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用控温式烘干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烘干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用控温式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0003]传统的制茶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摊晾、烘焙等,其中烘焙在制茶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制茶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艺,其目的是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使茶叶口感独特,火香浓郁,增迸和固定茶叶的品质,以利贮藏。茶叶在烘干过程中,其内部的水分会因受热而蒸发,现有烘干设备中茶叶烘干时产生的水汽容易在桶体内部凝结,导致茶叶二次被打湿,烘干效率一般,从而导致茶叶品质下降,不利于后期存储。
[0004]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用控温式烘干设备,包括桶体(1)和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设置在外壳(2)的内部,所述桶体(1)的内部设置有圆筒(3),所述圆筒(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桶体(1)的两侧内壁上,所述圆筒(3)的两端均连通有吸管(4),所述吸管(4)呈L型结构,两组吸管(4)分别分布在圆筒(3)相对的两侧,所述吸管(4)上开设有多组均匀分布的进风孔(5),所述吸管(4)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单向阀(6),所述第一单向阀(6)位于吸管(4)靠近圆筒(3)的一端上,所述圆筒(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磁块(7),所述磁块(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拉绳(8),所述拉绳(8)远离磁块(7)的一端延伸至桶体(1)的外部,所述桶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控制磁块(7)在圆筒(3)内部来回滑动的控制组件,所述圆筒(3)的外部设置有与磁块(7)配合的对茶叶进行翻动的搅动组件;所述外壳(2)底部上表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43),所述支座(4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外环(42),所述桶体(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组外环(42)内,所述桶体(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46),其中一组支座(4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44),所述电机(44)的驱动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5),所述第二齿轮(45)与第三齿轮(46)啮合连接;所述桶体(1)的壁体内部开设为第一空腔(17),所述桶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8),所述出风口(18)与第一空腔(17)连通,所述出风口(18)设置为多组,多组出风口(18)围绕桶体(1)的内壁均匀分布,所述第一空腔(1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组调节套(19),所述调节套(19)与出风口(18)对应分布,所述调节套(19)与出风口(18)连通,所述调节套(19)靠近出风口(18)的一端开设有圆孔(20),所述调节套(1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的长度和高度大于圆孔(20)的直径;所述桶体(1)的外部设置有为第一空腔(17)输送气体的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加热箱(48)、泵体(49)和进风管(23),所述加热箱(48)和泵体(49)均固定连接在桶体(1)的外壁上,所述泵体(49)的进风端与加热箱(48)连通,所述进风管(23)的一端与泵体(49)出风端连通,所述进风管(23)的另一端贯穿桶体(1)外壁,且与第一空腔(17)连通;所述桶体(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气管(28),所述第一出气管(28)与圆筒(3)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管(28)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9),所述第一出气管(28)远离桶体(1)的一端连通有旋转接头(30),所述旋转接头(30)远离第一出气管(28)的一端连通有第二出气管(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用控温式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支板(9)、U型架(10)和导向轮(1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海上茶香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