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扭条及主旋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68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拉扭条及主旋翼系统;拉扭条包括拉扭条壳体、设置在拉扭条壳体内部且呈环形结构的安装腔、安装在拉扭条壳体上的两组钢套、以及套装在安装腔上的拉扭件;所述安装腔呈腰型环状结构;包括两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圆弧段、用于连接两组圆弧段的直段;两组所述钢套沿直段的长方向设置且轴心连线与圆弧段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以及公开了基于该拉扭条的主旋翼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拉扭条具有良好的抗拉承载能力,提高可靠性,并提高扭转刚度,能够具有自适应复位,就有良好的回复能力;通过桨毂与桨毂支臂一体成型,有效的提高了安装精度,防止由于安装误差导致的旋翼疲劳寿命降低。装误差导致的旋翼疲劳寿命降低。装误差导致的旋翼疲劳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扭条及主旋翼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
,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拉扭条及主旋翼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无人直升机主旋翼系统大多采用大直径钢制轴承来承受离心力。这使得旋翼系统重量增加,同时,变距铰壳体和内部轴承以及定距环也会承受桨叶离心力,使得设计重量增加,维护性差,成本增加,使用寿命较低,结构复杂,可靠性低。
[0003]拉扭条式主旋翼桨毂是无人直升机的主要结构承力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主旋翼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产生扭转变形以实现主旋翼桨叶的变距运动,使主旋翼系统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使用安全,维护简便,使用寿命增加,是主旋翼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拉扭条要求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又要求扭转刚度很小。轴向载荷是桨叶在不同工况下的离心力,扭转角度和刚度是主旋翼变距的必要条件,即要克服倾斜器舵机传来的操纵力。同时,在工作工况下,必须具备弹性恢复能力;
[0004]现有技术中,拉扭条的结构形式一般有橡胶钢丝拉扭条,钢丝拉扭条,叠片式拉扭条等,其中橡胶钢丝拉扭条通常采用一整根钢丝缠绕成型,存在可靠性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扭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扭条壳体、设置在拉扭条壳体内部且呈环形结构的安装腔、安装在拉扭条壳体上的两组钢套、以及套装在安装腔上的拉扭件;所述安装腔呈腰型环状结构;包括两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圆弧段、用于连接两组圆弧段的直段;两组所述钢套沿直段的长方向设置且轴心连线与圆弧段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扭件包括呈环状结构且套装在安装腔内的叠片层、位于叠片层两侧且对称设置的两组缠绕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件包括套装在安装腔内的两组钢丝层、位于两组钢丝层之间的柔性材料层;在所述叠片层、钢丝层、柔性材料层的外侧包裹有纤维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拉扭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片层包括多组平行设置且套装在安装腔内的金属片,相邻的两组金属片之间设置有密封胶。5.一种主旋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旋翼轴、套装在旋翼轴外侧的桨毂、与桨毂一体成型的桨毂支臂、套装在桨毂支臂外侧的变距铰组件、套装在桨毂支臂内的拉扭组件、位于安装在桨毂上方且套装在旋翼轴外侧的挥舞铰组件;所述桨毂支臂为结构相同的两组,且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桨毂支臂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变距铰组件、拉扭组件与桨毂支臂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拉扭组件的一端与桨毂支臂连接且另外一端穿过桨毂支臂与变距铰组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所述拉扭组件包括套装在桨毂支臂内的轴套、一端与轴套连接且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拉扭条;所述拉扭条的另外一端穿过桨毂支臂与变距铰组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曦曾东刘帅彭钧王林涛王钊胡艺凡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