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48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具体包括落料架、收集槽和缓冲结构,所述落料架一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有收集槽,所述落料架该侧的顶端设有缓冲结构,所述落料架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端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竖板的一侧设有推动结构。该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通过缓冲结构的设置,能够降低管材下落时的冲击力,减小管材下落时产生的噪音,管材不会因该冲击力而发生损坏,且缓冲结构的长度和偏转角度均可以发生改变,便于管材的收集。通过定位结构和推动结构的设置,能够使掉落在收集槽内的管材的端部对齐,便于对管材的后续加工,且推动结构能够推动管材移动至缓冲结构上,便于管材的下落。管材的下落。管材的下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矫直机
,具体为一种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矫直机是对金属型材、棒材、管材、线材等进行矫直的设备。矫直机通过矫直辊对棒材等进行挤压使其改变直线度。一般有两排矫直辊,数量不等。也有两辊矫直机,依靠两辊(中间内凹,双曲线辊)的角度变化对不同直径的材料进行矫直。主要类型有压力矫直机、平衡滚矫直机、鞋滚矫直机、旋转反弯矫直机等等。
[0003]传统的矫直机(如申请号为CN202010944909.8的授权专利中公开的矫直机)没有设置下落装置,要用人工撬料,才能下来,并且下料不均匀,造成钢材乱堆和不齐头,且工作人员用撬棍撬料,工作量大,容易撬料时撬棍打到操作人员,存在不安全因素较多,针对这一情况,现有技术中提出了能够自动下料的矫直机,如申请号为CN202023339460.7的授权专利中提出的一种自动下料的矫直机,该矫直机在使用时,直度合格的管材从检测台落到集料带上进行堆放,由于矫直后的管材直接通过其自身的重力在下料架上自由滚下达到下料的目的。这种下料方式对管材没有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矫直机下料用打板结构,包括落料架(1)、收集槽(7)和缓冲结构(8),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架(1)一侧的地面上固定连接有收集槽(7),所述落料架(1)该侧的顶端设有与收集槽(7)适配的缓冲结构(8),所述落料架(1)另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板(32),所述竖板(32)的一端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竖板(32)远离收集槽(7)的一侧设有推动结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与竖板(32)固定连接的滑杆(9),所述滑杆(9)的外圈活动套接有滑套(3),所述滑套(3)的底端与滑杆(9)磁性连接,所述滑套(3)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杆一(4),所述液压杆一(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板(5),所述推板(5)与竖板(32)靠近收集槽(7)的一侧接触;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与竖板(32)固定连接的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靠近推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板(12);所述缓冲结构(8)包括主动辊(28)、从动辊(25)、导向辊(33)和张紧辊(17),所述主动辊(28)、从动辊(25)和张紧辊(17)通过同步带一(14)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辊(28)通过连接结构与落料架(1)活动连接,所述导向辊(33)与落料架(1)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辊(33)与同步带一(14)的外表面接触,所述张紧辊(17)通过液压杆二(15)与落料架(1)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落料架(1)固定连接的支架(31),所述支架(31)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9),所述转动块(19)该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有丝杆(13),所述丝杆(1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块(26),所述从动辊(25)的端部与螺纹块(26)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辊(28)与转动块(19)另一端的中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架(31)的外侧设有转动块旋转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下料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正桂周浩李荣陆华平王智慧黄楠郑林森李育岸胡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