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pH/GSH响应载药型生物降解靶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pH/GSH响应载药型生物降解靶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化疗仍然是抗癌的主要方式。然而,化疗往往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和非选择性,其最主要挑战是在不影响正常组织的情况下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以显著提高药物利用率和治疗效率。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触发的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Delivery Systems, TDDS)的开发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将药物浓度控制在健康组织的安全水平,减少毒副作用并提高药物利用率和治疗效果。
[0003]纳米颗粒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强的渗透性和保留性效应(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 EPR)赋予纳米颗粒被动靶向的能力,实现选择性分布,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在所有的载体中,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的pH/GSH响应载药型生物降解靶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一、SS
‑
DMONs的制备: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三乙醇胺混合并溶于水中,于90~100℃下搅拌反应5~10min,向反应液中加入正硅酸四乙酯A继续搅拌反应0.8~1.2h,离心收集二氧化硅产物,采用乙醇和水重复洗涤3~5次;采用乙醇将得到的沉淀在75~80℃下冷凝回流34~38h去除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加入正硅酸四乙酯B和BTEPTS于90~100℃下继续搅拌反应3~5h,离心得到SS
‑
DMONs;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三乙醇胺的质量比为1:(0.03~0.05);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与水的体积比为1g:(8~12)mL;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正硅酸四乙酯A的质量比为1:(0.4~0.6);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正硅酸四乙酯B的质量比为1:(0.4~0.6);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BTEPTS的质量比为1:(0.8~1.2);二、SS
‑
DMONs/DOX
‑
Ce6的制备:将DOX和Ce6混合并溶于PBS溶液中,向其中加入SS
‑
DMONs,超声处理0.5~1.5h后搅拌反应20~26h,离心分离得到SS
‑
DMONs/DOX
‑
Ce6;所述PBS溶液的pH为7.3~7.5;所述DOX与Ce6的质量比为1:(0.8~1.2);所述DOX的质量与PBS溶液的体积比为1g:(1500~1700)mL;所述DOX与SS
‑
DMONs的质量比为1:(1.6~2.4);三、Cys
‑
DA的制备:将DA、L
‑
Cys、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二甲基氨基吡啶混合并溶于二氯甲烷中,在冰水浴中搅拌反应2~4h;混合溶液经过滤减压蒸发后溶于冰的丙酮溶液中减压蒸发,再依次采用环己烷和乙醇水溶液进行重结晶,得到重结晶产物;将重结晶产物和BBr3混合并溶于CH2Cl2中,搅拌反应1~3h,加入甲醇继续搅拌反应1~3h后,混合物在减压下蒸发;向混合物中加入甲醇,并在减压下蒸发溶液,去除形成的三甲基硼酸盐;对残渣进行加热,以去除其他杂质;固体产物采用乙酸乙酯洗涤,当薄层色谱显示只有一个色谱点时,反应终止,得到Gys
‑
DA;所述DA的质量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g:(8~12)mL;所述L
‑
Cys的质量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g:(6~8)mL;所述二环己基碳二亚胺的质量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g:(7~9)mL;所述二甲基氨基吡啶的质量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为1g:(5~7)mL;所述重结晶产物的质量与CH2Cl2的体积比为1g:(1800~2200)mL;所述重结晶产物的质量与BBr3的体积比为1g:(160~200)mL;四、双模板印迹纳米聚合物的制备:将Gys
‑
DA、多巴胺、4
‑
氨基苯硼酸、TrF、SA混合并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向其中加入SS
‑
DMONs/DOX
‑
Ce6,超声溶解后,加入硫酸铵引发聚合,在电磁搅拌下反应22~26h后,采用PBS洗涤3~5次,分离干燥,采用甲醇溶液洗脱,得到SS
‑
DMONs/DOX
‑
Ce6@MIPs;所述Gys
‑
DA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g:(4800~5200)mL;所述多巴胺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