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41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显影剂和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剂包含含有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是通过使包含粘结树脂、颜料和蜡的调色剂原料熔融后,切断由该熔融的调色剂原料形成的纤维状中间体而得到,在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中的圆柱长度(L)与圆柱断面直径(D)之比(L/D)为0.1~0.9。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具有优良的定影性能和带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影剂和使用所述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等电子照 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装置,是把利用显影辊输送的调色 剂提供给根据图像数据形成了静电潜影的感光鼓表面,以形成调色剂像。 具有这种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把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 到规定的纸上,然后通过定影装置对该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加压和加热, 将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从而在纸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接着, 该图像形成装置把调色剂像转印到纸上后,用清洁刮板等去除残留在感 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并且,通过用电荷去除装置向感光鼓表面照射除 电光,去除带电电荷,以备进行下次的图像形成动作。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可以举出在由调色剂构成的 单组分显影剂中使用的调色剂、以及在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 剂中使用的调色剂等。这些调色剂以往是通过把调色剂原料的混炼物 (kneaded mixture)进行粉碎处理而得到的,或者是通过把着色剂和外部 添加剂等规定的单体在水等介质中分散并聚合而得到的。由前者的方式 制得的调色剂是所谓粉碎法调色剂,由后者的方式制得的是所谓聚合法 调色剂。近年来,除了通过这些制造方法来制得的调色剂以外,还有通 过纺丝法得到的调色剂,所谓纺丝法包括使调色剂原料熔融后,把该 熔融的调色剂原料拉伸而形成为纤维状的中间体的纺丝工序;以及,对 该纤维状的中间体进行切断或粉碎而形成圆柱形的调色剂颗粒的切断、 粉碎工序(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06235号,以下简 称为专利文献D1;以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62934号,以下 简称为专利文献D2)。所述纺丝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由于具备所述纺丝工序,可以容易地实现调色剂颗粒小型化(使直径变小)以及使调色剂颗粒大小的分布 (颗粒直径分布)范围小,因此有利于调色剂颗粒的造粒。这是因为纺 丝法不仅容易抑制在纺丝工序中制造的纤维状中间体的纤维直径的波 动,而且由于中间体的形状是纤维状,因此在切断、粉碎工序中,能够 以中间体的纤维方向(拉伸方向)的长度(切断长度)比纤维直径稍长 的条件来容易地进行切断。因此,通过纺丝法得到的调色剂,由于调色剂颗粒大小均匀(颗粒 直径分布范围小)、调色剂颗粒的表面性状均匀,所以可以形成高质量 的图像。此外,用所述纺丝法制造调色剂的方法中,由于分级工序不是必须 的工序,所以该方法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但是在纺丝法中,通过纺丝工序熔融、混炼(kneading)后的调色 剂原料(调色剂原料的混炼物),由于从喷嘴(模具)的前端快速(例 如30 150m/s)拉伸到相当于调色剂的直径后,立即被快速冷却,所以 存在粘结树脂的分子容易向纤维状中间体的纤维方向(拉伸方向)定向 的倾向。此外,由于在喷嘴的流路内,流动性从中心部位向边缘部位变 小,所以存在中间体的边缘部位(中间体的圆周面表面附近)比中心部 位容易受到剪切变形影响的倾向。因此,中间体的圆周面表面附近与中 间体的中心部位相比,容易产生粘结树脂的分子定向,受到其影响,调 色剂原料中的颜料、蜡和带电控制剂等的功能性材料,与中间体的圆周 面表面附近相比越接近中间体的纤维方向的中心部位越容易聚集。艮口, 在纤维状中间体中容易产生各向异性。对这样的中间体进行切断等方法来形成调色剂颗粒时,容易得到与 该调色剂颗粒圆柱的圆周面相比,功能性材料更偏在于切断面上的(即 功能性材料集中分布在切断面上的)调色剂颗粒。从这样的调色剂颗粒 得到的调色剂由于功能性材料在调色剂颗粒的表面、特别是在圆柱的圆 周面上露出的比例小,所以容易降低定影性能和带电性能。因此,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 — 301269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 献D3)提出了一种调色剂,规定了粘结树脂的软化点以及粘结树脂与调色剂的软化点的差。专利文献D3公开了该调色剂具备优良的定影性能和耐久性,还公开了在满足所述的关系且比粘结树脂的软化点高IO(TC的温度下进行纺丝时,则可以使调色剂原料熔融物的粘度保持在足够低的水 平,并能够稳定地对调色剂原料的混炼物进行纺丝。此外,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 — 293160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 献D4)提出了一种圆柱形调色剂,规定了其圆柱长度L与其圆柱渐面直 径D之比L/D为1.2 10.0。专利文献D4公开了与粉碎法调色剂相比, 该圆柱形调色剂具有良好的转印性能和清洁性能,并且使用该圆柱形调 色剂则可以得到优质的图像。但是专利文献D3和专利文献D4所述的方法,不能充分抑制调色剂 原料中的功能性材料的各向异性,有时会导致定影性能和带电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具有优良定影性能和带电性能的调 色剂的显影剂以及使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影剂,它包含含有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是通过使包含粘结树脂、颜料和蜡的调色 剂原料熔融后,切断由该熔融的调色剂原料形成的纤维状中间体而得到, 在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中的圆柱长度(L)与圆柱断面直径(D)之比 (L/D)为0.1 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它包括像载体,在表面上形成 静电潜影;以及显影辊,与所述像载体相面对配置,表面承载显影剂的 调色剂进行输送,并把所输送的调色剂提供到所述像载体的表面;其中, 显影剂使用以上所述的显影剂。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显影剂,可以使调色剂的定影性能和带电性能优良。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图像。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清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方 式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构成的一个例子 的简图。图2A是表示圆柱形调色剂颗粒13的形状的放大立体图。图2B是表示圆柱形调色剂颗粒13的端面形状的简图。图2C是表示圆柱形调色剂颗粒13侧面形状的简图。图3是用于说明制造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所含有 的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熔融混炼工序和纤维化工序的简图。图4是用于说明制造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所含有 的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切断工序的简图。图5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部周围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的显影装置一个例子的显影 装置34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的显影装置另一个例子的显 影装置35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专心研究后,发现粘结树脂定向后,由熔融的 调色剂原料形成的纤维状中间体内部以及通过切断所述中间体而得到的 圆柱形调色剂颗粒内部具有收縮应力;并且,通过加热让粘结树脂失去 定向性后,纤维状中间体和圆柱形调色剂颗粒进行热收縮。圆柱形调色剂颗粒所进行的热收縮使圆柱形调色剂颗粒在纤维方向 上的长度(圆柱长度)L縮短,但是,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在热收 縮前后不产生变化。因此热收縮后存在圆柱长度L与圆柱断面直径D之 比L/D变小的倾向。所以本专利技术人从该倾向发现,如果因圆柱形调色剂 颗粒热收縮造成所述比L/D变小,即热收縮造成圆柱断面直径D变大, 则与圆柱的圆周面相比,更偏在于切断面上的如颜料、蜡和带电控制剂 等功能性材料的露出比例必然增加,从而减少功能性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影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含有圆柱形调色剂颗粒的调色剂,其中, 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是通过使包含粘结树脂、颜料和蜡的调色剂原料熔融后,切断由该熔融的调色剂原料形成的纤维状中间体而得到, 在所述圆柱形调色剂颗粒中的圆柱长度与圆柱断 面直径之比为0.1~0.9。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岛诚治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