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61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该方法采用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施工同时展开的方式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围堰可以在排污渠内快速构建,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施工,且形成的围堰较现有的土围堰或土石围堰相比有较高的稳定性;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水泥搅拌桩结合高压旋喷桩的支护结构,可以避免开挖工程中出现侧壁流砂、坑底管涌、基坑变形大及桩身受力大等不良现象,便于施工机械在基坑上方作业。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同步开展,显著缩短了雨污分流改造作业的工期。显著缩短了雨污分流改造作业的工期。显著缩短了雨污分流改造作业的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
,具体为一种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市排水管网排水体制主要有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三种形式。目前,我国城市大部分老城区采用的是合流制,雨污混合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易造成严重污染;或是雨污混合水排入污水处理厂,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冲击负荷,严重地干扰了污水厂的稳定运行。因此,一旦条件具备,需对城市合流管网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0003]现有的雨污分流改造需要对市政合流管网进行系统的清疏,并建立新的分流通道。由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多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区和商业网点,施工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地基条件复杂的地区而言,施工开挖过程中淤泥容易出现滑坡,滑坡推力往往会超出现有支护结构最大允许水平推力,导致基坑变形,导致施工工程量和工期进一步延长,进一步加剧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困难,亟需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软土地基的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存在工程量大以及工期长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施工同时展开的方式实施:排污渠围堰导流步骤为:钢格栅板通过植螺栓的方式与污水渠底部固定;钢格栅板前放置土袋形成止水层,当土袋堆放密实后实现排污渠断流,施工中需在围堰上游设置导流管道与下游连接,避免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污水溢出污水渠;待格栅板下游的污水排干后砌砖墙组,同时对砖墙组底部的粘性土进行转移。砖墙组完成后实现最终隔水,并通过观察井进行观测,避免施工期间发生较大渗水的风险;对迎水侧砖墙进行防水处理后,最终将粘性土填充在砖墙组和钢格栅板间,最终形成围堰;围堰形成后,采用顶管倒虹吸技术对原排污渠内的进行导流;软土基坑开挖步骤为:止水桩采用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紧密排列形成水泥搅拌墙,在水泥搅拌墙对应内侧设置喷射混凝土面层,喷射混凝土面层中配置钢筋网;在水泥搅拌墙内插入H型钢,在距型钢顶端腹板开中心圆孔,并在此型钢两面焊接加强钢板,加强钢板开孔中心应与型钢开孔中心对齐;开挖基坑后浇筑冠梁;在冠梁间设置水平钢支撑;基坑开挖完成后,在基坑底部埋设高压旋喷桩。最终形成基坑支护;在基坑内架设若干排水管道用于雨污分流,排水管道分别与排污渠上游的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连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最后对基坑进行土方回填。
[0006]本专利技术的围堰可以在排污渠内快速构建,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施工,且形成的围堰
较现有的土围堰或土石围堰相比有较高的稳定性;基坑开挖过程中采用水泥搅拌桩结合高压旋喷桩的支护结构,可以避免开挖工程中出现侧壁流砂、坑底管涌、基坑变形大及桩身受力大等不良现象,便于施工机械在基坑上方作业。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同步开展,显著缩短了雨污分流改造作业的工期。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围堰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基坑支护结构示意图。
[0009]其中,钢格栅板1,土袋2,砖墙组3,粘性土4,水泥搅拌墙5,喷射混凝土面层6,冠梁7,水平钢支撑8,高压旋喷桩9,H型钢10,钢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实施例1:为进一步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尽快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实现城市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的目标,改变某地区雨水、污水混流现状状况,需要进行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具体施工采用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同时展开的方案,具体为:排污渠围堰导流步骤为:钢格栅板通过植螺栓的方式与污水渠底部固定;钢格栅板前放置土袋形成止水层,当土袋堆放密实后实现排污渠断流,施工中需在围堰上游设置导流管道与下游连接,避免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污水溢出污水渠;待格栅板下游的污水排干后砌砖墙组,砖墙组高1.5m,砌体采用红砖,75号水泥砂浆砌筑。同时对砖墙组底部的粘性土进行转移。砖墙组完成后实现最终隔水,并通过观察井进行观测,避免施工期间发生较大渗水的风险;砖墙组迎水面采用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20毫米,被水面原浆勾缝,同时迎水面进行防水处理,最终将粘性土填充在砖墙组和钢格栅板间,最终形成围堰;围堰形成后,采用顶管倒虹吸技术对原排污渠内的进行导流;软土基坑开挖步骤为:水泥搅拌桩设置于基坑两侧,若干水泥搅拌桩紧密排列形成水泥搅拌墙,水泥搅拌墙对应内侧设置喷射混凝土面层,水泥搅拌墙顶部沿水泥搅拌桩长度方向设置冠梁;两侧冠梁间设置水平钢支撑;基坑底部设置高压旋喷桩。水泥土搅拌墙插入H型钢,所述H型钢在距顶端30cm处的腹板两侧焊接加强钢板,所述腹板中心和加强钢板中心开对应的圆孔,所述H型钢顶端高出冠梁;所述H型钢上铺设钢板,所述H型钢与钢板焊接,用于支撑工程机械在基坑上方进行挖掘和清淤作业。工程后期切割H型钢与钢板的焊接位置,移去钢板,采用吊装机械将H型钢拨出并填充水泥浆密实空隙。
[0011]本实施例选用的参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只要采用了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的技术特征,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土地基的雨污分流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排污渠围堰导流及软土基坑开挖施工同时展开的方式实施:排污渠围堰导流步骤为:钢格栅板通过植螺栓的方式与污水渠底部固定;钢格栅板前放置土袋形成止水层,当土袋堆放密实后实现排污渠断流,施工中需在围堰上游设置导流管道与下游连接,避免在雨污分流改造过程中污水溢出污水渠;待格栅板下游的污水排干后砌砖墙组,同时对砖墙组底部的粘性土进行转移;砖墙组完成后实现最终隔水,并通过观察井进行观测,避免施工期间发生较大渗水的风险;对迎水侧砖墙进行防水处理后,最终将粘性土填充在砖墙组和钢格栅板间,最终形成围堰;围堰形成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鹏赵清东张会良张磊黄金金杨敏田芮溪杨红伟王定鑫寸代奖赵常俊浦世锐金仲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