大型构件的顶升需要。文档编号B66F11/00GK101508410SQ200910014668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9日专利技术者钟爱民 申请人:钟爱民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大型构件顶升方法,其特征是:在构件下面布置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气囊,给气囊充气或充水,将构件顶升起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钟爱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